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古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82912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余生

戴名世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土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惭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戴名世的学生。②永历: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③海岛:即崖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口。1277年宋亡,次年陆秀夫等拥立帝昺在崖山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陷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④神宗: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即帝位于关外,国号金,明清之间的战争此后愈演愈烈。⑤潜德幽光:潜德,不为人所知的美德;幽光:世人所不能见的光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搬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B.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C.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D.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称对方的敬辞,意为“您”;古代用以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多用于书信。
B.浮屠亦作浮图,原指佛教创始者“佛陀”,古人有时亦以此来称呼佛教徒或佛塔。
C.金匮石室即藏书之室,收藏国家史料、档案等,后泛指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D.翰林院是古代以文学供奉朝廷的官署,宋设翰林待诏明改称翰林院,清沿袭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阅读了方学士考证详实的《滇黔纪闻》,将其与余生所记犁支的见闻相对照,发现二者之言有相差甚远之外,不知该相信谁。
B.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清朝,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要趁许多旧臣遗老还健在的时候访求查证,以著成信史,昭示后人。
C.翰林院曾经从各地搜购遗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书难以搜购齐全,现有的又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作者深以为憾。
D.结尾明确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余生来实现与犁支面对面地核实相关史实的愿望,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惭以灭没。
(2)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肃武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初从征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有功,授贝勒。二年,偕济尔哈朗讨蒙古固特塔布囊,诛之,收其众。偕贝勒莽古尔泰等视通州渡口,师薄明都,豪格迎击宁、锦援兵于广渠门外,敌伏於右,豪格以所部当之,冲击至城壕,明兵大溃。六月,进和硕贝勒。

七年,诏问征明与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疏言:“征明,如徒得锦州,馀坚壁不下,旷日持久,恐老我师。宜悉我众及边外新旧蒙古从旧道入,谕各屯寨,以我欲和而彼君不答,彼将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俟马肥,益以汉兵巨炮,一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不得,则屯兵招谕流贼,驻师通州,待其懈而击之。朝鲜、察哈尔且缓图焉。”八月,略山海关。

崇德元年四月,进封肃亲王,掌户部事。寻坐党岳讬漏上言有怨心,降贝勒,解任,罚银千。旋偕多尔衮攻锦州,仍摄户部。承畴将兵十三万援锦州,破其垒三。七年,松山明将夏承德密遣人请降,以其子舒为质,豪格遣左右翼夜梯城入,八旗兵继之,旦,克松山,获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斩官百馀、兵千六十有奇。叙功,复原封。顺治元年四月,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所讦,坐削爵。

三年,命为靖远大将军,偕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西征。十一月,入四川,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捷闻,上嘉奖。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

八年正月,上亲政,雪豪格枉,复封和硕肃亲王,立碑表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节选自《清史稿·豪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
B.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
C.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
D.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勒,原为两宋时金国贵族称号,清时沿用,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仅次于亲王、郡王。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国家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称皇子公主或者封王贵族的去世。
D.太庙,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因为皇后、宗室、功臣非皇室一族,所以死后不能进入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格英勇善战,屡次建立战功。他与济尔哈朗率兵消灭了蒙古固特塔布囊;攻打明朝都城时,他带兵迎击援兵,一直冲到北京城壕,大败明军。
B.豪格深谋远虑,见解得到认同。在明朝、朝鲜与察哈尔三个地方先攻打哪个的问题上,豪格提出了先攻打明朝的意见和具体策略,赢得太宗的认可。
C.豪格交友不慎,因为有军功被宽宥。豪格因流露对太宗的不满受到降爵的处分,后在松山一战中,他为雪耻擒获了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立下赫赫战功。
D.豪格蒙受不白之冤,多年后方得昭雪。豪格被多尔衮构罪陷害,最后死在监狱,顺治帝亲政后,才为他雪冤平反,恢复了亲王的封号并立石碑加以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明,如徒得锦州,馀坚壁不下,旷日持久,恐老我师。
(2)旋偕多尔衮攻锦州,仍摄户部。洪承畴将兵十三万援锦州,破其垒三。
2020-01-03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史,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本文中指郑成功住在北屋。
3.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担任定远大将军的儿子济度对他劝降,他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2019-05-09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今陛下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必固其根本根本:事物的本质
②人君神器之重 当:做上
③今陛下昆山之玉 致:获致,得到
④而陛下之 说:说说
⑤而骏良駃騠不外厩 实:使……充满
⑥西蜀丹青不采 为:“被”
⑦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 就:成就
⑧然则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是:判断动词,是
A.①⑥B.③⑤C.②④D.⑦⑧
2.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求木长者 制诸侯术也
B.况于明哲乎?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C.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今取人不然
D.所以饰后宫 此非所以跨海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永远保持没有止境的休战
B.情不胜其欲
性情不能控制欲望
C.秦不生一焉
秦国一个都不出产
D.适观而已矣
适于观听罢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B.李斯委婉地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
C.李斯此段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
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6.两段文字运用的证论方法多有相同,任选一例简要说明。
2020-07-13更新 | 5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