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百药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83449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也。岳幼时孤贫,人未之知也。长而教直,姿貌嶷然,沉深有器量。初,岳家于洛邑,高祖每奉使入洛,必止于岳含。岳母山民,尝夜起,见高祖室中有光,密往觇之,乃无灯,即移高祖于别室,如前所见,怪其神异,诣卜者筮之,占之曰:“吉,贵不可言。”山氏归报高祖。后高祖起兵于信都,山氏闻之,大喜,谓岳曰:“赤光之瑞,今当验矣,汝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岳遂往,高祖见之,大悦。

中兴初,除散骑常待、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武卫将军。尝与尔朱氏战于韩陵,高祖将中军,岳将右军。中军败绩,贼乘之,岳举魔大呼,横冲贼阵,高祖方得回师,表里奋击,因大破贼。以功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太昌初,除车骑将军,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时尔朱兆犹据并州,高祖将讨之,令岳留镇京师,除侍中、六州军事都督,寻加开府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成以为美。俄拜京畿大都督,其六州事悉诣京畿。元象二年,道母忧去职。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寻起复本任。岳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及出为藩,百姓望风敬惮,得绥边之称。后岳遇患,高祖令还治疗,疾瘳,复令赴职。初,条与高祖经论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储甲千余领。世宗之末,岳以四海无事,表求纳之。世宗敦至亲之重,推心相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所有之甲。本资国用,叔何疑而纳之。”文宣之世,亦频请纳,又固不许。后触怒龙颜,身觉将死,遗表谢恩,并请上甲于武库,数日竟忧悸而薨,葬毕,方许纳焉,朝野叹惜之。世祖旌曰:“清河忠烈,尽力皇家。”诏大鸿胪监护丧事,赠物二千段,谥日昭武,赠太师、太保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衰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遗人劳勉
B.后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遭人劳勉
C.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
D.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郡公,爵位。周代有五等封爵,文中“清河郡”表明封地,被封“郡”说明其所赏爵位较低。
B.食邑,又称采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以此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
D.太保,为监护与辅弱国君之官。太保、太师、太傅曾合称“三公”,后世又设“少保、少师、少傅”,合称“三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岳受母教询,善遇时机。其母山氏细心机敏,发现高祖卧处夜现异象,并将卦辞告知高祖,后亲授高岳机宜去投奔高祖。
B.高岳见危不惧,勇猛破敌。曾与尔朱氏交战,在高祖皇帝战败的情况下,他举旗呼喊,冲入贼军,进而合力攻击,力挽狂澜。
C.高岳威名远扬,责任于身。他出京为官,百姓敬畏:安抚边境,获得美誉;患疾被要求治疗却愈发病重,但他仍赴任担职。
D.高岳赤胆忠诚,一心为国。他与高祖共创天下,安定后欲上交私家军队与武器,但生前未获批准。死后皇帝为之赞叹,朝野为之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赤光之瑞,今当验矣,当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
(2)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咸以为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安简平王高浚,字定乐,神武第三子也。初,神武纳浚母,当月而有孕,及产浚,疑非己类,不甚爱之。而浚早慧,后更被宠。年八岁,问博士卢景裕曰:“祭神如神在,为有神邪,无神邪?”对曰:“有。”浚曰:“有神,当云祭神神在,何烦‘如’字?”景裕不能答。及长,嬉戏不节,曾以属请受纳,大见杖罚,拘禁府狱,既而见原。后稍折节,颇以读书为务。元象中,封永安郡公。豪爽有气力,善骑射,为文襄所爱。文宣性雌懦,每参文襄,有时涕出。浚恒责帝左右:“何因不为二兄拭鼻?”由是见衔。累迁中书监、兼侍中。出为青州刺史,虽颇好畋猎,聪明矜怒,上下畏悦之。天保初,进爵为王。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今因酒败德,朝臣无敢谏者,大敌未灭,吾甚以为忧,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用吾不?”人有知,密以白帝,又见衔。八年,来朝,从幸东山。帝作狐掉尾戏。浚进言,此非人主所宜。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浚寻还州,又上书切谏。诏令征浚,浚惧祸,谢疾不朝。上怒,驰驿收浚,老幼泣送者数千人。至,盛以铁笼,置北城地牢下。明年,帝亲将左右,临穴歌讴,令浚和之。浚惶怖且悲,不觉声战。帝为怆然,因泣,将赦之。长广王高湛进曰:“猛兽安可出穴?”浚有雄略,为诸王所倾服,帝恐为害,乃自刺浚。每下,浚辄以手拉折之。于是薪火乱投笼,烧杀之。天下为之痛心。

(节选自《北齐书·高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B.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C.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D.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在文中指官职名,一般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郡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北齐时郡公为仅次于郡王的封爵,有实封、虚封两种。
C.“驿”指专供古代官员、商旅等人在途中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D.“槊”是中国古代骑兵使用的重型武器,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类似于红缨枪的攻击武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浚年幼聪慧,善于思考。小时候高浚因为聪明而改变了神武帝对他的态度:他提出的有关祭神有无的疑问,使博士卢景裕也无从回答。
B.高浚为人耿直,受到记恨。起初,因责备皇帝身边的人不替文宣帝擦鼻子而被记恨;后来直言劝谏皇帝不应嗜酒败坏德行,又遭文宜帝怀恨。
C.高浚为人宽厚,很得民心。在青州刺史任上,他宽厚而富有同情心,周围的人对他既敬畏又喜欢;后被朝廷拘捕,青州老老小小几千人哭泣着为他送行。
D.高浚因才殒命,结局悲惨。他被关在地牢铁笼之中,文宣帝本有赦免之心,终因担心其雄才大略会危害到自己而将他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以属请受纳,大见杖罚,拘禁府狱,既而见原。
(2)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己后,识解顿进。
2018-05-19更新 | 1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亦愿留意。”元贞称善。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

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散骑常侍。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恤寡,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纮好著述,作《鉴诫》二十四篇,颇有文义。

(选自《北齐书·王纮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防未萌:发生
B.颇为显祖所待 知:重视
C.长夜荒饮不寤:睡觉
D.愚嘉善 矜:同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职级不同,“死”的称谓不同,古代称帝王或皇后、皇太后的死为驾崩。文中“世宗暴崩”指世宗遇害突然去世。
B.男: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进行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爵。文中“赐爵平春县男”指王纮因功获得较低的男爵。
C.迁:古代称官职变动,一般用于升职,也可用于降职或者流放。文中“四迁散骑常侍”指王纮四次升任官至散骑常侍。
D.孤:古代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于帝王自称。文中“爱孤恤寡”指热爱抚恤幼而丧父和夫死未嫁之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2)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
4.王纮的进言体现了他的哪些军事思想?请简要概括。
2020-02-02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穆积怨。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B.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C.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D.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世宗、天保,分别是谥号、庙号和年号,而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
B.舍人,古代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D.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侧室所生女子;正妻、继室所生子女为“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箭艺高超。十七岁时阵前箭射莫者晖,后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其颈,斛律光还先后得到了高祖和世宗的称赞。
B.斛律光抗令不从。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城戍后,他没有遵命解散士卒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皇帝心生不满但仍宣抚犒劳了兵士。
C.斛律光英勇善战。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戍所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袭击打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D.斛律光遭冤被杀。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谣言,北齐皇帝这时对斛律光也起了疑心,就设计杀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2)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2020-01-07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