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巩固练》2020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B素养拓展区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0-10-12 3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争礼制最初经历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分重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雄争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商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足见《诗》和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B.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
C.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D.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D.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共享经济已经有大量资金投入,2013年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约为传统租赁经济的1/16。2016年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3350亿美元,并与传统租赁经济规模持平。共享经济将潜移默化地实现社会公德培育。增进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在公共话语空间让共享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得到充分的讨论,实现社会道德的自我修正。比如媒体、社交网站经常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与讨论,就是一种社会道德培育的过程。消费者将更多地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既作为共享经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作为共享经济的受益者,创新活力不断提高,有效供给不断扩大,新的就业模式不断涌现,进而使得共享发展理念的转化落地,以共建带动共享发展的加快实现。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与现状》)

材料二:

2017—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情况

领域

2017年交易额/亿元

2018年交易额/亿元

增长率%

交通出行

2010

2478

23.3

共享住宿

120

165

37.5

知识技能

1382

2353

70.3

生活服务

12924

15894

23.0

共享医疗

56

88

57.1

共享办公

110

206

87.3

生产能力

4170

8236

97.5

总计

20772

29420

41.6

   

2018年共享经济各领域交易规模排行(单位:亿元)

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当前的社合治理带来了挑战。主要的挑战在于,政府在对共享经济进行管理时,如何把握有效监管和鼓励发展之间的尺度。一方面,在交通基础设施、土地资源有限,各领域具体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根据现有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共享经济做出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经济模式,既需要适合其发展的社会环境,也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鼓励和扶持。同时,共享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威胁也影响着就业和社会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共享经济细分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将逐渐确立,在法律制定中综合各方利益与需求让法律法规成为底线保障,这将给新兴的产业形态更多的成长空间,鼓励共享经济的发展。

(文章与数据来源:《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

材料三:

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讨论共享经济的内涵与现状时,有必要对共享经济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从狭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的商业模式。随着共享经济内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500万人,共享经济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机会。

(材料来源同材料二)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总体上看,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在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共享住宿等几个领域较去年增长率较小。
B.从市场结构上看,2018年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三个领域在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中位居前三。
C.作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2018年发展势头良好,七大交易领域均有增长。
D.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影响了就业和社会稳定,因而政府要加强监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广义的共享经济的内涵来看,共享经济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提高闲置物品的利用率。
B.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额庞大,参与人数众多,为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
C.现广泛流行的共享单车是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代表,被视为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
D.共享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影响。
6.共享经济的发展有哪些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笛音

李铭

本地要做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的节奏去的。经过多次打磨剧本,演员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出高薪从北京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让他来负责这个戏的音乐设计。

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儿吹毛求疵,不好接近。

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马马虎虎。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他说随便,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

吴大咖态度很坚决,对反对声音一概置之不理。本地文化官员跟剧组主创商量,既然聘请了吴大咖,就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按照吴大咖的方案,预算是高了些,可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还是决定尊重吴大咖的所有选择。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现场演奏。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了?”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

“这跟职称没有关系。”吴大咖提高了嗓门。

“换人!”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员逢人就骂吴大咖的傲慢无礼。事情后来很尴尬,文化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团再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这演奏员是一个女孩儿,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吴大咖听完一曲,摇头叹息。人又被他给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吴大咖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苦笑一声,说:“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就要减分。”

“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见吴大咖如此固执,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

“声音不干净!”吴大咖回答。

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干净不干净之说!这……真是叫人费解。

吴大咖的音乐设计停滞不前,眼看着全省艺术节召开在即,本地文化官员气得索性不再去过问了,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反正合同签了,不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

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生活了。

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桃花吐。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吴大咖一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真干净!他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儿。问了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儿初学吹笛,只会吹一首曲子。

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儿家人商量,要带她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儿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他们心里自然欣喜。

吴大咖带女孩儿回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女孩儿的笛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吴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

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获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天晚上,剧组一起吃饭。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哪里。

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但不是我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

哦!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儿呢,她从业时间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

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

“只有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的笛音,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吴大咖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便眼睛放光,表明他对音乐充满热爱与激情。
B.小说写吴大咖在生活上对于吃住行的要求马马虎虎,意在反衬他对待艺术工作的严谨认真。
C.小说中失明女孩儿的笛音没有匠气,没有欲望,主要原因是她生活在当地最闭塞的山村。
D.小说中吴大咖换掉两位笛子演奏员,不是因为其演奏技巧不好,而是因为其笛音不符合他的音乐主题。
8.文化官员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9.小说为什么要在吴大咖出场时交代他做事吹毛求疵?请简要分析。
2020-10-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B素养拓展区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璘字唐卿,玠弟也。少好骑射,从玠攻战,积功至阁门宣赞舍人。绍兴元年,箭筈关之战,断没立与乌鲁折合兵,使不得合,金人遁,璘功居多,超迁统制和尚原军马。及兀术大入,玠兄弟以死守之。敌阵分合三十余,璘随机而应,至神坌伏发,金兵大败,兀术中流矢遁。沈介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与璘议不协,兵部侍郎胡铨上书,语颇及璘。璘抗章请朝,上亲札报可。未半道,请罢宣抚使及致仕,皆不允。乾道元年诣阙,遣中使劳问,召对便殿,许朝德寿宫。高宗见璘叹曰朕与卿老君臣也可数入见璘顿首谢两宫存劳之使相踵又命皇子入谒太傅,封新安郡王。越数日,诏仍领宣抚使,改判兴元府。及还镇,两宫宴饯甚宠。璘入辞德寿宫,泣下。高宗亦为之怅然,解所佩刀赐之,曰:“异时思朕,视此可矣。”璘至汉中,修复褒城古堰,溉田数千顷,民甚便之。三年,卒。赠太师,追封信王。上震悼,辍视朝两日,赠加等。高宗复赐银千两。初,璘病笃,呼幕客草遗表,命直书其事曰:“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不及家事,人称其忠。璘刚勇,喜大节,略苛细,读史晓大义。代兄为将,守蜀余二十年,威名亚于玠,高宗尝问胜敌之术,璘曰:“弱者出战,强者继之。”高宗曰:“此孙膑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也。”尝著《兵法》二篇,知兵者取焉。璘选诸将率以功。有荐才者,璘曰:“兵官非尝试,难知其才。以小善进之,则侥 幸者获志,而边人宿将之心怠矣。”

(节选自《宋史·吴璘传》)


【注】①没立、乌鲁折合都是金国将领。②上:指宋孝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见/璘叹曰/朕与卿/老君臣也/可数人见/璘顿首谢/两宫存劳之使相踵/又命皇子入谒/
B.高宗见璘/叹曰/朕与卿/老君臣也/可数人见/璘顿首谢/两宫存劳之使相踵/又命皇子入谒/
C.高宗见璘/叹曰/朕与卿/老君臣也/可数人见/璘顿首谢两宫存劳之使/相踵/又命皇子入退/
D.高宗见/璘叹曰/朕与卿/老君臣也/可数人见/璘顿首谢两宫存劳之使/相踵/又命皇子入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B.“致仕”指古代官员因疾病或者年龄问题辞官退休,与“致事”“致政”等意思相近。
C.“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指的是帝王的老师,东汉以后各朝代大都有设置,但大多为虚衔。
D.“赙”指赠给死者家属财物以办理丧事,有别于朝廷对死者或其亲属加封官职或荣誉封号的“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璘少好骑射,屡立战功。他跟随兄长吴玠征战,曾力战金人获得越级升迁,与兄长一起打败了兀术。
B.吴璘享受殊恩,人朝封王。他遭受言语攻击后上表入朝,被孝宗召见时,他请求辞官,后被封为新安郡王。
C.吴璘造福百姓,关心国家。他在汉中修复堤堰,造福百姓;他在遗书中不提家事,只关心四川的命运。
D.吴璘精通兵法,任人唯贤。他写的《兵法》二篇受到了解兵法的人借鉴,他在任用人才上有独到见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阵分合三十余,璘随机而应,至神坌伏发,金兵大败,兀术中流矢遁。
(2)以小善进之,则侥幸者获志,而边人宿将之心怠矣。
2020-10-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B素养拓展区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曲

沈括

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湖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声无北客。

时平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②时平:太平时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15.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2020-10-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B素养拓展区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屈原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如《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B素养拓展区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幻想文学植根于中世纪传说与民族史诗,历经浪漫主义的洗礼,与写实主义看起来___________,那么科幻文学的发展则与写实主义文学有着___________的联系。

科幻文学对写实主义不无借鉴,科幻巨作《基地》《沙丘》等都含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寓意;刘慈欣___________《三体》叙事模仿的是《战争与和平》。但是,(       )。科幻文本中必须有科学话语,即使其中的科学技术是无法证实、异想天开的。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一种文学。这种真实性可能是违反常识、违反直感经验、违反社会认知的,但它在逻辑上成立,借助逻辑、科学原则或拟科学的思维认知来矫正、挑战、颠覆现实观念。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正在___________地发展,科幻文学对未来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的想象和预见也越来越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科幻文学指向看不见的真实,也指向不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一定与此时此刻密切相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泾渭分明       千丝万缕       坦言       如火如荼
B.泾渭分明       千头万绪       坦白       方兴未艾
C.大相径庭       千丝万缕       坦言       方兴未艾
D.大相径庭       千头万绪       坦白       如火如荼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幻文学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其话语方式是独特的
B.有独特的话语方式的科幻文学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C.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D.因为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所以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一种话语。
B.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文学。
C.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被证实的一种文学。
D.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话语。
2020-10-1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巩固练》2020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B素养拓展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根据下面的文字,编写设计理想住宅的流程图,要求每个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设计的理想住宅,应具有以下特征: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2020-10-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三单元B素养拓展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是王维的一首六言绝句《田园乐》,请运用所给的词语,填写出后三句。
采菱渡头风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 人家 日斜 桃花源里 策杖林西 杏树坛边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易(0.8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10-30更新 | 1455次组卷 | 44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4-6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宋史》  古代文化常识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沈括(1031-1095)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00.65提取关键词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21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85创新 发展  价值理念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