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752395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①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②复乌啼。

客子③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④风凄凄。

南渡桂水⑤缺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⑥。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⑦。


【注】①此诗为杜甫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自夔州出峡,寓居公安时所作。②击柝:打更。柝,巡夜打更用的梆子。③客子:杜甫自称。④捣练:用木杵捶平绢帛,以便缝制寒衣。⑤桂水:在湖南郴县,位于公安之南。⑥鼓鼙:指战争。⑦杖藜:拄着手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黄”字在此处用作动词,即“染黄”意,既写出了秋霜之酷寒,也展现了由梧桐黄叶点染的秋景,颇见锤炼功力。
B.首联首句着眼于视觉感受,一句中用三个表颜色的字,见安插顿放之妙;第二句重在表现听觉感受,“击柝”暗示入夜已深。
C.颔联写深夜归来时的所见所闻,突出了寒冷、凄凉的感受。深秋夜晚的月光给人清冷之感,飒飒寒风中捣练声声,引人生悲。
D.整首诗紧扣“暮归”,前两联写暮归的景色,后两联转入抒情,结构严谨。全诗纯粹写实,以“复”起,以“还”结,卒章显志,章法井然。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020-06-08更新 | 14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警急

杜甫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

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

和亲知拙计,公主漫无归。

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注]①广德元年,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师。时高适领西川节度,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寻失松、维等州。此诗乃松州未陷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警急”即警报紧急之意,暗示了战事紧张、时局危急的形势。
B.一、二两句,介绍了高适为“楚将”的身份,并赞扬其雄才大略。
C.三、四两句写“玉垒”“松州”形势虽然吃紧,但诗人仍寄予了希望。
D.整首诗表现了杜诗一贯的思想,关心时政、忧心忡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9-15更新 | 1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②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⑤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③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⑤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庾信长期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B.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结构承上启下。
D.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表现了自己漂泊异地、孤苦无依的处境,情感真挚。
E.尾联承接上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意在表明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才诗动江关,赢得名声。
2.本诗尾联内涵丰富,感情深沉,请简要分析。
2018-02-22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