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75833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2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首次明确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民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功能,意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地方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苑、孙嘉靖《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3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在短板,全社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行间丈量世界。

魏玉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计划的读书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三:

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经过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科教频道强强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至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300余名各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10道专业评审程序,才能从40余万种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0.00007%。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一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动力,出版社纷纷围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建立精品出版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阅读的风向标,正在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

(摘编自《中国报告网》)

1.下列关于“全民阅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全民阅读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阅读率和阅读量不升反降,其原因是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
B.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C.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后,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D.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的开展,既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也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低的阅读率和较高的阅读意愿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农村阅读短板的存在和农民阅读习惯培养的不易。
B.参与的专家学者多、评审程序严、上榜率低,无疑提升了“中国好书”推荐书目的含金量,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上佳选择。
C.上述的几则材料中,多处引用了权威部门统计提供的精确数字和权威人士的观点,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说服力。
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迅速提高,2014年已超越纸质书阅读率,未来几年将超越综合阅读率。
3.要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钩新月天如水

(1)桐乡石门镇,缘缘堂。

(2)一个初冬的上午,我将手肘支在方桌上,将身体舒展成他穿棉袍时的闲适样子,望见 了江南初冬依然绿影婆娑的院子,绿影婆娑的时光深处慢慢出现了 一些声音和画面——春 天里两株开满花的树下,跑过几只小鸡,有燕子呢喃;夏日午后门外传来货郎的叫卖声,傍晚 的芭蕉树下,摆起了客人小酌的桌子;花坛边洋瓷面盆里游着一群蝌蚪;秋夜各个房内亮着 夜读的灯;冬天炭炉上的普洱茶,廊下的一堆芋头,屋角的两瓮新米酒,火炉上烘着的年糕, 都散发着袅袅香气……我听见他的笑声混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如同大提琴混在童声合唱里。 忽然,笑声听起来有点吃力,是他在太阳底下吃冬舂米饭出汗解了衣裳,正从秋千上抱下老 三或老四,说,在面盆里,小蝌蚪永远不会长成青蛙的,来,我们送它们回家!

(3)这些场景,是缘缘堂的主人——丰子恺先生漫画里的场景,也是他《缘缘堂随笔》里真实的生活场景。而缘缘堂则是他曾经的现实家园和精神乐园

(4)我将目光收回,落到了桌面隐隐发亮的木纹理上,肘关节与桌面接触的一小片肌肤上,有一丝隐隐的温暖。这是错觉,错觉还牵引着我闻到了他略带烟味的呼吸,一个眼神睿智、端庄平和的白发长者立在了我的眼前。寒风中他身穿黑棉长袍,头戴黑棉帽,棉帽上队趴着一只黑白色小猫。

(5)民国大师无数,而丰子恺是难得的一位德才兼备的艺术家、教育家。沿着他一生的脉络探寻,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儿。丰子恺出生于一个有染坊、有良田的大户人家。阳光雨露没有宠坏那个叫“丰仁”的孩子,反使他成长为知书达理、谦恭好学的少年。入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正式更名为丰子恺,也遇到了生命里十分重要的两位大先生——李叔同(弘一法师〉、夏丐尊。他们之间长达一生、直抵灵魂的情缘,给了他深远的影响。他的婚姻虽是媒妁之言,夫妻竟一生恩爱,生死相随,育有七个子女。这一切因缘,造就了他“风光霁月”般的人格。

(6)在与他同时代挚友们的记忆里,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7)巴金说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叶圣陶说 “子恺的画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郑振铎说自己为丰子恺所“征服”。第一次见面,“他的面貌清秀而恳挚,他的态度很谦恭,却不会说什么客套 话”。朱光潜在《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里说:“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 和气的风度……而事情都不比旁人做得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

(8)丰子恺的画,重于身边平凡事,如姐姐缝衣,弟弟上学,大人醉酒,娃娃捉迷藏,燕子做 窝,蚂蚁搬家,孩童用两个蒲扇当自行车骑,也有描绘将一个个孩子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针砭时弊的题材。人间万物,在他的笔下是小可爱、小情趣,又是大悲悯、大气象,深得人心。

(9)他的代表作《人散后,一钓新月天如水》仿佛就是他人画合一的写照:简沽,平和,澄静,深邃,阔远。

(10)1927年初秋,二十九岁留日归来在上海教书的丰子恺恳请李叔同为寓所起名。李 叔同让他在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字,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 供桌上抓阄。奇妙的是,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便取名“缘缘堂”。后来无论迁居哪 里,他都把李叔同写的“缘缘堂”匾额挂在家里,“犹是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1933年春 天,在母亲的心心念念下,丰子恺用稿费在故乡的梅纱弄里,自家老屋后建好了一幢三开间 砖木结构的高楼,加之前后两个小院,一个极具深沉朴素之美的“缘缘堂”诞生了。

(11)搬家那天,热闹如戏场。丰子恺充满深情地写道——“我们住新房子的欢喜与幸 福,其实以此为极!” “民国二十二年春日落成,以至二十六年残冬被毁,我们在缘缘堂的怀 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现在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足使我憧憬”。除了偶尔往返于沪杭 等地,他大部分时间都与全家老小住在缘缘堂,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神奇的小院见证了天 真如孩童、深邃如老者的一代大师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光。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短短五年后, 幸福和缘缘堂一起,在日寇的炮火中化为乌有。

(12)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是抗战时期丰子恺一家辗转逃难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 川等地的写照,而一个个噩耗追随着他的脚步接踵而至——1938年1月,他在江西逃难时, “缘缘堂”被炮火夷为平地;1942年他在重庆避难时,“慈父”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战争结束 的次年,战乱中一直与他通信在精神上支撑着他的夏丐尊辞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3)“文革”中,他因散文《阿咪》获罪,一家人住的日月楼被安置进了四五家人,丰子恺只 得睡在连接阳台的走廊上,用棕绷搭个小床,棕绷太短,便在脚那头放个凳子,蜷缩着睡。小 床边摆一张小方桌,就是他的书桌。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一钩新月静静陪伴二由蜷缩的身 影。如此境地,他却说“天于我,相当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苍生的大爱,他完成了 弘一法师的遗愿、师生间灵魂的相约——《护生画集》。

(14)“我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 了。成人们大都热衷于名利,萦心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实业问题……孩子们呢 ……弄得像机器人一样。长此以往,中国恐将全是大人而没有孩子,连婴孩也都是世故深通的老人了。”

(15)时光隧道里传来了他的话,振聋发聩。

(选自苏沧桑同名散文,有删改)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风雾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文中指开阔、复杂、多变的性格。“霁”读 “qí”。
B.针砭时弊: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砭”读“biān”。
C.辗转:反复不定,翻来覆去的样子。“转”读“zhuǎn”。
D.蜷缩:身躯蜷曲紧缩。“蜷”读“quán”。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缘缘堂是丰子恺最喜爱的居所,在这里有他快乐的时光,而日月楼则是他的伤心之所,“文革”遭遇让他刻骨铭心,无法释怀。
B.丰子恺在缘缘堂的生活是幸福的,五年间他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然而缘缘堂被毁、 流离失所的逃难生活和两位尊师相继辞世,让他感到很无助。
C.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描绘丰子恺的生活场景,叙述丰子恺的人生经历,自由直接,像是 与读者面对面的叙谈,仿佛亲眼所见。
D.文章的语言简洁干净,朴实无雕琢,将丰子恺的多彩人生向读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 表达了对丰子恺的敬仰之情。
3.解释画线的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①缘缘堂则是他曾经的现实家园和精神乐园。
②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儿。
4.文中插入挚友们对丰子恺的评价,有何作用?
5.这篇怀人散文是从哪些方面组织材料记述画家丰子恺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018-02-05更新 | 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衣和路线图、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各地按照这个规划,攻城拔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他认为,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摘自新华社2017年2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茶”等一批特色产业。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

(摘自2017年9月18日《四川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曲靖会泽易地扶贫搬迁起成效   贫困户建房无负担

走进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观音岩村易地扶贫安置点,60户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风盛开。这里安置了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随迁户。村民董兴淮高兴地说:“我用政府补助的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没有增加建房负担,很是满意!”

董兴淮介绍:“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墙石板顶,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冲进房子来,害怕房后的山垮塌,现在不出钱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担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们回来交通也方便。”

据村支书介绍:该村269户689人中,外出务工者达186户546人,占总人口的79.2%,大部分均在东川区务工,务工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点一侧的公路边,有致富头脑的人,已带领群众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当地传统产业“老家洋芋”也越来越受外地消费者欢迎。

(摘自2017年4月27日《曲靖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B.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多万人,共脱贫5564万人。
C.材料三用村民董兴淮的例子,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扶贫前后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见云南曲靖易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
D.从材料四图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呈逐步减少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扶贫工作的讲话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展现了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各地的扶贫经验证明,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中,广大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对象和致富的主体。
C.曲靖市会泽县已有村民在安置点附近种植中药材,发展“老家洋芋”产业,这与巴中市张家大院、黄冈市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D.前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都探索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有效展开。
2019-03-05更新 | 7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西方的光,东方的影

来到爱荷华城后,每天都震撼于此处日落的美。在国内,日落也是美的,你会看到一枚威鸭蛋般的夕阳缓缓落下,天边飘荡着绛紫色的襟带。爱荷华的日落很晚,夕阳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依依不舍地退场。并且,日落最初昭示她的存在并非以溏心蛋那样的形状,她早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你看到的是整片天空的万道光芒,所有的云朵都是大块大块的金色,奔腾、立体、连绵不绝、充满力量,叫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镀金浮雕。

我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夕阳美景在东西方文化中激起的回响也完全不同。在东方文化中,日落总使人遗憾,如李商隐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小时候读《飘》,就一直有个困惑:斯嘉丽在失去女儿邦尼,丈夫瑞德也离开自己之后,究竟是哪来的勇气,独自站上荒原面对夕阳,说出那句著名的“明天,又是一天”?

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天,我在克林顿街等校车等了近半个小时,眼见着晕染整片天空的耀人金色渐渐被殷红取代。然而,当我坐校车再耗费半小时光景回到位于西校区的宿舍时,刚下车的我竟然发现:即使黑夜已降临,那地平线仍是一道炫目的金光,我甚至起了个天真的念头,只要一路向西,或许我能永远看到一道金色的地平线。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日落释放的信号,是湿暖,是希望,是永恒的光芒。

光这个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英译就是“点亮”。光与黑暗的分界也就是文明与愚昧的划分,甚至可以说,光早已决定了西方人眼中的美学标准。

西方人理想的家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玻璃窗要擦得通透,让阳光能够完完全全照进来。我常感慨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诸多发明,而玻璃却不是我们发明的,甚至在我们悠久历史上没产生多少影响。可以说,玻璃这东西应该是被我们的美学排斥的——太通透,让所有东西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说西方人爱的是光,那我们东方人确实更爱阴翳。

文艺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美的感知,西方和东方也迥然相异。

西方人眼中女性的美很大程度上由光展现,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德加画中的芭蕾女孩,画家都用心将光引到画上,照亮女性。

同样是女性的美,在东方的文艺作品中则更多借助被遮掩的部分来显现,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女性角色手中的扇子,偶尔甩起的长长的水袖,常常会遮去容貌的一部分。这被遮掩的一部分便脱离了现实的桎梏,任凭各人天马行空的揣想。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岛村初次见到叶子的描写就洋溢着一种东方的情致:“(姑娘)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

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的脸的前面流过,定睛一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川端呈现的是阴翳中似幻似真的少女叶子的面庞,正因为模糊不清,才成为想象的对象,成为情感的对象。

我固然能感到西方的光芒对人的感召和鼓舞,但更喜欢东方人和阴翳玩的游戏,东方强于感官,而西方胜于逻辑,各有所长,但我们似乎不认为“强于感官”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而今的我们还剩下多少阴翳可言呢?甚至我们也都熟练掌握了西方的礼仪,说话时要和对方保持眼神的交流以示尊重—连对方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也能清晰数出的时候,留给美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呢?

(节选自钱佳楠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的中国经验无法适用于爱荷华落日的主要原因是此处太阳落山太晚。
B.作者认为在美国的文化中,日落和“温暖、希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C.作者对玻璃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且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重大影响深表遗憾。
D.作者对人与人交流时应目视对方保持眼神交流的西方礼仪持有否定态度。
2.作者写小时候读《飘》的体验,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文中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体现着一种“东方的情致”,请结合其内涵对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描写作简要分析。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018-06-04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