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803509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心理距离”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海上大雾”。海上航行如遇到大雾,会使人呼吸不畅,耽误行期,甚至可能出事故,让人忧心忡忡。但如果人们在心理上与这些切身的考虑拉开距离,就会看到,远近的景色都被大雾罩上了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仿佛你被带入梦幻境界,一时难分天上人间。

“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来自康德和叔本华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很大的修正。审美与艺术欣赏,并不在于追求一种纯而又纯的无概念和无功利,更不是新生儿那样的“天真的眼睛”,相反,它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的消除,在审美欣赏的那一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心理距离”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定距离中来看。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我们对幸福的回味可以成为歌;不是痛本身,而是痛定思痛可以成为诗。拉开一定的距离来观看最切身的感受,可使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

当然,“心理距离”观点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实际上,人不可能像打开电灯开关,或者扳动汽车离合器一样,依赖于一个简单的、有意识的操作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面对大雾,不想行程耽误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审美对象的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因素的考虑,否则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美学是有缺陷的。

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审美观认为审美是“无功利”的,而“心理距离”说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B.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心理距离”,在审美欣赏时可以暂时消除概念和功利等的影响。
C.“心理距离”说认为,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获得审美感受。
D.拉开一定的距离,对幸福的回味、最切身的痛苦都可以成为如歌如诗的审美欣赏对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心理距离’’的概念入手,逐层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分析了“心理距离”说存在的主要缺陷,同时指出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C.文章最后提出“审美视角”说,是对“心理距离”说及“无功利”观的缺陷的修正。
D.文章多次提到“海上大雾”这个经典例子,但表述方式不同,论证目的各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可能轻易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对象和环境状况等因素。
B.要避免美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指向性错误,最好是以“审美视角”代替“审美距离”。
C.艺术教会我们发现美,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缺乏艺术素养,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
D.摆出一种审美态度固然可以发现美,但对生活美的发现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态度。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无纸化办公,即不用纸张办公,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其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ipad、手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可以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
       在无纸化办公环境中,计算机、应用软件、通信网络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无纸化办公将人从繁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核心事务,整体提高了单位办事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性,降低办公成本,提高执行力,使管理趋于完善;是为社会减少纸张的浪费,提倡环保办公的理念,也是预示现代科技时代的来临。

       (“百度百科”词条“无纸化办公”)


材料二:

有数据显示,美国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年打印或复印的纸张数量高达一万亿张。如果再加上诸如收费票据、发票、银行账单等这些专用纸张的话,这一数字甚至可以达到1.6万亿张。

那么1.6万亿张纸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我们将这些纸张从下至上堆叠在一起的话,它们的高度甚至是珠穆朗玛峰的1.8万倍,几乎可以覆盖从地球到月球一半的路程。

事实上,早在40年前我们就最早就提出了“无纸化办公”的概念。在1975年的一期《商业周刊》中,一名来自理特管理顾问公司的分析师就预计纸张在办公室的使用量将在1980年开始逐渐减少,并在1990年代开始彻底消失。

但职场中“无纸化办公”的分水岭直到2007年才真正出现,因为此后一年中家庭和职场中打印纸张的数量首次出现了明显下滑。另有数据显示,最近五年来职场中对于纸张的使用量已经出现了每年下降1-2%的稳定趋势。就拿2016年来说,今年全年职场打印和复印纸张的预计数量相较2007年的顶峰期将迎来10%的下滑。

应该说,这一趋势的出现同诸如电子签名技术以及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小型、中型企业在实现“无纸化办公”理念方面显得尤为落后,因为他们始终无法高效的将自己的工作完全数字化。

需要指出的是,纸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理想的办公用品之一,因为这是目前唯一一种几乎没有重量、成本极为低廉、无需互联网接入,且非常适合阅读的输入和显示媒介。

有人曾组建了专门团队用于研究人们乐于打印纸质材料的原因所在。他们的研究发现“因为有太多传统规则和既定工作理念的存在,老牌企业在实现办公理念转变的时候会显得十分困难”。

而当问及这些企业员工“为什么要打印出那40%不一定需要打印的文件”这个问题时,他们给出的答案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他们喜欢纸张”。

(摘自《“无纸化办公”这次可能真的要来了》,《腾讯科技》2016年09月19日期)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公司由传统纸质化办公转向无纸质化办公,协同办公系统的方便和快捷也在日常办公中得以体现。

相比传统办公方式,无纸办公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上和流程上的优势,现在的协同办公系统只要你登陆手机app,照样可以审批文件和财务,完全不存在时间上地域上的耽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无纸质化办公方式进入市场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无纸质化的办公方式的优势。节约纸质上的交流传递,减少了印刷、笔墨、订书钉等办公用品费用的支出,大大节约了资源。

对于传统办公模式,日常办公中的工作总结、报告、通知通告等只能通过纸质来传递公告,而且需要一级一级传递。

从纸质化办公到现在的无纸质化办公,协同办公系统的推出保证了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和信息息共享的迅速性。企业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在平台上共享资料信息,员工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通知、资料等。后期文件的存档入档、查找等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自网络百科“知乎专栏”2017年8月期)


材料四:

根据阿联酋的官方报告,目前在整个阿联酋辖区内的41个独立的联邦实体和部委中,96.3%的办事流程都使用智能化的应用端。人们只需要按一下按键,就可以随时进入阿联酋政府的所有公共服务,实现了政府面向全体公民的即时服务,也提升了每个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的透明度。如今,阿联酋面临的挑战是酋长能否与国内所有联邦实体和部委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无缝连通,同时,提高所有智能应用的质量,升级应用实现保持系统与技术更新同步。

不光阿联酋,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开启了“无纸化”办公,比如我国在两会期间,就全面开启了这一模式,除了留下存档的印刷,简报全部用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代表。人大代表人手配置一部安全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建议、查找会议文件、阅读会议简报等,更低碳、更高效。

       (搜狐财经,2017年8月6日)

1.下列材料中“无纸化”办公的好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纸办公最大的优势就是将人从繁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B.无纸办公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通信网络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预示现代科技时代的来临。
C.无纸办公实时传递,保证了信息共享的实时性、迅速性和无障碍,整体提高了对信息的可控性。
D.无纸办公不用纸张和笔,减少了印刷、笔墨、订书钉等费用的支出,绿色环保,大大节约了资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纸质化办公浪费惊人:仅美国每年所用的纸张就可达1.6万亿张,堆叠的高度接近珠穆朗玛峰的1.8万倍,长达从地球到月球一半的路程。
B.无纸办公虽然减少纸张的浪费,但因为其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ipad、手机等,今后必然会因电子产品的使用而产生新的浪费。
C.“无纸化办公”的概念40年前就提出了,而衡量职场中是否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则是看打印纸张的数量是否出现了明显下滑。
D.目前在整个阿联酋基本实现了政府部门的“无纸化办公”,但他们的酋长与国内所有联邦实体和部委的智能化服务却无法无缝连通。
E.我国在两会期间,也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模式,人大代表人手配置一部安全智能终端,简报全部用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代表。
3.简要概括在一些企业中难于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原因。
2018-03-07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国高铁“四纵四横”高铁网建设的收官之作,宝兰高铁的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铁网建设开始向“八纵八横”的目标迈进。2016年7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在“四纵四横”的基础上打造“八纵八横”,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的推进,中国高铁将迎来发展的新时代。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30年,中国铁路网运营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收官迎来“八纵八横”时代》)


材料二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铁路局获悉,作为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高铁自开通以来客流持续火爆,截至8月9日开通满月,累计发送旅客58.5万次,日均近2万人次,“高铁丝路游”已经成为了今年夏天旅客出行的一大热点。

宝兰高铁开通以来,日均开行动车组33对,平均

此外,针对宝兰高铁开通后去去往兰州、西宁方向游客增多的实际,西安铁路局联合西安市旅游局,邀请甘肃省旅发委及丝路沿线城市旅游部门在西安北站共同举行“乐乘高铁·畅游丝路”旅游推介会,推出“高铁十旅游”多项旅游产品,旅客持高铁票和身份证可享受宝兰高铁所经城市和地区的景区、酒店住宿、餐饮等多项优惠政策,从吃、住、行多方面为旅客打造“一条龙”的出行服务。

(摘编自雷婧《宝兰高铁开通满月日均发送旅客近2万人次》)


材料三

银西高铁、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目前进展顺利,2018年银川至中卫段高铁将通车运营,宁夏人盼望已久的高铁梦将提前实现。2020年银西高铁等将全线建成通车,届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宁夏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域文化氛围浓郁、旅游和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其境内大部分铁路为单线,运输能力和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宁夏经济社会和对外发展的客观需求,不利于宁夏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辐射区域,高铁的发展将为宁夏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也给宁夏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扩大与外界的经济连接,将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国的大市场中,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

宁夏的高铁建成后,可以进一步打通西部能源向东、向东南运输的最便捷通道,同时带动铁路沿线地区物流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更会带动区域之间的人员、物资、特产等的交流和互动,等于将整个宁夏的路网进行了一次全面优化升级。而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宁夏更可以顺势而为,抓住国家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强国际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宁夏。

(摘编自新华网《高铁助力幸福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四

“云浮郁南的无核黄皮,今天刚摘的,尝尝。”粤桂黔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上,广东果农宋少冰向在云浮展位前好奇驻足的人们推荐。个大饱满的黄皮,还带着新鲜采摘的香气,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的围观者。

贵广高铁开通后,广州至贵阳最快仅需4小时。瞄准高铁机遇的远不止宋少冰一人。

粤桂黔三省区自2014年底实现高铁互通以来,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建设,以贵广、南广高铁为纽带,以打造国家级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为目标,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粤桂黔“4小时经济生活圈”逐步形成。

8日,第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贵州都匀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13个城市共同签署《粵桂黔高铁经济带协同创新合作共识》,另有13个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摘编自李妹妍《粤桂黔共绘“4小时经济生活圈”》)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兰高铁的开通既意味着“四纵四横”高铁网建设的完成,也意味着“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的开始。
B.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条高铁——宝兰高铁的开通,使得“高铁丝路游”成为今夏旅客出行热点。
C.银西高铁目前进展顺利,2020年银西高铁将全线建成通车,宁夏人盼望已久的高铁梦将提前实现。
D.由于贵广高铁的开通,粤桂黔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上,宋少冰的无核黄皮的香味吸引了众多的围观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高铁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高铁网实现“八纵八横”,城际交通更省时,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报道了宝兰高铁,但报道角度不一样,材料一主要突出宝兰高铁的标志性作用,材料二则主要突出其开通后带来的变化。
C.建成宁夏高铁等于将整个宁夏的路网进行了一次全面优化升级,所以国家将宁夏作为“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使之可顺势而为,大有作为。
D.材料三除了报道宁夏将进入高铁时代,也提到了宁夏的文化、资源、交通现状等,这些是作为新闻主体呈现的,这也是与其它材料的不同之处。
E.第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上13个城市共同签署《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协同创新合作共识》,努力打造粤桂黔“4小时经济生活圈”。
3.高铁开通运行会带来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8-02-09更新 | 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的水

张炜

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

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点。

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过身躯。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洗去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转身注视南方,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和惊叹。

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

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阵阵思念。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就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路。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

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留下创痕。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它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陆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晚,它毁掉了整个港湾。只在风平浪静的某个下午,它才温柔起来,变成绸缎般的柔软细腻。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

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

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

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

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这是一种追赶。

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来。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

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

今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这个世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

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

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

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

(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其实是作者在叙述,但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人”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
B.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淙淙作响的特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
C.“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D.“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
2.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
2019-06-12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