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19-01-26 3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名著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____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________。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________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A.斐然     字字珠玑     文不加点B.斐然     字字千钧     一文不名
C.蔚然     字字珠玑     一文不名D.蔚然     字字千钧     文不加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①它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②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③“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④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⑤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⑥这源头很密迩、广大
A.②⑥④①③⑤B.②⑥⑤③④①C.③⑤②⑥④①D.③⑤④②⑥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教室励志标语中,最贴切的一组是
A.唯有埋头,方能昂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今天辛苦一阵子,明天幸福一辈子
C.今日不努力,明天去搬砖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D.修身,治国,平天下 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至少211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时大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时赋近畿户出马备边,民以为,括言:“北地多马而人习骑战,犹中国之工强弩也。今舍我之长技,强所不能,何以取胜。”又边人习兵,唯以挽强定最,而未必能贯革,谓宜以射远入坚为法。如是者三十一事,诏皆可之。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

大将景思谊、曲珍拔夏人磨崖葭芦浮图城,括议筑石堡以临西夏,而给事中徐禧来,禧欲先城永乐。已而禧败没,括以夏人袭绥德,先往救之。不能援永乐,谪均州团练副使。元佑初,徙秀州,继以光禄少卿分司,居润八年卒,年六十五。

(选自《宋史》,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民车籍:登记
B.时赋近畿户出马备边,民以为病:困苦
C.帝遣括往聘:聘请
D.谪均州团练副使坐:获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括就“籍民车”“蜀盐”二事向宋神宗进言陈述利弊,使两件事都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B.沈括对国防、军政等有自己的见解,他上疏提出三十一条整改意见,都被神宗肯定采纳。
C.辽使萧禧到汴京,要求以黄嵬山为宋辽分界线,并说一定要满足他们的请求他才能回去。
D.永乐城兵败,沈括因西夏进攻绥德而先去援救,没援救永乐,被朝廷贬为均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2)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
8.沈括是如何使契丹放弃以黄嵬为宋辽分界线的?请分条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杨万里

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①木犀,桂花。②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2018-11-20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4) 文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
(5) 师严然后道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玉在山而草木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8) 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2019-01-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汪曾祺

西南联大新校舍对面是“北院”。文学院的学生走过北院,将出侧门时,往往都要停一下:路边开着一大片剑兰!

这片剑兰开得真好!花很大,比普通剑兰要大出一倍。可是,这些花谁也不能碰一碰,这是化学系主任高崇礼种的。他不爱串门拜客闲聊天,爱种花,只种一种:剑兰。大家都知道高教授的脾气:他的花绝不送人。而且大家知道,现在他的花更碰不得,他的花是要卖钱的!这样,高教授的生活就提高了不少,他家汽锅鸡的香味时常飘入教授宿舍的左邻右舍。哪位说:教授卖花,未免欠雅。先生,您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您不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教授,穷苦到什么程度。因此,高崇礼卖花,全校师生,皆无非议。

只有一个人可以走进高教授的花圃,蔡德惠。蔡德惠是生物系助教,坐办公室。生物系办公室和化学系办公室紧挨着、门对门。蔡德惠和高教授朝夕见面,关系很好。

蔡德惠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门功课都很好。他生活上很刻苦,联大四年,没有在外面兼过一天差。联大学生像蔡德惠这样没有兼过一天差的,极少。

蔡德惠在中学时就立志学生物。他对植物学尤其感兴趣。到了大学三年级,就对植物分类学着了迷。植物分类学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门很枯燥的学问,单是背那么多拉丁文的学名,就是一件叫人头疼的事。可是蔡德惠觉得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你干嘛搞这么一门干巴巴的学问?”蔡德惠说:“干巴巴的?——不,这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他是生物系的高材生。四年级的时候,系里就决定让他留校。一毕业,他就当了助教,坐办公室。

高崇礼教授对蔡德惠很有好感。蔡德惠算是高崇礼的学生,他选读过高教授的普通化学。蔡德惠的成绩很好,高教授还记得。但是真正使高教授对蔡德惠产生较深印象,是在蔡德惠当了助教以后。他很勤奋。每天高教授来剪花时候(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还在高卧),发现蔡德惠已经坐在窗前低头看书,做卡片。虽然在学问上隔着行,高教授无从了解蔡德惠在植物学方面的造诣,但是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会有出息的,这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高教授也听生物系主任和几位生物系的教授谈起过蔡德惠,都认为他有才能,有见解,将来可望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高教授对这点深信不疑。因此每天高教授和蔡德惠点头招呼,眼睛里所流露的,就不只是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敬佩。

高教授破例地邀请蔡德惠去看看他的剑兰。蔡德惠当然很喜欢这些异国名花。他时常担一担水来,帮高教授浇浇花;用一个小薅锄松松土;用烟叶泡了水除治剑兰的腻虫。高教授很高兴。

蔡德惠简直是钉在办公室里了,他很少出去走走。他交游不广,但是并不孤僻。有时他的老同学会到他的办公室里来坐坐。在蔡德惠那里坐了一会的同学,出门时总要看一眼门外朝南院墙上的一个奇怪东西。这是一个日规。蔡德惠自己做的。所谓“做”,其实很简单,找一点石灰,跟瓦匠师傅借一个抿子,在墙上抹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垂直着钉进一根竹筷子,——院墙是土墙,是很容易钉进去的。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块上,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这是蔡德惠的钟表。蔡德惠原来是有一只怀表的,后来坏了,他就一直没有再买,——也买不起。他只要看看筷子的影子,就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不会差错。蔡德惠做了这样一个古朴的日规,一半是为了看时间,一半也是为了好玩,增加一点生活上的情趣。至于这是不是也表示了一种意思:寸阴必惜,那就不知道了。大概没有。蔡德惠不是那种把自己的决心公开表现给人看的人。不过凡熟悉蔡德惠的人,总不免引起一点感想,觉得这个现代古物和一个心如古井的青年学者,倒是十分相称的。人们在想起蔡德惠时,总会很自然地想起这个日规。

蔡德惠病了。不久,死了。死于肺结核。他的身体原来就比较孱弱。

生物系的教授和同学都非常惋惜。

高崇礼教授听说蔡德惠死了,心里很难受。这天是星期六。吃晚饭了,高教授一点胃口都没有。高太太把汽锅鸡端上桌,汽锅盖噗噗地响,汽锅鸡里加了宣威火腿,喷香!高崇礼忽然想起:蔡德惠要是每天喝一碗鸡汤,他也许不会死!这一天晚上的汽锅鸡他一块也没有吃。

蔡德惠死了,生物系暂时还没有新的助教递补上来,生物系主任难得到系里来看看,生物系办公室的门窗常常关锁着。

蔡德惠手制的日规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

(选自《汪曾祺小说自选集》,有删节)

11.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蔡德惠的生活状态。
12.文中画线句表达了高崇礼什么样的情感?
13.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写花,简要分析作者的意图。
14.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时髦凌人,甚于暴君

余光中

近日接受记者访问,有个问题令我颇为惊讶。她说:“你似乎很喜欢苏东坡。为什么到这个时代还喜欢苏东坡呢?”记者的访问往往是绠短汲深,原来不足为怪,倒是“折旧率”这文化现象甚或文化观念,值得注意。折旧之为观念,使某些价值显得“过时”;折旧之为现象,使某些价值变得“贬值”。在量产促销的工商社会,折旧的观念是一切广告的真理。新车一开出展示室,就开始折旧贬值了。电脑也是一代比一代高明,同时一代比一代便宜。科技的产品总是后来居上,永远在“进步”之中,所以人类也养成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是在“进步”。

不错,人类是进步了,不过只是在器用文明而非精神文明。罗素在《哲学与政治》一书中就说:“变化乃客观现象,进步乃伦理价值;变化无可怀疑,进步则见仁见智。”这道理完全可以用到文学上。目前的新诗人中,谁敢站出来说:“我的作品比苏东坡新,所以比苏东坡进步?”在泛商业的社会,科技产品的折旧率往往误用到艺术上去,而以为文化也像科技一样,恒在进步之中。

高克多说得好:“艺术的作品看来丑,但后来往往变美。时髦的产品则不然,看来美,但后来一律变丑。”拉丁文早就有这么一句谚语了:“时髦凌人,甚于暴君。”我只想再续半句:“而广告乃其帮凶。”

在我们这变变变、变得太快太频也太便宜的进步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人文价值仍是折旧率无法欺凌的东西。六十多年前,被进步作家讥为落伍文人的沈从文就说过:“两千年前的庄周,仿佛比当时多少人都落后了一点。那些人早死尽了。到如今,你和我爱读《秋水》、《马蹄》时,仿佛面前还站有那个落后的人。”

15.“这变变变、变得太快太频也太便宜的进步社会”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16.文章尾段引用沈从文的话有什么作用?
17.作者以“时髦凌人,甚于暴君”为题有何用意?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一一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因为企图不同,这两种不同的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我们都是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事情,我们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经验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在强调哪一方面的问题而已。小说主要是运用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这与理性的科学或哲学相反。

有关想象文学的事实,带引出我们要建议的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我们讨论过很多主动的阅读方法,这适用于任何一本书,但在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中,适用的方法却不大相同。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在阅读诗与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如果容许的话,我们可以说那是有点被动的活动,或者,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那是带着活力的热情。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 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因为目标完全不同,这两种作品的写法必然不同。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文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就像注重逻辑的作者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一样。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在字里行间不能有其他的含意,任何相关与可 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才行。相反,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意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譬如,你根本就无法在一首抒情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任何他想要“说明”的东西,然而整首诗来看,所有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完全超越主旨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小说在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18.不属于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的一项是
A.诗与戏剧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有时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B.在诗与戏剧的写作中,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每个人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
C.虽然在诗中找不到任何他想要“说明”的东西,但整首诗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陈述了某种超越主旨的东西。
D.我们可以从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所以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地阅读想象文学。
19.关于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差异,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两种文体的写作目标不同,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读者只能在这次阅读中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B.这两种作品的阅读对心智的诉求不同,阅读小说只需要运用想象力,由感官与想象来获得体验,而阅读科学或哲学全靠判断与推论。
C.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葆有一种“主动的阅读方法”,阅读想象文学更需要一种“带着活力的热情”,读者要打开心灵,接纳它。
D.想象文学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
20.根据原文,针对“想象文学”的阅读提出两条建议。
2018-03-28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18届高三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人们总是在寻找“存在感”,存在感一般指个体价值彰显或被认同而带来的满足感,有些人从他人那里找存在感,有些人从自己这里找存在感;有些人在现实中找存在感,有些人在虚幻中找存在感……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各小题。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 北 宋 人 颉 颃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 北 宋 不 可 学 也
23.文中的“白石”和“幼安”各指谁?请写出其姓名。
24.王国维为何说北宋词不可学?请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述。
2019-01-2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5.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茶馆》里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话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笑话,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B.《老人与海》中使用圣地亚哥和马诺林之间的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其中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棒球赛,探讨老人的偶像——迪马吉奥在球场的表现。
C.《呐喊》揭示“病态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文化,例如《故乡》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对人的支配,《风波》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控制和扭曲。
D.仓亭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官渡之战,曹操听取荀攸建议,奇袭袁绍乌巢粮仓,大胜。曹操两次大败袁绍,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曹抗衡,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E.《家》中的觉新是个矛盾的人物。在旧家庭里,他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而在外,他和觉慧等年轻人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受害者。
2019-01-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6. 简答题
《红楼梦》开头五回为纲,第六回至二十回中写了贾府哪三个“极盛”的场面?并说说作者写此三个场面的用意。
2019-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7. 简答题
《边城》贯彻着“美丽总是愁人的”的美学原则,试举文中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2019-01-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医产生于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但当其在两千年前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时,借助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采取了“取类比象”(同类事物具有类似属性)的方法,被赋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所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寒热温凉”等。

但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了。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寻找中国落后挨打根源的知识分子,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视为腐朽没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区分地踏在脚下。

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多,对传统文化反而日渐陌生。比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多数民众无异于“天书”。加之,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28.结合全文,谈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9.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如何使中医走出困境。
2019-01-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名著阅读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4
作文
1
名著阅读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4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名著阅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3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40.65宣传语  特定场合用语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5-80.65脱脱等  史传文
22-240.65王国维(1877-1927)  其他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90.65杨万里(1127-1206)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1-140.65汪曾祺(1920-1997)  其他小说
15-170.65余光中(1928-2017)  报告
18-200.65
28-2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六、作文
210.65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价值理念材料作文
七、名著阅读
250.65名著阅读
260.65名著阅读
270.65名著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