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80162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宋代历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段特别的记忆。随着不同时期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的不同,人们对宋代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②元朝对宋的盖棺之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对程朱理学高度肯定,这与元统治者将朱熹学说定为“国是”一脉相承。其二,元朝史臣在论宋代“其有弊”时指出,“大概声容盛而武备衰,论建多而成效少”。这两个方面大致也影响了明清的认识。

③明朝统治者特别强调对宋朝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继承。重修《宋史》和重视研究宋史成为明代史学的一大特色。有明一代先后产生了123种宋史著述,现存62种。明人对宋文、宋诗、宋词、宋画的褒扬和批评,更是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

④19和20世纪之交,中西学者均将宋代历史指向中国近世的开端。1922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系统阐述了宋朝是中国近世开端的假说。内藤的假说是建立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分期方法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学者提出中国近世的文化主流源头起自宋,与日本学界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从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王国维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寅恪对赵宋文化的高度褒扬:“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⑤那么宋朝“积贫积弱”的帽子从何而来?其实,早在南宋后期,有识之士就说“民穷”“财匮”“兵弱”是当时的三大弊政,元明清人一致认为宋朝“武备不振”和“积弱”。20世纪50年代末漆侠先生在《王安石变法》一书中将“积贫积弱”连用来概括宋神宗实施变法的主要社会原因,1962年邓广铭先生将这一概括引入《中国史纲要》宋代历史部分的书写,遂使“积贫积弱”成为20世纪后半叶评价宋代历史的代名词。

⑥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积贫积弱”说呢?根据目前的研究,“积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正。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角度而言,宋仁宗朝形成的“财匮”延续到南宋,地方财政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财匮”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而从“民穷”的角度来说,宋代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与魏晋隋唐相比,不论是法律身份地位、迁徙自由以及谋生手段,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加之宋朝的社会救济制度不仅汉唐难以企及,元明清也没有超过,而宋代大中城市里五万贯家财的富户人数众多,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宋朝的“积贫”。

⑦过去对宋朝积弱的认识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势弱,二是军事能力弱。对于后者虽有争论,但对于前者,大多数研究者都不能认同,因为宋朝的经济、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远不是辽、西夏、金、元所能比拟。

⑧进入21世纪,国际上开始重新认识明清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地位,这也使得国内学者把宋代置于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给予新的评价。目前,宋代经济革命说、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端、宋代是中国古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等观点散见于各类宋史论著。可预见的是,宋代历史的形象仍将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

(李华瑞《对宋朝历史为何有多样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宋代的认知有变化,是因为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有差异。
B.明朝统治者对宋代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
C.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都认为宋史中国近世的开端,但研究方法有本质区别。
D.元人对宋代“武备衰弱”“空言多实效少”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了明清两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逐层深入从多层面探究了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力求客观公正。
B.文章第四段通过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宋代是中国近代文化主流的源头。
C.文章从“积贫”“积弱”两个层面来评价宋朝“积贫积弱”这一说法。
D.《中国史纲要》引入漆侠先生“积贫积弱”一词概括评价宋代历史,影响深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结合宋代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给予宋代新的评价。
B.研究认为,宋朝富户众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也更有保障,“积贫”说没有依据。
C.随着各种宋史论著的问世,宋代历史的形象还将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
D.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宋朝的经济、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远超辽、金、元,国势并不衰弱。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惟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1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也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情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1.选出对画线句“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过去不发生战争,不等于将来不发生。
B.过去不短缺淡水,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C.淡水过去不能再生,不等于将来不能再生。
D.淡水的大多用途过去不能替代,不等于将来不能替代。
2.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撑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从805年到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C.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用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2018-05-23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牵手归向天地间

聂鑫森

马千里一辈子不能忘怀的,是他的亲密战友小黑。小黑为掩护他,牺牲在湘西剿匪的战斗中。他至今记得当一身是血的小黑,已无法站立起来时,却把头向天昂起,壮烈地长啸了一声,欲说尽心中无限的依恋,然后阖然而逝。

小黑是一匹马。

马千里已八十有三,在他的心目中,小黑永远年轻地活着,活在他的大写意画里,活在他画上的题识中。可如今他已近灯干油尽了,这一年来肝癌突然找上了他。他对老伴和儿女说:“我要去和小黑相会了,何憾之有!”

他的家里,画室、客厅、卧室、走廊,到处挂着关于小黑的画,或中堂或横幅或条轴,或奔或行或立或卧,全用水墨挥写而成,形神俱备。只是没有表现人骑在马上的画,问他为什么,他说:“能骑在战友身上吗?现实中有,我心中却无。”题识也情深意长,或是一句警语,或是一首诗,或是一段文字,不是对马说的,是对一个活生生的“人”倾吐衷曲

马千里不肯住在医院里了,药石岂有回天之力?他倔犟地要待在家里,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随时可以指着画向老伴倾诉他与小黑的交谊。尽管这些故事,此生他不知向老伴讲了多少遍,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简短的插话推动着故事的进程。

“我爹是湘潭画马的高手,自小就对我严加督教,‘将门无犬子’啊,我的绘画基础当然不错。解放那年,我正上高中,准备报考美术学院。”

“怎么没考呢?”老伴问。

“解放军要招新兵了,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向往戎马生涯的诗情画意,呼啦啦都进了军营。首长问我喜欢什么兵种,我说想当骑兵。”

“你爹喜欢马诗和马画,你也一脉相承。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你能倒背如流。最喜欢的两句诗是:‘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

“对。部队给我分配了一匹雄性小黑马,我就叫它小黑。小黑不是那种个头高大的伊犁马或者蒙古马,而是云贵高原的小个子马,能跑平地也能跑山路。它刚好三岁,体态健美、匀称,双目有神,运步轻快、敏捷,皮毛如闪亮的黑缎子,只有前额上点缀一小撮白毛。”

“小黑一开始并不接受你,你一骑上去,它就怒嘶不已,乱跳乱晃,直到把你颠下马来。

“你怎么知道这些?”

“你告诉我的。”

“后来老班长向我传道,让我不必急着去骑,多抚小黑的颈、背、腰、后躯、四肢,让其逐渐去掉敌意和戒心;喂食时,要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这几招,果然很灵。”

“因为你不把它当成马,而是当成人来看待。”

“不,是把它当成了战友。不是非要骑马时,我决不骑马,我走在它前面,手里牵着缰绳。”

“有一次,你失足掉进山路边的一个深坑里。”

“好在我紧握着缰绳,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

“1951年,部队开到湘西剿匪,你调到一个团当骑马送信的通信员。”

“是啊,小黑也跟着我一起上任。在不打仗又没有送信任务的时候,我抚摸它,给它喂食,为它洗浴,和它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它不时地会咴咴地叫几声,对我表示亲昵哩。”

“你有时也画它吧?”

“当然画。用钢笔在一个小本子上,画小黑的速写。因老是抚摸它,它的骨骼、肌肉、鬃毛我熟悉得很,也熟悉它的喜怒哀乐。只是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支画案,不能磨墨调色,不能铺展宣纸,这些东西哪里去找?”

“你说小黑能看懂你的画,真的吗?”

“那还能假。我画好了,就把画放在它的眼前让它看。它看了,用前蹄轮番着敲击地面,又咴咴地叫唤,这不是‘拍案叫绝’么?”

老伴开心地笑了,然后说:“你歇口气再说,别太累了。”

马千里靠在床头,眼里忽然有了泪水,老伴忙用手帕替他揩去。

“1952年冬天,我奉命去驻扎在龙山镇的师部,取新绘的地形图和电报密码本,必须当夜赶回团部。从团部赶到师部,一百二十里地,正好暮色四合。办好手续,吃过晚饭,再给小黑吃饱草料。我将司务长给我路上充饥的两个熟鸡蛋,剥了壳,也给小黑吃了。这个夜晚,飘着零星的雪花,寒风刺骨,小黑跑得身上透出了热汗。”

“半路上要经过一片宽大的谷地,积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突然小黑放慢了速度,然后停住了。”老伴说。

“是啊,小黑怎么停住了呢?累了,跑不动了?不对呀,准是有情况!夜很黑,我仔细朝前面辨认,有人影从一片小树林里走出来,接着便响起了枪声。他娘的,是土匪!我迅速地跳下马,把挎着的冲锋枪摘下来端在手里。这块谷地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作掩体,形势危急啊。小黑竟知我在想什么,蓦地跪了下来,还用嘴咬住我的袖子,拖我伏倒。”

“它用自己的身体作掩体,真是又懂事又无私。”

“好在子弹带得多,我的枪不停地扫射着,直打得枪管发烫,打死了好些土匪。我发现小黑跪着的姿势,变成了卧着、趴着,它的身上几处中弹,血稠稠地往外渗。我的肩上也中了弹,痛得钻心。我怕地形图和密码本落入敌手,把它捆在一颗手榴弹上,一拉弦,扔向远处,轰的一声全成了碎片。”

“小黑牺牲了,你也晕了过去。幸亏团部派了一个班的战士骑马沿路来接你,打跑了残匪,把你救了回去。小黑是作烈士埋葬的,葬在当地的一座陵园里。”

“后来,我被送进了医院……后来,我伤好了,领导让我去美术学院进修……后来,我退伍到了地方的画院工作。”

“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用的是水墨,一律大写意。名章之外,只用两方闲章:‘小黑’‘马前卒’。你的画,一是用于公益事业,二是赠给需要的人,但从不出卖。”

“夫唱妻随,你是我真正的知音。”

在马千里逝世的前一日,他突然变得精气神旺盛,居然下了床,摇晃着一头白发,走进了画室。在一张六尺整张宣纸上,走笔狂肆,画了着军装、挎冲锋枪的他,含笑手握缰绳,走在小黑的前面;小黑目光清亮,抖鬃扬尾,显得情意绵绵。大字标题写的是“牵手同归天地间”,又以数行小字写出他对小黑的由衷赞美及战友间的心心相印。

待钤好印,马千里安详地坐于画案边的圈椅上,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选自《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14日)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干油尽:比喻人的精力或财力都消耗一空。
B.倾吐衷曲:把积聚在心里的话完全说出来。
C.诗情画意:军旅生活是进步青年的理想生活。
D.拍案叫绝:形容对马千里的画非常赞赏。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小黑只是一匹战马,但马千里视小黑为亲密战友,终生只以小黑为题材作画。
B.马千里出身于湘潭画马高手家庭,将门无犬子,马千里也因此具有极高的画马天赋。
C.老伴听故事中的简短插话,表现了她善解人意,同时也有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D.本文写作角度独特,借马千里与小黑的生死情谊,歌颂了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文中两处画线句各写出了小黑怎样的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作者在借助语言描写刻画马千里这一人物时,刻意使用了一些貌似不得体的语言,比如得知患癌症之后与妻子儿女说话时用文言句“何憾之有”,回顾老班长的传道时用简洁的书面语“颈、背、腰、后躯、四肢”,向老伴讲述与土匪遭遇前的时间、环境特点时使用的是书面雅言“暮色四合”,最突出的是将敬辞“将门无犬子”用于自称。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貌似不得体的语言来刻画马千里这个人物?
5.本文题目是化用马千里最后一次作画时的大字标题“牵手同归天地间”。请根据文意,说说“牵手归向天地间”这一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6.马千里与小黑在战争年代结下了纯真的生死情谊。下列对经典作品中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是一对思想、情趣相通的有情人,宝玉对功名利禄的厌弃与黛玉的孤标傲世使他们相互将对方引为知己。
B.《边城》中的黄狗是翠翠的帮手、保镖、伙伴、朋友、亲人,分享着翠翠的喜悦和心事,映衬了翠翠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鲨鱼在《老人与海》中是破坏性势力的象征,它冷酷凶残,制造灾难,桑地亚哥与鲨鱼的搏斗表明幸福必须建立在与邪恶斗争的基础上。
D.古久先生是《狂人日记》中吃人者的首领、“狂人”的敌对者,“狂人”踹他的陈年流水簿子之举是在对吃人的封建历史文化传统宣战。
2018-05-09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40年的开放政策,与此同期我国从一个极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开放在全球化时代是拓展国家利益的有效策略,这原本已是广泛的共识。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特别是2018年发生的中美贸易冲突,使得两国反对开放的力量上升,以开放的策略还是封闭的策略实现崛起再次成为有争论的问题。故此,讨论开放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崛起是什么样的关系,十分必要。

实行对外开放可为崛起提供改革的方向标,并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大国成功崛起的过程是战略不断调整的过程,开放与否直接影响着崛起国的战略调整方向。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则能通过对各国发展成就的比较,看清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倒退、正确与错误,特别是能看清本国的长处和缺陷。反之,采取封闭的政策,人们难以客观地了解外部世界,就可能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调整,使崛起停滞甚至夭折。实行开放,与外部世界接触增多,人们更容易从旧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新鲜事物。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新的改革方案就能随之不断涌现。

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为崛起提供改革动力。国际社会是一个实力决定等级的体系,崛起的实质就是崛起国实力的上升,因此,进行实力竞争成为崛起国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外部的竞争压力小,崛起国会因自我满足而失去改革的动力;相反,当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崛起国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提高竞争力。封闭的方法当然可以减少外部压力,但也会降低改革动力,导致国家竞争能力提升速度的下降。我国以往四十年的经验是,越是开放的领域,其竞争能力增强得越快;越是受保护的领域,其竞争能力越难提升。

开放,也促使崛起战略更符合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使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重叠性加大,内政与外交两个大局合为一体,如果采取内外有别的政策,就会阻碍崛起国在全球范围拓展本国利益。基于对此的清醒认识,21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将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升级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海外利益得到快速拓展。在全球化时代,崛起国在国际上拓展利益的速度和规模均超过普通国家,因此,对外开放得越多,所获得的进入他国的机会也就越大,海外利益的保障也就越高;同理,在对等封闭的条件下,崛起国损失的机会与利益也将大于其他国家。

在今后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扩大开放应对崛起困境,正在成为一个值得国际关系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摘自阎学通《崛起为何需要开放》,原载《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3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已雄辩地说明开放是国家崛起的有效策略。
B.通过开放,人们才能发现他国之长与己国之弊,并经历不断的调整,使大国崛起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
C.崛起的实质就是国家实力的上升,因此,崛起国不应惧怕、回避实力竞争,而应借此走向成功之路。
D.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动力。竞争压力小,改革动力也小;竞争压力越大崛起的速度也越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交待写作背景,继而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应清醒地认识坚持开放对于实现大国崛起的意义”的中心论点
B.文章的主体部分采取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不同方面深入论述了全球化时代坚持开放对于崛起的意义
C.在对论点进行具体论证时,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和因果分析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深刻有力。
D.本文的结尾言简意赅,以精当文字收束全篇,虽然没有重申前文的观点,但也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开放,虽然可用封闭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但损人以利己,不符合全球化的大趋势。
B.在封闭的环境下,人们会分不清正确与错误,浪费崛起的战略机遇,而实行开放,结果则往往与之相反。
C.开放是全球化时代的天下大势。开放则获益,封闭则受损,机会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均等的、公平的。
D.我国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策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都是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
2019-04-17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