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衔接与排序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9 题号:716825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①它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②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③“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④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⑤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⑥这源头很密迩、广大
A.②⑥④①③⑤B.②⑥⑤③④①C.③⑤②⑥④①D.③⑤④②⑥①
【知识点】 衔接与排序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于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     )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     )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阔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何必不然,或(     ),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______________。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鲲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维持        风度        只言片语B.重构        风度        断章取义
C.维持        气度        断章取义D.重构        气度        只言片语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代的大鹏意象,不但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且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
B.后代的大鹏意象,不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
C.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D.后代的大鹏意象,就文学创作来说,是审美创造;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则是“误读”。
3.下列与文段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作者相传为春秋时的左丘明。
B.庄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我们学过他的《庖丁解牛》。
C.《左传》和《史记》都有着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D.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杂剧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窦娥冤》是马致远的代表作。
2023-08-04更新 | 15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流坑那一条铺着彩色鹅卵石的巷子走过,脚下发出的声响,像敲着编钟。微微闭上眼,让人思接千载。                              ……
①应着千年古韵一路跌宕流向梦一般长的前方
②那一排排泥瓦覆盖着的屋
③不知是状元楼高,还是庶民的檐低
④站在制高点俯瞰全村
⑤恩江的悠悠波浪
⑥酷似麒麟的脊背
A.④③②⑥⑤①B.①③②④⑥⑤C.②③⑤④⑥①D.⑤⑥①④②③
2016-11-18更新 | 70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D.④①②⑤③
2019-01-30更新 | 7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