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7107266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 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乾坤虽大愁难著”,化实为虚,乾坤虽大却安放不下诗人的愁情。
E.词人借凭栏所见之景,抒发了老当益壮、力图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抒发了哪些情感?
【知识点】 其他南宋作家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9-10-17更新 | 9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020-09-11更新 | 38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①朱淑真:宋朝女诗人,字号幽栖居士,自幼聪慧,但婚姻不幸,其诗多幽怨之情,曾与李清照齐名。②烛花:即灯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歌,诗人写了“烛花”“床”“梧桐”“月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
B.诗歌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C.“凉”字是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视觉状态写触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D.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2.“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020-10-16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