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03-20 4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写作、名篇名句默写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诗的开篇连用三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噫吁嚱,危乎高哉!
2020-03-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赏析本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20-03-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诗人写蜀道难,为什么要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写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赏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表达效果。
2020-03-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赏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020-03-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赏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020-03-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赏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8. “青泥”以下几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试作具体分析。
2020-03-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9. 赏析“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2020-03-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0.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蜀道的惊险,但此处写“悲鸟”“古木”“子规”有什么作用?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1. 赏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一句的作用。
2020-03-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2. 赏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一句的表达效果。
2020-03-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3. 理解“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包含的意思。
2020-03-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4.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该如何理解?
2020-03-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5. 理解“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含义。
2020-03-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6. 赏析“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020-03-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7. 理解“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意思。
2020-03-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8. 理解结尾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作用。
2020-03-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较难(0.4)
19. 诗的开篇是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的?诗人为什么要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2020-03-18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0.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0-03-18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1.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瑶称本诗“奇之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2020-03-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2. 李白为什么能将“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描绘得如此动人?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易(0.85)
23. 识记字音
噫吁(          )        ( )               (     )             ( )
岩峦( )                  扪参历井(       )( )               ( )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易(0.85)
24. 识记字音
( )                      ( )             ( )            峥嵘(     )
( )                      ( )             ( )               咨嗟(     )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25. 通假字
所守或(       )
2020-03-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26. 古今异义。
乎高哉(         )   
地崩山摧壮士(     )
可以横绝峨眉巅(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27. 一词多义
(1)或
所守匪亲,化为狼与豺(连词,倘若)
曰:以德报怨(代词,有人,有的)
其神岁不至(副词,有时)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28. (2)去
连峰天不盈尺
故乡而就远兮
只恐夜深花睡
一为迁客长沙
2020-03-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29. (3)危
乎高哉
山东者,强秦也
邦有道,言危行
而不持,颠而不扶
2020-03-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30. (4)但
见悲鸟号古木
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无他,手熟尔
2020-03-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31. (5)尔
来四万八千岁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无他,但手熟
2020-03-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32.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蜀道之,难于上青天(            )
2020-03-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33. 名词的活用
(1)崖转石万壑雷
(2)西当太白有鸟道
(3)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4)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问君西游何时还
(6)避猛虎,避长蛇
2020-03-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34. 动词的活用
(1)上有六龙日之高标
(2)使人听此朱颜
(3)砅崖石万壑雷
(4)猿猱欲度攀援
2020-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35. 句式积累
(1)倒装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36. (2)省略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2020-03-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四、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7.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8.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瑶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2020-03-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9. 这是一首乐府古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噫吁囐,危乎高哉!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020-03-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40. 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020-03-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41. 唐代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试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2020-03-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诗意速通

攀登蜀道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我仍然在叹息自己人到中年仍被闲置而生出更多病痛,又怎能忍受离别之痛。侵占东北河山的异族看到你像诸葛亮一样请求出师定会感到吃惊,我希望你能像司马相如草拟《喻巴蜀檄》一样,对西蜀百姓进行安抚。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把为国建功立业的功名集于一身。劝君不要因儿女情长而流泪伤心。湖南、湖北一带那些你入蜀必经之地的风景,我都能说得清楚。请用诗写下一路的美好景色:庐山的山色,赤壁矶头千百年的浪花,襄阳三更的明月。此时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相互惦念啊!

4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43.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44.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020-03-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偃(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诗意速通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惚间心里忆起长安城。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参禅使心灵进入清静的境界,用酒来冲击如重重敌阵的愁苦。保存好官帽不要使其遭污损,擦拭朝簪等待大唐复兴。
45.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46.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03-2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fú)             咨嗟(jiē)             岩(chán)          (tuān)
B.喧(huī)            崖(pīng)          血(shǔn)            (hú)
C.崔(wéi)          嵘(zhēng)          桥(zhàn)            (hè)
D.猿(náo)          (sè)               胸(mén)            (yīng)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8. 下列每组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乎高哉                  危:危险
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仰胁息        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分别为蜀、秦二国的分野
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C.使人听此朱颜        调: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不与秦通人烟            塞:阻塞
D.以手抚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连峰天不盈尺            去:距离
2020-03-1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9.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B.嗟尔远道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C.手抚膺坐长叹                              物喜,不以己悲
D.险也如此                                      无忘乃父之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0.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西当太白有鸟道B.所守或匪亲
C.猿猱欲度愁攀援D.可以横绝峨眉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1. 下列画线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枯松倒挂倚绝壁D.剑阁峥嵘而崔嵬
2018-04-14更新 | 454次组卷 | 8卷引用:《周末培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第03周 蜀道难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2. 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丁开山”的传说。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一样,都是古人对星宿的分野。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与杜甫的诗句“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一样,都是成都的别称。

八、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5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侧面表现蜀道的艰险。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艰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九、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其中的“出”字用语绝妙,涵义丰富。青山原是静止的怎能“出”呢!用“出”字写出青山的动态美,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从而衬托出行船之人在特定环境之中的豪放畅快的情感,为此诗增添无限的情趣与韵味。
A.使人产生仿佛在行船中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B.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使人在行船中产生。
C.在行船中使人产生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D.使人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仿佛在行船中产生

十、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星芒: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④霍嫖姚:指霍去病。
5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如风驰电掣一般,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紧急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那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56.诗人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2-23更新 | 126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5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嫩芽、细草、黄犊等景物渲染出远近有致、动静相生的田园早春图。
B.“斜日寒林点暮鸦”描写早春衰飒之景,隐含着词人内心难掩的悲凉之情。
C.“青旗”一句由景及人,赋予前文众多景物以生机,使田园生活更富生气。
D.“鹧鸪天”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从形式上看本词为小令,从内容上看则为田园词。
58.有人认为“末尾两句,可见词人之人生观”,请简要分析。

十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9. 下面这段话中有多处表述不当,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吸引,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18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 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写作、名篇名句默写

试卷题型(共 54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26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小题
12
作文
1
古代诗歌阅读
4
名篇名句默写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语言文字应用
3
作家作品
4
写作
5
名篇名句默写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课内
20.65表现手法课内
30.65结构技巧课内
40.65表现手法课内
50.65炼句课内
60.65炼句课内
70.65炼句课内
8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课内
90.65炼句  表现手法课内
100.65鉴赏诗词形象课内
11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炼句课内
120.65炼句课内
13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炼句课内
14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课内
15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炼句课内
160.65炼句课内
17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课内
18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炼句课内
190.4分析、理解古诗内容课内
200.65评价思想内容课内
210.65表现手法课内
220.65表现手法课内
37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课内
38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课内
390.65鉴赏诗词语言课内
400.85鉴赏诗词语言课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
230.85字音填空题
240.85字音填空题
470.85字音选择题
48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49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50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51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520.65文言文翻译选择题
540.65语句复位选择题
5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三、文言小题
250.65通假字非选择类
260.65古今异义非选择类
270.65文言实词非选择类
280.65文言实词非选择类
290.65文言实词非选择类
300.65一般文言虚词非选择类
310.85一般文言虚词非选择类
320.65李白(701-762)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非选择类
330.65词类活用非选择类
340.85文言实词非选择类
350.85倒装句非选择类
360.85省略句非选择类
四、作文
410.65微写作微写作
五、古代诗歌阅读
42-44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鉴赏诗词语言
45-46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55-560.65李白(701-762)  诗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表现手法
57-58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鉴赏诗词语言
六、名篇名句默写
530.6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