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726226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新安道中玩流水

吴融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萦纡似接迷人洞,清冷应连有雪山。

上却征车再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注]①人,一作“春”。②再,一作“更”。③土,一作“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写春水之色、声以及从竹间花下流过的状态,蕴涵诗人喜爱之情。
B.颔联写玩水而兴叹:如此佳处,须终日在此为好,可惜自己未有长久的清闲。
C.诗的语言表达准确、贴切,如“须”字,语气坚定,“争”字表明了诗人的心态。
D.诗中以写实的笔法描写了流水曲折、清冷之状,突出了流泉江水之境的圣洁。
2.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②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日日持竿去不归”“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作者在长安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
B.“蒹葭霜冷雁初飞”写出水草经霜枯萎,天气已冷,北雁南飞的景象。诗句写秋日萧疏、凄凉景象十分逼真。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对比手法,马的悲戚嘶鸣和红叶的美好景致对比,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表达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长安的深情。
2.从意象、情感等角度对“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句进行赏析。并简析诗中“杨柳”和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杨柳”的不同作用。
2017-09-08更新 | 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哭李商隐(其一)

崔珏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注】①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诗坛一颗巨星;他热衷政治,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志欲革除积弊,却怀才不遇,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②成纪:古县名,是李姓的重要源地。③高壤:土丘。④琪树:仙境中的玉树。⑤绛坛:道坛的美称,亦借指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只是为介绍李商隐,更是要借助对好友不同的称谓传达出一种痛彻心扉之感。
B.“适归高壤”扣题点明“哭”的原因;“抱长叹”寥寥三字,无限感慨哀思溢于言表。
C.颈联上句实写,通过对夜晚风雨交加、吹灭室内灯烛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D.尾联为虚写,想象李商隐攀玉树、登仙境,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并赞美其高洁的品性。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
2020-08-11更新 | 5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楚国寺有怀

赵嘏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赵嘏,楚州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年轻时四处游历,为求功名而奔走。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②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首句的“寂寞”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衰败荷花的余香,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伤感。
B.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自己的际遇,表现了他人生漂泊,饱含无可奈何之情。
C.颈联化用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诗句,用南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的离愁。
D.“衰荷”“残月”“阴云”等意象的组合,描绘秋意苍茫的夜色,意境萧瑟凄凉。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19-06-03更新 | 2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