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830047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春寄王汉阳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气息,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喜悦之情。
B.诗中“昨夜”“入”二词写出了时节骤然变换、春风吹拂的特点,表现春归景象。
C.“黄金色”是写杨柳嫩黄之色,正扣题目中“早春”二字,也和“春还”呼应。
D.诗歌后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共赏春光,有描写、有抒情,感情蓬勃奔放,荡人心魄。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知识点】 李白(701-76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鲁东门观刈蒲

李 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8-11-14更新 | 5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蒌蒌。”②此诗为李白辞乡出蜀时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诗开篇以“山中相送”点题:次句用“日暮”“掩柴扉”二语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围,离情别绪尽寓于其中。
B.李白诗以哀怜故乡江水不离不弃,奔流万里为己送行作结,既表达了送别之意,又抒发了思乡之情,寄慨深沉。
C.王维诗化用《楚辞·招隐士》之典,不粘不滞,不落痕迹,自然真切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真挚之情。
D.李白诗的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阔天远,奇幻瑰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在构思上别具匠心,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2022-02-13更新 | 29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李白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注】①“回鞭指长安”,原指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回鞭指着长安。②秦关:今洛川县秦关乡,是中国历史上的要塞之一,洛河穿境而过。③帝乡,原指东汉时南阳是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这里指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谢亭北刚刚送走了客人,就又与崔侍御纵酒言欢并登山游玩。
B.首联点明相逢的地点、时间、人物为后面抒写共同爱好与情谊作铺垫。
C.颈联通过联想、借用典故抒发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感情和羁旅思乡之情。
D.全诗写人物行动自然流走,毫无碍滞;表现情感虽是欢游,却极尽惆怅。
2.尾联“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帝乡不可期”的内涵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09-05更新 | 2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