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贾谊(前200-前16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7117404
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下列小题。

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既                                                “没”通“殁”,死亡
B.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C.余威震于                                        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同列                                  朝:使……朝拜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军用之道 / 弃甲曳而走
B.斩木为兵,揭竿旗 /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C.数百之众 / 好自相扶
D.天下集响应 / 赢粮而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段②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最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点明主旨,收束全篇,收到了余响不绝的效果。
B.段②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段②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业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长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B.尔墓之木                           拱:两手合抱
C.武夫力而拘诸                    原:战场
D.君之惠,不以臣衅鼓             累:使……劳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吾还也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为死君乎
C.与赢不助五国也                    后人哀之不鉴之
D.百越君,俯首系颈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属为之谋
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 用千余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以来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通过叙事来说理,是本篇的一大特色。
B.本文总叙了秦的崛起、强大、鼎盛到覆亡的过程,论述秦崛起和强大的原因,鲜明地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
C.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朝与陈涉对比,六国与陈涉对比,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论点。
D.本文善用铺陈渲染,大量使用对偶句、排比句,整篇文章如同惊涛飞瀑,倾泻而出,不可阻挡,有说服力。
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2019-01-22更新 | 9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B.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下列各句中“以为”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D.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3.下列各句加点词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才能不及中人
C.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021-06-09更新 | 1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有删改)

【乙文】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鸣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六国论》,有删改)

1.对下列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表示军事力量强大。也可指天子,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本文表示后一种意思。
B.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C.三国,指韩、魏、楚、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割地赂秦。
D.故事,指旧事或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从领袖的社会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用兵之道四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对比,意在为文末提出中心论点“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蓄势。
B.甲文“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C.乙文承接篇首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分别分析了齐。燕、赵三国灭亡的情况,并列举出其弊端。
D.乙文分析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时列举了各自在外交、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弊端,而这些弊端又与篇首所说的“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有关系,这样就直接论证了“弊在赂秦”的中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022-06-29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