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75912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常识也是必修课

   

近期,大学生求职误入传销的新闻,牵动着世人的神经。当地政府部门表示,决战非法传销团伙,“打不净,不罢手、不收兵”。然而,在严厉打击传销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不应被忽视,那就是大学生为何屡屡坠入传销深渊。据报道,有的传销组织已经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大学生身上,而在不少被解救的受骗者中,大学生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了“弱势群体”?想必正如不少人提到的那样,现在不少学生知识知道不少,常识却了解不多,以至于“突然”走进社会,就不知所措,容易走入“无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畸形。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察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进别人设下的圈套。

如果要给当今大学生的“常识缺乏症”找原因,互联网的影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几乎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学习 、娱乐、沟通、搜索、求助等,几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所以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惯性,自然就和互联网绑在了一起。

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不可否认,网上的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且长期接触容易滋生思考惰性,陷于肤浅、习惯轻信;网络交流也多是浅层次、与现实脱节的,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相处等带来的情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此外,网上各种一夜暴富、耸人听闻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

所以,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少一些在虚拟世界的沉迷和轻信、多一些走入火热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拉近自身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这不仅是为毕业做准备,更是为人生打基础。

笔者上大学之初,就有老师告诫我们:在大学里,课堂、自学和社会实践三者同等重要、互为补充。课堂学习为知识和思考打下坚实基础,看书自学和网络学习开阔眼界,社会实践则是“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后者对于成长成才来讲尤为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试一试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与各类人群交流碰撞,能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中亲身体验、历练,能够更多地培养爱、善良、怀疑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些经历和品质,何愁无处安放丰盈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知道不少而常识了解不多,这是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
B.大学生期盼的“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状态,凸显了他们求职心态的畸形。
C.面对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大学生以为是为他们量身定制,因而中了圈套。
D.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快速提高人的思考思辨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简要转述新闻内容,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即如今的大学生“常识少”。
B.文章主要从大学生“常识缺乏症”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两方面展开,重点是第二方面。
C.文章引用大文豪陆游的名言,为大学生要投身社会实践弥补常识的观点提供支撑。
D.文章提出问题后,列表现、挖原因,层层推进,最后自然得出大学生要融入社会实践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大学生没有“常识缺乏症”,那些传销组织是不会把主要目标放在他们身上的。
B.如今的大学生几乎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其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都自然受互联网的影响。
C.如果大学生在大学里没有同样重视课堂、自学和社会实践,就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
D.大学生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网上也有一夜致富的先例,所以他们想一进职场就挣大钱也很正常。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春越烂。把春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春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春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1.赏析第3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第6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
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第4段中划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
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
E.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F.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4.有人评论彭学明的文字“质朴而厚重”,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5段。
5.第6、7段最后作者都将母亲比作艺术家么,但在内容和感情上有所不同,对此加以分析。
6.文章题目为《流年》,但是这个词在文中并未出现,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2019-11-18更新 | 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网易科技讯 11月11日消息,今日凌晨零点,2018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正式开始。根据现场实时数据,双11开场2分05秒破百亿,26分03秒破500亿,1小时47分26秒破千亿,消费者网购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昨日晚间表示,今年是第十个双11,是感恩的日子。是一个中国人创造的全世界认同的节日。

不过双十一促销开始后,出现了部分用户无法更换收货地址的操作等情况,导致部分商品被抢光。

(摘编自《2018双十一回顾》,2018年11月11日《网易科技报道》)

材料二:

“双十一”,你买了啥?你的购物清单里一定少不了各种家电;你孩子上了小学,购物清单里便多了陪学神器;你开始健身,于是洗碗机换成了家用跑步机……商家提供给你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样。打开购物清单,看到的不仅是你当下的需求,更是你的生活方式。

打开你的清单,实际上也窥见了中国消费地图的一隅。在这张地图上,消费不足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不均衡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消费对我国GDP贡献率不断提升,扩大内需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没有供给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就不可能出现购物狂欢季的消费井喷,就不会迎来全面可持续的消费升级。

今年“双十一”恰逢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一张张购物清单到面向全球的中国“购物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福祉——更多可选消费品种类。这显示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国内实体经济的改革意识,更加快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创新步伐。

(摘编自《购物清单小 发展乾坤大》 2018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又到了年终中国经济盘点时间,关于电商的口水战又多了起来。这次的导火索是一位企业家指责电商“引诱”年轻人好逸恶劳,不愿意进工厂,削弱了实体经济根基。在实体经济是一国根本的大共识下,这种错误可谓是罪莫大焉。这场争论,可以划上句号了。

几年前,有关电商伤害实体经济的说法就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尽管这些对经济理论的解读似是而非,但打上了忧国忧民的旗号,很容易抓住普通大众的心理。

电商和实体经济的根本关系是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实体经济的发达程度有赖于市场规模。电子商务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历史上新一轮重大的市场扩张,这种扩张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人口规模给定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的。中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革命性意义在于,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拓阔了必不可少的市场基石。

电商和实体经济第二个关系是创新与增长。创新是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已深入人心。电子商务始于制度创新,除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以外,还有无数我们尚未预见到的新技术将在不久出现。这些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无疑为中国实体经济进步提供了技术驱动。

(摘编自万陆《且看电商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2017年1月9日光明网

1.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猫“全球狂欢节”上,人们购物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双十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
B.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出现了部分用户无法更换收货地址的情况,这导致部分商品被抢光。
C.“双十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双十一”时,商家提供给人们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样。
D.供给质量与水平提升,促成了网上购物狂欢季的消费井喷,但它不会形成全面、可持续的消费升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越来越对网上购物产生兴趣,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2018年天猫全球狂欢节成交额破千亿就是证明。
B.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的进口订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福祉。
C.网上有一些关于电商伤害实体经济的说法。尽管这些对经济理论的解读似是而非,但打上了忧国忧民的旗号,因而很受专家肯定。
D.个别企业家指责电商的经营行为导致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从而削弱了实体经济这一国之根本的根基。
3.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二、三简要概括。
2019-01-24更新 | 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2.影片《流浪地球》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
A.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
3.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2019-05-10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