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762078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中国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双重游戏造成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要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这就是今天在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置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考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回避、掩盖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受挫。

(选自《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过去和未来两个时空中的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声誉大挫的问题。
C.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中国问题指在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过去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又参与建构着世界的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造成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的议论。
B.第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败的典型表现,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可能不再适用于新游戏,最后用纳西姆·塔勒布的言论来指出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第③④段与第②段构成对比关系,第③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考,第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如何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做救命稻草。
D.第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观念来回避、掩盖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受挫”的观点。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思维在面对今天的中国问题时容易受挫是因为它在遇到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B.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利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于人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D.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80了。

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50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了的唯一指标。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手机号码。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说:“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仍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双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他们唱到“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动不已”。

1980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我追求的结果。”潘际銮说。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7日)

材料二:

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我父亲一直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毕业文凭。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

1948年我本科毕业,195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实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

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兴趣”。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年第22期)

材料三:

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1955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60年代,他率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3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

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谈到这些荣誉,他说:“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不应是奋斗的目标!”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
B.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
D.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园,还玩微信、QQ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
B.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
C.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D.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这都体现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E.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他对焊接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
3.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2018-10-27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香雪》完成下列题目。
1.试分析“哦,香雪”这一标题的好处。
2.文中的木铅笔盒和自动铅笔盒有什么深层含义?这表现了香雪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2019-10-22更新 | 10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买了一把不能摇的扶手椅,放在了窗和墙的夹角,我早就在那儿构想了一个叫阅读角的空间。把两个纸箱子探起来,盖上一块如花似锦的床单,把书整齐地码放在上而,成了一个方便简洁的书架。

①______,你如果看过我朋友圈里的照片,就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一个适合安静读书的空间,橘色的墙,让米黄色的椅子看起来像白色的,修长的落地灯撑着一个白色的灯罩,透过百叶度白天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外的棕榈树,晚上在温暖的黄色灯光下看书,每逢半点就会听到草地上喷水系统有节奏的喷水声,在这个久不下雨的地方,②______。到了深夜,偶尔还有远处不绝如缕的火车汽笛声。放下手中的书,把百叶窗撩起一条缝,看看楼下干净的停放的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长久以来,我头脑中的阅读角就是这样的现在,我终于让构思变成了现实。

无独有偶,阅读角的缺点是致命的——离床太近了。③______。我现在处在人生的一个极其艰难的阅读阶段,二十来岁反复看的那些书、那些人已经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不堪卒读的东西读完总是空空荡荡,觉得长进不大,那些读完能弥补知识缺陷、滋润文笔、启发思考的,都是一些不好读的东西,必须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否则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读到崩溃,也要克制自己去床上躺一躺的冲动。一旦躺下,就会稀里糊涂地睡得踏踏实实。

1.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花似锦B.不绝如缕C.无独有偶D.不堪卒读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把书整齐地码放在上面,成了一个方便简洁的书架。
B.透过百叶窗白天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窗外的棕榈树。
C.看看楼下干净的停放的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
D.那些读完能弥补知识缺陷、滋润文笔、启发思考的。
3.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18-06-06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