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30 26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左传》的叙事艺术

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这是普通常识。但在文学叙事中,就出现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可以称为“故事时间”;讲故事人可以根据讲故事人的需要,把时间打乱,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把前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讲,这就是所谓的“文本时间”。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左传》中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几大战役”的描写莫不按自然时间演进。可能受中国叙事文学的开篇《左传》的影响,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莫不如此。为何《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尚农”,崇尚的是一种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而耕田种地当然要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因为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对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来说,也明白“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道理。这种从农业文明滋长出来的文化观念,都不能不影响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左传》和其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即使有倒叙的逆时间演进,也与西方神话、小说的那种倒叙的功能有所不同。西方叙事作品擅长逆时的倒叙演进,把人带到一种震惊的、出乎意料的状态中,由此造成强烈的悬念,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这就让人联想到西方人在大海上坐船来往做生意,此时还是风平浪静,突然风暴兴起,船只摇荡,甚至不幸沉没。因此西方小说的倒叙往往留下了海洋文明的印痕。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也有逆时的倒叙演进,但往往是激烈冲突过后的一种绵长的回忆,一般很少产生那种惊心动魄的效果。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以“初”开始叙述,所有的矛盾都已经结束,郑庄公已经打败了向他挑战的亲弟弟,他在颍考叔的帮助下,得以在“黄泉”下与母亲姜氏相见,挽回些许与母亲的感情。这种逆时倒叙演进,绝无惊心动魄的效果,也没有让读者有猝不及防的感受。

《左传》对中国文学叙事发展的影响很大,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叙事中有两个时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二者往往是一致的。
B.“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也懂得守时、顺时的道理。
C.如果采用西方的倒叙方法来讲述,“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也可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D.同样是倒叙手法,西方的叙事作品更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中国的叙事作品则不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左传》的叙事艺术为例,具体阐释了其对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影响。
B.文章突破了故事本身的限制,主要从“文本时间”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叙事艺术。
C.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叙事文学的对比,折射出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特点。
D.文章先界定基本概念,接着逐层分析,既有事例评述,又有道理推演,深入浅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人可以改变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使故事按照“文本时间”向前发展。
B.由于共同的深层文化原因,《史记》《三国演义》等作品都是按照自然时间来讲述故事的。
C.在农业文明中,四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人形成了守时、顺时的观念。
D.中国叙事作品更重视顺叙,排斥倒叙,这是因为顺叙更能为大家所接受。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却又停留在试验阶段的话题。而此次《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让消费者感到,智能汽车真的要来了。业内人士指出,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智能汽车正加速驶来》,2020年3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业界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动辄以十亿美元起步、其实现周期长达10年甚至更久,加之术业有专攻,“注定”自动驾驶汽车不是单个玩家可以轻松玩转的。

传统车企在汽车市场、整车制造、品牌影响力方面显然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也需要科技力量来参与这场创新变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把汽车这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重新定义的未来汽车正在重塑未来出行。其中智能网联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互联网企业有极强的技术能力,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是赢得这场汽车革命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

在车企和科技企业大量投入的同时,想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从201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等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即便如此,与自动驾驶完成商业化落地需要的110 亿英里(约177亿公里)的测试里程相比,我国目前的测试能力依然远远不足。而且自动驾驶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结合了传统汽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交通、能源等的前沿技术,对涉及其他领域的核心技术、测试标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编自《智能汽车进入国家顶层发展规划 自动驾驶落地需多方合力》2020年3月12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智能驾驶领域也的确面临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痛点。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负责将数据转化成知识,其效率直接决定了决策的好坏。“按照我们的统计,自动驾驶每往上走一级,芯片算力就要翻一个数量级。而且,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行业内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地平线公司创始人余凯认为,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实现更低单位成本下更高的算力,让算法和芯片架构尽可能契合,才能让车辆更“聪明”。除了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最大效益。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运用强化学习、模仿、生物学等手段,将人的社会阅历知识化,赋予车辆一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基础的探索阶段。

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光有技术还不够。专家认为,想达到这个目标,起码要同时满足5个条件技术成熟、社会基础完善、法律法规同步、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良好。显然,每个条件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智能驾驶“开”到哪儿了》,2020年6月7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智能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它采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B.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智能汽车本地属性明显,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受多种因素影响。
C.智能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其中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因此,对诸多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质量和“聪明”程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年我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B.汽车本是典型的机械产品,但“新四化”正在将其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一个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
C.自2017年始,我国已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一些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但测试能力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D.虽然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的话题,但它目前仍然处在试验阶段;要想真正实现智能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6.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纸条。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种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了,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的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7.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开头,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情低沉的情感基调,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与后文相关情节形成了照应。
B.作者在第十一段中写道:“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是因为纸条上面的字是“多种笔迹写的”,加上他看了很长时间,所以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
C.《半张纸》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男主人公的家庭琐事,情节波澜起伏,情感真实动人。
D.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实时地穿插了一些议论,如第七段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有效地拓展了文章的深度。
8.小说的结尾画线句子“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文章为什么以“半张纸”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2020-12-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建元六年,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使司马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是亲附。天子注意焉。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B.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C.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D.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是封建王朝帝王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就是建元。
B.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少数民族。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之称。
C.博望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按照等级高低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D.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路途遥远,但汉朝和西南夷交流不断。张骞出使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就是辗转从东南边的身毒国运来的。
B.滇王开始就对汉朝怀有善意。朝廷派遣使者出使西夷,到达滇国后,滇王派人和这些使者一起寻找道路。
C.头兰是经常阻隔汉朝与滇国交通道路的国家。汉朝军队攻破南越后,领兵撤回,在行军中诛杀了头兰。
D.汉朝实行的是大一统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下,朝廷消灭了大部分西南夷国,只有滇、夜郎保留了其王印,成为其属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2)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2020-12-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蔡挺: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特质,知渭州。多次击退西夏来犯之敌。②櫜鞬(gāo jiān):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从静态方面着笔,描写了边塞秋晨黄云衰草的情景,渲染了荒寒寂寥的氛围。
B.“汉马嘶风,边鸿叫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叫”字与“嘶”字对举,摹写了边塞战马和鸿雁寂静寥落之风貌。
C.“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直接抒写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热忱。
D.“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三句可以看出,朝廷不想用武力镇压外民,而是想用任意感化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
15.本词与曹操的《观沧海》都是作者亲戍边郡所咏,写出了真情实感。请简析本词与《观沧海》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2020-12-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式指出“惑”存在的普遍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2020-12-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作为一种跨文化、______的媒介形态。记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是 ________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有效途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推出后,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这一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于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_____的境界,展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的立体中国。

同时,作为一部国际合拍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由英国知名节目主持人讲述,他的全球化视角更有利于中国故事的国际化传播。节目也在 ______中回望了两国的历史和现在,分享发展经验。(     ),但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它的基本精神在于在合作中实现了平等的沟通和对话。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跨时空   促使   集思广益   不知不觉
B.跨地域   促使   集思广益   浑然不觉
C.跨地域   推动   博采众长   浑然不觉
D.跨时空   推动   博采众长   不知不觉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B.因为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所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C.既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
D.因为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所以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该片的缺点是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作为该片的缺点,被很多人批评
C.该片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D.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是该片的缺点,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隔空充电,听起来是一个很神奇的概念,______________。所谓“隔空充电”是指采用非物理接触方式实现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是“无线充电”技术的一种具体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早在100多年前, 特斯拉就提出通过大气电离层来实现全球无线供电的设想。百年后的今天,______________OPPO Ace 2已率先量产商用40W无线闪充, 这是迄今为止无线充电功率最高、同电池容量无线充电速度最快的手机,它甚至超过了部分有线快充。

2020-12-09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训练卷(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提到“历过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不敢失其真;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余地,留下了纵横驰骋的空间,留下了创作的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8-13更新 | 147次组卷 | 6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单元 11 百年孤独(节选)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易(0.8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10-30更新 | 1455次组卷 | 44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8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小说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记》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词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表达方式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85创新 发展  价值理念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