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832713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纣用恶来,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成功立名,安危绝者,未尝有也。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卫君问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取材于西汉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干莘:夏桀时代的臣子,惯于阿谀奉承。②恶来:商纣时代的臣子,崇尚勇力,不顾义理,后被周武王处死。③白屋:中国古代指平民居所。④范中行氏:指春秋时晋国的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后因联合作乱而被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            垂:流传。
B.安危绝者,未尝有也                      继:继续。
C.贫不能使                                      使:驾驭。
D.齐国大安,而霸天下                      遂: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犹鸿鹄无羽翼也 ∥ 鹏徙于南冥也
B.而能成功立名 ∥ 去六月息者也
C.是故游江海者托船 ∥ 渔樵江渚之上
D.亡何也 ∥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
贤能的人在朝为官,天下豪杰就会轻率地表达恭敬
B.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
您对臣子的惩罚,不能够依据情理去躲避
C.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可是齐国并未管理好
D.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贤能的人了解到那些人不愿重用自己,就会心怀怨恨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秦灭亡,与桀、纣、秦君用不贤者有关,奸佞位居高位就会贻害无穷。
B.田让提醒卫君,仅仅依靠封赏并不能实现延揽贤才的目标,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C.周公、晏子、孔子各例表明,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当朝,能为国君延揽更多人才。
D.管仲一再向桓公索要更好的待遇,说明贤者也有缺点,国君要容忍他们的缺点。
5.国君想要治理好天下,尊贤爱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国君如何才能真正作到尊贤爱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②蔡泽:燕人,封为刚成君,曾任秦相。③张唐:秦国大臣,曾率兵攻魏、赵。④甘罗: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担任少庶子之职,相当于吕不韦家臣。⑤武安君:即白起,秦国名将。⑥应侯:即范雎,曾任秦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B.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C.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D.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指抵押,以财物或人作保证;文中指秦燕结盟,燕太子被送到秦国当人质。
B.卿:古代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或爱卿,也可作为夫妻或好友之间亲昵的称呼。
C.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年纪尚小,故以孺子称之,同时兼有藐视轻蔑之意。
D.郊迎:古代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之意,文中表明赵王对秦使甘罗的尊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派刚成君事奉燕国,三年后就让燕太子到秦国做了人质;他又想派张唐相燕,谁想却遭到拒绝,因而心中大为不快。
B.甘罗主动请缨去劝说张唐到燕国为相,文信侯表示怀疑,但甘罗认为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自己已有能力完成任务。
C.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后,又往赵国游说,他告诉赵王秦燕交好对赵国不利,向赵王提出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当即答应。
D.甘罗智勇过人,通过威逼利诱,成功说服张唐相燕和赵王割地攻燕,其中后者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五座城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2)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5.甘罗是如何说服张唐相燕的?请简要分析其过程。
2023-07-24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顷之未发,太子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心
C.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遇:遇到
D.顷之未发,太子之 迟:迟到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变徴:古代音乐的七音之一。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凄凉悲壮。
C.中庶子:官名。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D.《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对回报太子之事早有谋划,知道秦王最需要什么。
B.太子丹在国家危难之时,急欲让荆轲为国效命却又对他不忍心、有不舍之意。
C.樊於期为解燕国之患,又报自己之仇,深明大义,勇敢献头。
D.从文段可以看出荆轲不仅仅是一个武夫义士,还颇有智慧谋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020-02-02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 (武) 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六国。和现在专指山东省的“山东”含义不同。
B.督过,文中意思指责备,责罚。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中的含义相同。
C.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
D.反覆,意指翻复、推翻,与“于反覆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反覆”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
B.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
C.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的,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
D.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执政后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2)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5.请简要概括文中赵武王改变外交政策的原因。
2022-12-24更新 | 2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