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 姓名称谓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1 题号:7923107
下列各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如玉兔、素娥、冰轮、玉蟾、望舒、婵娟等。
B.我国古代文人诗稿成千上万,命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王右丞集》《高常侍集》《杜工部集》都是采用官爵命名的方式。
C.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女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此十五岁又称为束发。
D.古人在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 “家” “舍” 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舍”是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卑幼亲属。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2018-10-10更新 | 45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史记》共130篇,分类为:书8篇、表1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2017-11-06更新 | 32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B.古者五十岁知天命,称为“艾”;六十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
C.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
D.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
2018-12-11更新 | 14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