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一 期中 2019-07-08 2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凉(chèng)     (dí)       然(qiū)          蓊郁郁(wěng)
B.角(léng)        (zhù)   吸(shǔn)       然而止(gā)
C.亲(qì)            (xuè)   (nuó)        皮赖脸(xián)
D.熏(táo)          迹(xiù)     午(shǎng)     夙兴夜(mèi)
2019-07-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弥蔓       警戒       无精打彩        百无聊赖
B.寂莫       绾发       通古搏今        东施效颦
C.轻蔑       揣摩       惴惴不安        藕断丝连
D.报歉       吝惜       和颜悦色        鸭雀无声
2019-07-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了。
(2)这些精美的文章,是作家生命激情的 ,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结晶。
(3)我们诵读、 《前赤壁赋》,会得到丰富的景的感受、情的熏陶和理的启迪。
A.风致     灌注     品味B.风致     贯注     品位
C.标致     灌注     品位D.标致     贯注     品味
2019-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3月28日,全球举行了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旨在呼吁人们从生活做起,从我做起,身体力行,保护环境。
B.电视连续剧《潜伏》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观众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中国话剧与西方话剧的渊源关系是与生俱来的,要想全面了解中国话剧,必须同时了解西方戏剧。
D.瑞士天王费德勒在被小将穆雷打败后,面对失败不以为意,他说:“我并不在意输赢,最重要的是我一直很享受这项运动。”
2019-07-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天鹅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
C.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
D.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
2019-07-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赤壁赋》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作品,以“写志”为主,文章活脱灵动,文采灿然。尽管作者内心沉郁,却表现出一种难得的超然。
B.《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林黛玉和贾宝玉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C.老舍,字舍予,中国现当代作家。他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塑造了众多的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其中老渔夫桑提亚哥以无比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展现了硬汉的精神。
2019-07-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七月既(看见)                                莽苍者(适合)
怪者也(记载)                                ④正襟危坐(端坐)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2019-07-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019-07-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状如鸡                                     冬温夏寒
B.山四面环                                        有君子德焉
C.伏行沙土中                                     盘散可下
D.此虽免                                        相与枕藉舟中
2019-07-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西望夏口,望武昌。
A.顺流而B.不知东方之既
C.鱼虾而友麋鹿D.乃溢而西南
2019-07-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1. 下列文言句中画线部分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B.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
C.余方闭目凝想其胜,将图而藏之   把图纸藏起来
D.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放置杯子在那里就粘着在地
2019-07-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2.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B.而又何羡乎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D.问征夫以前路
2019-07-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节选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3.“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中的“恰是到了好处”是指
A.在这种环境气氛中酣眠
B.既能酣眠,又可小睡
C.虽是满月,却不能朗照
D.在这种环境气氛中小睡
14.选段在动词的使用上颇具表现力,如“泻”,请分析其妙处。
2019-07-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列节选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林黛玉与宝玉角口后,也自后悔,但又无去就他之理,因此日夜闷闷,如有所失。紫鹃度其意,乃劝道:“若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那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的。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黛玉啐道:“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我怎么浮躁了?"紫鹃笑道:“好好的,为什么又剪了那穗子?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

林黛玉正欲答话,只听院外叫门。紫鹃听了一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林黛玉听了道:“不许开门!"紫鹃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口里说着,便出去开门,果然是宝玉。一面让他进来,一面笑道:“我只当是宝二爷再不上我们这门了,谁知这会子又来了。"宝玉笑道:“你们把极小的事倒说大了。好好的为什么不来?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妹妹可大好了?"紫鹃道:“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宝玉笑道:“我晓得有什么气。"一面说着,一面进来,只见林黛玉又在床上哭。

那林黛玉本不曾哭,听见宝玉来,由不得伤了心,止不住滚下泪来。宝玉笑着走近床来,道:“妹妹身上可大好了?"林黛玉只顾拭泪,并不答应。宝玉因便挨在床沿上坐了,一面笑道:“我知道妹妹不恼我。但只是我不来,叫旁人看着,倒象是咱们又拌了嘴的似的。若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节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不如这会子,你要打要骂,凭着你怎么样,千万别不理我。"说着,又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这会子见宝玉说别叫人知道他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这一句话,又可见得比人原亲近,因又撑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宝玉自知这话说的造次了,后悔不来,登时脸上红胀起来,低着头不敢则一声。幸而屋里没人。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的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擦眼泪。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觉滚下泪来。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擦。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林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

一句没说完,只听喊道:“好了!"宝林二人不防,都唬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他们作什么,有我伏侍你呢。"一面说,一面拉了就走。宝玉在后面跟着出了园门。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15.在这一回中,出现了几位“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16.你认为“紫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依据选文进行分析。
17.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为什么黛玉听见宝玉来,便开始落泪?试分析当时黛玉的心理。
2019-07-03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8. 在横线处写出课文原句。
①白露横江,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
②舳舻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
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
④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容膝之易安
2019-07-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纣用恶来,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成功立名,安危绝者,未尝有也。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卫君问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取材于西汉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干莘:夏桀时代的臣子,惯于阿谀奉承。②恶来:商纣时代的臣子,崇尚勇力,不顾义理,后被周武王处死。③白屋:中国古代指平民居所。④范中行氏:指春秋时晋国的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后因联合作乱而被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            垂:流传。
B.安危绝者,未尝有也                      继:继续。
C.贫不能使                                      使:驾驭。
D.齐国大安,而霸天下                      遂:最终。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犹鸿鹄无羽翼也 ∥ 鹏徙于南冥也
B.而能成功立名 ∥ 去六月息者也
C.是故游江海者托船 ∥ 渔樵江渚之上
D.亡何也 ∥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21.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
贤能的人在朝为官,天下豪杰就会轻率地表达恭敬
B.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
您对臣子的惩罚,不能够依据情理去躲避
C.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可是齐国并未管理好
D.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贤能的人了解到那些人不愿重用自己,就会心怀怨恨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秦灭亡,与桀、纣、秦君用不贤者有关,奸佞位居高位就会贻害无穷。
B.田让提醒卫君,仅仅依靠封赏并不能实现延揽贤才的目标,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C.周公、晏子、孔子各例表明,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当朝,能为国君延揽更多人才。
D.管仲一再向桓公索要更好的待遇,说明贤者也有缺点,国君要容忍他们的缺点。
23.国君想要治理好天下,尊贤爱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国君如何才能真正作到尊贤爱才。
2019-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2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5.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26.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1)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杆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便是其私人属地。于是,楼梯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2)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上下楼梯的人,小心翼翼地,生怕侵犯了左右两行私家属地。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3)这就是京城著名的楼梯——从三联书店的一楼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

(4)席地而坐是三联给予读者的特权,读者可以一天24小时不花钱享受“悦读”。我不由得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里可谓“书架前,书堆间,书人不释卷”。

(5)一眼镜男,肤色与衣裤的颜色和他身前身后的一架架书的色系相近,感觉他在这地上一定坐了很久很久,坐到和书架们长得越来越像。有人在那两行书架间找书,走到他跟前,只能从他腿上跨过去,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穿越过去。

(6)一书生搬了一厚摞书,在书架间找到一张塑料凳,立刻在此凳上安营扎寨。他坐下后,先长出一口气,然后双腿合拢,权当书桌,把那堆书码放在这“桌”上,再用眼镜布擦擦眼镜片。安家完毕,他靠在身后的书架上,双脚前又是高高的书架。他的“家”在书山的谷底,光线是绝不充足的,但他是绝对满足的。那架势,好像要一本一本细细读来,沉醉在自己的家园。

(7)一个小女孩,她光洁的长发,纯白的泡泡袖,婴儿肥得可爱。她在“学术研究”的牌子下,吃力地来回抱起一摞又一摞的学术书籍。据说她的家长要买很多的书,可是腿脚不便没有很多的力气。她一定不懂学术,可是她一定与众不同。

(8)又两行书架间,一对少男少女都在读自己的书。少男,白T恤,黑框镜,牛仔长裤。少女,白帆布鞋,天蓝裙,松松地挽了条发辫搭在肩上。突然就想起“花前月下”4个字,那又如何比得上书前书下的诗意和对精神旅途的思恋?

(9)有一种两层的用来取书的梯子,能坐在梯子上的是佼佼者了。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左手握一瓶打开的矿泉水,右手捧着一本翻开的书。坐在“高岗”上,喝口水,看看书,这孩子是这个书店里“头等舱”的享受者了。

(10)书店一楼靠窗处和地下一层都有一行小方桌,桌上有一个小台灯,桌旁可以坐两个人。比起书架间的“书人雕像”,这两行桌旁坐的都是神仙了。我累极的时候偶见有一空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运呢?我真要当一把神仙了。想想吧,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

(11)饭馆、市场,到处都是嗡嗡的人声,但这里,似乎回到默片时代,那银幕上打着的文字是:他在读书,她在读书……

(12)三联有一种带万向轮的购书篮,拉动的时候,才让人惊觉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声音”。那声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哈佛的一个雪夜。那时,我陪先生在燕京学社访问。他天天读书到凌晨3点,无论如何也读不过来燕京图书馆的藏书。有一晚我们在学社复印了一千页书,直到凌晨4点多,我们拖着带万向轮的购物车走进寒夜的雪地,嫩黄的路灯,把冬雪染成暖色调。我们踩在积雪上的声响,使这幅暖色调的画面有了音响,有了动感,有了快感。我真想谱一曲《雪夜波尔卡》,如果我会作曲的话。

(13)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纸质书……不,我相信我不会见到这一天。

(14)忽然又想起渥太华的国会图书馆,在一层层19世纪的拱形顶下,有一个显得格外小的门。推开那扇小小的门——哦,天!这是什么地方?我好像走进了一幅辉煌的经典油画。那阔大灿烂的三层楼,好像歌剧院的三层包厢。一本本书像贵族似的坐在一层层一格格包厢里,俯视着一个个走进来的深怀仰慕之情的本国人、外国人。图书馆的不少工作人员在工作,却没有一丝声音。他们被定身在这幅油画里。

(15)走出国会图书馆,回头再看看那扇小小的门,想起那个“石门开”的童话。只要在山前叫一声“石门开”,山洞就大开了,里边堆满了耀眼的珍宝。

(16)电脑可以取代图书馆的库存,但是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

(17)走出三联,偶回头,才发现沉沉夜幕里大玻璃窗内的书店这么明亮这么温暖,好像我在台下观看舞台上的灿烂,又似听到美声的歌唱:啊,我的太阳,灿烂的阳光。

(18)此刻,我站在北京午夜的街头,望着三联书店的耀眼和美丽,想着,那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读书人。

(取材于陈祖芬的同名散文)

27.下列各句中的“世界”,与“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一句中的“世界”,在含意上最接近的一项是
A.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
B.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穿越过去
C.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
D.那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2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开篇作者将三联书店的楼梯台阶称为“私人属地”,意在说明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高贵奢华,神圣不可侵犯。
B.在凳子上安营扎寨一段,作者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一个书生对书的痴迷表现得淋漓尽致。
C.哈佛雪地夜行,作者写“嫩黄的路灯”形成“暖色调”,表现了沉浸在读书生活中的充实与温暖。
D.“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意谓真正的读书人稀缺,饱含作者对当代社会精神生活匮乏的忧思。
29.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出自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三联书店中的坐读者十分尊重、不敢相扰的心情。
B.“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词作《送别》。作者以其为仿写对象,勾画出读者不花钱享受“悦读”的盛景。
C.“花前月下”出自唐代白居易《老病》诗“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作者意在借此表达对青年学生虚掷青春、游戏人生的批评。
D.“石门开”是作者联想的一个童话。童话这一文学体裁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作者以此浪漫之笔形象地表现出图书馆内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30.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1)段有何作用?
31.第(16)段中,作者认为电脑“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结合文意来看,这里的“雍容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9-07-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31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32. 按照要求作文

香浓的咖啡触到舌苔是苦的,激动的泪水流到嘴边是咸的,受了委屈鼻子里是酸酸的,面对春光心中是甜甜的……生命中到底能体会多少种滋味,我们不可得知,然而我们明白:每一种滋味都是生活的给予。


要求:请以“滋味”为话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文言小题
1
现代文阅读
3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选择题
20.65字形选择题
3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6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7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8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9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10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10.65文言文翻译选择题
二、文言小题
120.85倒装句选择类
三、现代文阅读
13-140.65朱自清(1898-1948)  其他散文
15-170.6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古代白话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27-31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四、名篇名句默写
18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19-230.4刘向(约前77-前6)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六、古代诗歌阅读
24-260.65王安石(1021-1086)  诗
七、作文
320.15青年成长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