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823529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接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据报道,在一些高校,一些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还有的投放各类奇葩广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无论是自行研发还是与商家合作研发校园生活服务类APP,这本身并无不可,但其初衷应当是方便师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效率,而不是给师生的校园生活添堵、带来麻烦,这是高校应当坚持的底线原则。

但是,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一些校园生活服务类APP却出现了过度倾向,处于一种泛滥成灾的状态,给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明显不便,让这些APP严重变味,成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一些校园生活服务类APP包含大量商业性内容,很多商业广告夹杂其中,很容易导致使用者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摘编自张立美《莫让校园APP成学生负担》)

材料二: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据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介绍,在回收的5458份有效问卷中,85.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APP个人信息泄露,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占比仅为14.8%。遭遇信息泄露的近九成受访者表示曾接到过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

根据2016年颁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APP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但是,在实际运营中,AP运营者基本都是根据各自的意愿要求用户信息对自己“不设防”。

个人信息如何使用、怎么保护,用户与手机APP经营者之间其实是有约定的,即注册时需签订用户协议、隐私政策。不过,很多用户在注册时只是一路操作“下一步”,很少留意那些蚂蚁般大的小字。

为什么会这样?是用户不在意自己的隐私吗?调查显示,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无奈——在占比26.2%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61.2%的人坦诚自己从不阅读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

即便认真阅读了协议的用户,面对APP运营者也是弱势群体。调查表明,个人信息泄露后,部分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向有关行业组织反馈,但最终还是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那些无力自保的用户只好采取一些保守措施,聊以自慰。例如,6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使用APP时主要通过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18%的用户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信息,安装相关防护软件的用户占24.6%,对注册后可以关闭的服务,有32.7%的用户选择关闭。

“一方面,用户与手机APP服务提供商之间往往处于不对等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另一方面,消费者虽有自我保护意识,但不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往往难以有效应对。”皮小林表示,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用户存在诸多担忧,但往往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手段,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工作亟待加强。

(摘编自环球网)

材料三:

互联网安全关涉每个人的切身权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APP已多达1700万个,如果乱了规矩、野蛮生长,不仅用户信息安全无法保障,也会给网络安全埋下巨大隐患。故此,相关部门亟须引起重视,出台硬举措,持续净化APP市场;应用商店也须履行平台审核责任,不能只当旁观者。

对用户而言,也应掌握“自保秘笈”。比如,此次中消协就呼吁,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点来历不明的网页链接,不安装来历不明的APP,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信息泄露,要留存相关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依法主动维权。用户的辨识能力、隐私保护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增强了,一些违规的APP才不敢肆意妄为

(摘编自李雪《泄露隐私的APP,何以一直野蛮生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的问卷调查来看,八成以上的受访者遭遇过APP个人信息泄露,并且信息泄露者中有近九成的受访者曾接到过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
B.很多用户在注册手机APP时一路操作“下一步”,很少留意相关的协议和政策,因为用户与手机APP运营者之间是有约定的。
C.用户相对APP运营者是弱势群体,个人信息泄露后,虽有部分受访者会用各种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最终还是有一部分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D.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APP已多达1700万个,如果它们不合规甚至不合法运营,不仅无法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而且会为网络安全埋下隐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校研发或使用校园生活服务类APP是可以的,但应该以方便师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效率为初衷,而不应该给师生带来麻烦。
B.部分用户在使用APP时会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或者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信息,因为这样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C.根据相关的规定,APP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但APP运营者基本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要求使用用户信息。
D.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用户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因此用户存在诸多担忧,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工作亟待加强。
3.怎样才能使手机APP发挥更好的作用,服务人们生活?请根据材料内容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基本骨架、内在气质在《论语》多视角的反复刻画中脱颖而出。“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在《论语》里睿智地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和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对于“小人”,他在与君子比照中予以贬贵和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难以见到、难以企及、仰之弥高,乃至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斤斤计较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认为,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就是认为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观念:修己即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上世纪初,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辜鸿铭还断言,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

这种观点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或说儒学是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而是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君子”一词是那些具有特定的基本骨架、内在气质等优秀道德意蕴的人的代称。
B.冯友兰认为,孔子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做人”的问题,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C.孔子认为,“君子”不同于圣人的难以企及高不可攀,更与小人的狭隘、自私等迥然不同。
D.从语言逻辑和哲学体系看儒学的本质就是“君子之学”,这是儒学区别于其它的主要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君子”说为中心话题,论述了孔子“君子”说内涵的变化,及孔子本人和后人的解读。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得“君子”的内涵更明确,更有现实感,人格更具体。
C.文章引用冯友兰和辜鸿铭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释了孔子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想。
D.文章引述材料丰富,既有《论语》语句的引用,也有后人研究结果的介绍,使论证较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君子”代表着崇德向善的美好人格,那么“圣人”则代表最高尚的人格,是人立身处世的目标。
B.“君子之学”的核心包括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这二者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修己方能治人。
C.崇德向善之人格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拥有它才能成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D.作为君子之学的儒学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因此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其积极意义。
2018-07-01更新 | 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芳嘉园十五号

欸乃

①芳嘉园,多雅致的地名,却是一条陈旧老胡同。来到十五号,直统统一个大门洞,没有门槛,两扇笨重木门敞着,油漆斑驳,也像摆设。但当年气派,仍依稀可辨。入内,方砖铺的路,想是年头久了,踩出凹坑,有的已经破裂;又被低矮“抗震房”挤着,显得狭窄,曲里拐弯。行不久,忽然开阔,一座似殿宇般大屋耸立眼前。一溜儿对开木门,油漆全无,灰灰的,沉默地紧闭着。呈弧形大屋顶,杂草丛生,间有小小灌木。

②行至大屋东端,木门没了,砌起狭狭一堵墙,嵌两扇玻璃窗。旁边板门,几乎紧挨高高围墙,虚掩着。才轻拍一下,便听得里面有人应道:进来吧。进屋,眼前顿时一暗。靠窗处明亮些,一位老太端坐方桌边,执细长毛笔,正在一方尺幅宣纸上作画。老人家头也没抬,对家人一般,随口说了句:待会儿,他很快回来。又埋头作画了,也没说坐。回头看,确也没待客处。待着无事,此时已适应室内光线,便东张西望起来。这才看清,屋子狭长,一面是墙,一面是板壁。板壁高不过两丈,看得见上端粗大梁柱。暗黑砖地上,架子床,柜橱,几样简单家具,以及烧饭锅灶之类,都靠板壁、砖墙摆放。没有后窗。越往里走,越显阴暗。再深入几步,连板壁也没了,露出好大豁口,与那大屋连通着,看去深广、荒凉、黑魆魆,几乎阴森森的。却隐约见得,里面有好些东西堆放着,像是木质构件,却分辨不清是什么。连忙退回来。见一根电线从高处垂挂下来,带着蛛网,拖着个赤膊灯泡,悬在方桌上空。不敢想象,这竟是大名鼎鼎王世襄先生的家!

③王老还没回来。不怪他,是我们来得早了。遂踅到方桌边看老太作画。奔80了吧,还悬腕提笔,描画稳健,形象线条都美。有人物,有不知名称摆件,颇似东瀛风格

④看过老人作画,便转身出门。见墙脚转角处,垒着好些瓦盆,有的已碎裂了。想来主人喜欢莳花弄草,如今已无此精力,就随意堆放在那里。但其中一只,残留些许泥巴,竟奇迹般长出藤蔓来,沿着瓦盆堆高低蜿蜒,叶子碧绿,藤蔓顶端,灿烂地开放一朵酒盅大喇叭花,如孩童欢畅的笑。不由驻足,欣赏,感叹,想起“生命力”一类词句来。

⑤沿那大屋踱去。那屋一长溜,且门槛特高。每扇门,上端方格窗,下面刻有山水人物。便猜测:这大约是待客正厅。那么,它后面必定还有几进屋,还带着花园吧。居住如此雄伟气派屋宇的,绝非一般官宦人家,兴许正是王老先辈基业,也未可知。如今,当年荣华富贵,已然“灰飞烟灭”。但“封建余孽”这顶帽子,想必戴了大半辈子,所受磨难、煎熬,当是我等难以想象的。我彳亍而前,边胡思乱想着,不觉将到大屋西头。眼前忽然一排明亮玻璃窗。窗帘开着,见里面吊了顶棚,漆成奶油色,当中一盏漂亮吸顶灯,光洁木地板,沙发、电视、玻璃柜橱、音响……似乎当下时髦摆设,大都有了,够惬意的。想不到这老旧大屋可以改造成那样,我惊讶,大开眼界,竟傻愣愣呆看起来。忽听旁边“乒乓”响,一个女的冲出来,喝问:干什么干什么,打眼盗窃是吧?我慌忙转身往回溜。那女的仍追着吼:说!说!哪来的?不说拉你派出所去—那吼声戛然而止。“砰”一声,那女的摔门回屋去了。

⑥正诧异间,见一位敦实老汉,身着旧卡其装(脚下穿什么没留意,反正不是皮鞋),推一辆“老坦克”自行车,向我招呼:您来啦。有那么一霎,我愣住,头脑子茫然。你想想,眼前这位太像旧时看门老汉,骤然面对,我哪能将之与心目中儒雅渊博那一位联系起来?好在我很快反应过来,慌忙迎上去恭敬问:是王老先生吗?他慈蔼地微笑着,操一口好听京片子,“嗳嗳”连声应答。还说:对不起您哪,想在您来之前,抽个空儿,办点小事,竟耽搁了。见我目光落在他手里那个老旧搪瓷茶缸上,便略带腼腆地解释:碰掉点儿磁,拿去补补……

⑦拜访王世襄先生仅此一回,难忘。也留下不大不小疑窦。老两口何以屈居这逼仄简陋一隅?直到板壁背后那些堆放进了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这谜才得解开。原来这正是老两口要守护的。那些桌,椅,书架,画案……皆为铁力木、黄花梨木一类珍贵材料所制,是当今难得见的。造型榫接,匠心之奇巧,不说绝后,亦鲜矣。而且不是刻意做得华贵艳丽那种。它们简约,古朴,儒雅,有着浓郁书卷气,足见王老趣味与喜好。很难想象,在这波诡云谲年头,两老怎么守护它们的。直到一位企业家答应将那些宝贝髹漆后,无偿捐献给国家,才放手,搬离那陋室。

1.简析第②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破败的芳嘉园意却仍有当年的气派,以此突出主人显赫的身世。
B.第②段先写进门时眼前一暗,过后才适应光线,暗示作者心理变化。
C.第②段中带蛛网赤膊灯泡的细节描写更形象地表现物质条件的简陋。
D.以墙角的喇叭花依旧富有生命力意在反衬这个家庭今昔盛衰的变化。
3.第⑤段写作者看到邻家居室、被女主人呵斥等,说说其写作意图。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王世襄的人物形象。
5.文章叙述拜访王世襄经过,为何却在两人刚一见面时便结束了?分析这样写的理由。
6.从人物形象与文章结构两方面评析结尾段。
2016-11-18更新 | 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200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化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文,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决定性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为他们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打下了深厚基础。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3.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2019-03-12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