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8 题号:799274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 风

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注释】:①飏,[yáng],同“扬”,飞扬,飘扬。②“大风曲”即《大风歌》。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击败反叛的淮南王黥布)班师回京,回归途中,经过沛县,他邀集家乡旧友和父老兄弟饮酒,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在宴席上他百感交集,即兴唱起这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风从关塞刮起,“萧条”二点明风起自西北,风的气势迅疾万物萧索。
B.颔联写风的吹动使树木上花的色彩也纷乱不清,使山谷中鸟的啼叫声也隐约难辨。
C.三四两句写大风吹得“花乱彩”“鸟分声”,在表达上绘声绘色,极为逼真生动。
D.五六两句由高到低通过对比刻画出浮云的散去、水波的泛起两种景物的运动变化。
2.结尾点明题意,由风而联想到刘邦所唱的《大风歌》,同样是写风,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4-14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这声音也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B.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有,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C.颔联前一句“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看来节候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
D.颈联后一句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
2.请赏析本诗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
2018-11-27更新 | 2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韩偓①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②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注】①韩偓(约842~923):晚唐五代诗人,为朱全忠所恶,闻朱全忠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遂弃官南下湖南。这首诗即是其流寓湖南醴陵时所作。②燕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燕子形的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梅花于寒冬盛开,春光灿烂时却已凋零,含惋惜之情。
B.“龙笛”一句借笛曲来写梅,歌咏梅花冰清玉洁、高雅脱俗之韵。
C.“燕钗”一句以美人来喻梅,表现梅花清丽飘逸、矜持绰约之态们。
D.五六句写风雪肆虐,衬托出梅花傲然的气质和铁骨冰心的品格。
2.这首诗结尾两句提到了桃李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18-07-12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