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83652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摘编自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诖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年5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较前一年有所增加,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还是要比电子书阅读量大。
C.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实体书店既有销售商品的价值,也承载着一些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还是难逃厄运,一些实体书店的规模在不断缩小,甚至关张。
B.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使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但这种阅读方式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对整个社会和时代是有利的。
C.实体店困难重重,纸质图书不受欢迎,因此,政府应重点扶持实体店,使其能承载相应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
D.实体书店的存在是必要的,它的消亡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了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3.如何才能让实体书店重新焕发生机和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唐诗风云会》到《最爱是中华》,近来,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社会关注。尤其是《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

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其实,这些节目并不是最近开播的,不少都播出一些年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

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电视剧里,变着花样杀掉成千上万日本鬼子的抗战雷剧,“玛丽苏”女主角与“霸道总裁”男主角谈情说爱的戏码,打打闹闹纷纷扰扰的婆媳育儿剧,打着魔幻主义旗号扎堆出现的古装玄幻剧,已经开始让大家厌倦了,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综艺节目也如此,要么音乐选秀扎堆,要么明星真人秀扎堆,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也是少之又少。

被乌七八糟的事物包围太久,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一直在寻找突破口。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再在这种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推动下,套用“文青”的话就是,谁的内心没有诗和远方?

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国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目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意见,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

从实践上看,各地学校这些年也确实都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在武亦姝的学校复旦附中,传统文化教育已成风习。她随口吟诵的《诗经·七月》,学校自编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翻开就是。

在看惯了网红脸、听多了鸡汤话的当下,恰如其分地出现了“满足人们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诗词储备丰富,写得一手好字,“腹有诗书气自华”,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的武亦姝这样的人物,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读背景,怎能不火?与其让播放平台被庸俗节目占据,不如用充满诗香的节目占据。所以,我们感谢武亦姝,我们感谢这些传统文化节目。他们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社会需求的转向,终于等来了更多人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莫过于古诗词。而唐诗宋词,我们从小就背,接受面广。所以,传统文化节目的落脚点几乎无一不是如此——学数学要从一加一开始学起,学英语要从ABC开始。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百家讲坛》因为于丹、易中天等人的讲述,让传统文化红火了一阵子,但接下来就恢复平寂了。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没人看。这次古诗词节目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能否带动更多人去翻阅我们的文化经典?还是会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样,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这是需要继续观察和讨论的。

(节编自慕松《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2017年02月1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说明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
B.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是最近才开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产品供给其实一直都在持续。
C.由于大家对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中国诗词大会》就成了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突破口。
D.这些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使传统文化节目和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经典得到了持续地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例如充斥荧屏的各类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B.“满足人们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的武亦姝的走红,表明了人们宁愿用充满诗香的传统文化节目占据播放平台的意愿。
C.各地学校这些年也确实都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下了很多功夫,像《诗经七月》这样的诗歌,学生都能随口吟诵,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已成风习。
D.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统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是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战神剧,都市爱情剧、婆媳育儿剧、古装玄幻剧等电视剧和音乐选秀、明星真人秀扎堆的综艺节目,由于大多缺乏文化内涵,观众已经开始厌倦了。
B.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古词的鉴赏是基础础,有了它就有了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C.《百家讲坛》让传统文化火了一阵子,是因为于丹、易中天等人的讲述;之后恢复平寂,因为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
D.被古诗词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潮能否具有续性、带动性,持久性,还有待于继续观察和讨论。
2018-06-07更新 | 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费文化是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等的总和。当前,我国消费文化的基本面是积极、正面、向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消极、负面、时形的消费思想和行为,如消费符号化、过度消费和消费主义等。这些不健康的消费思想和行为,对于社会主义消费本质而言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消费文化异化。而一旦采用供给侧思路,就会发现当前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消解不良消费文化、引导消费文化健康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创业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有利于大众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创新成本和门槛不断降低,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来实现创意生活,而不再需要通过消费来彰显个性、实现自我。在全社会普遍性的创新中。传统意义上的时尚将趋于没落,人们逐渐失去追逐那种时尚的动力。在缺乏创新的社会,由于消费的同质化强而供给的创新力弱,制造时尚潮流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新鲜感就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但在普遍创新的社会环境下,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功能革新、产品设计创新随处可见,原先所谓与美学相关的符号性时尚随时可能被新的创新所打破和取代,时尚转换周期越来越短,制造和模仿一个转瞬即逝的时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这时,消费个性就会得到张扬,消费盲目性就会大大下降。

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能够让消费回归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本位,是削弱消费主义的利器。消费主义的滋长可以从供给方面找到原因。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需要鼓励消费来消化产能。在鼓励消费导不到位,部分人就会对消费产生简单的庸俗化理解,认为“消费就是做贡献”,这就给消费主义留下了生存空间。同时,我国国内市场结构性过制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导致一些消费者要通过“海淘”来满足需求,扩大了西方不健康消费文化的影响。 显然,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并非抑制消费,而是通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盲目和无度消费,扩大绿色和健康消费,让消费回归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本位。

提高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普惠性有利于树立新风,是引导消费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为了树立新风,更好地引导消费文化发展,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量不要给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消费设置门槛。对享受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人群进行地域、职业、职务等方面的划分,容易使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等级差异,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也会对消费文化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应尽可能实现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普惠性。二是尽可能避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无效供给。比如,有些只有几万人的县城,却建设了大型歌剧院、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将大量宝贵的公共资源投入到需求不大的公共产品上,对当地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些公共产品的符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利于建设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文化是一切关于消费的总和,包括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等因素。
B.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制造时尚潮流增加对生活的新鲜感,从而张扬消费个性。
C.消费主义是-种不健康的消费思想,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可以让消费回归本位。
D.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要避免设置门槛和无效供给这两种现象,以免对消费文化产生不良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我国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用供给则结构性改革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B.文章第=段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创业的作用,指出在这种形势下消费盲目性会得到遏制。
C.文章第三段指出,当前消费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是消费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
D.最后一-段进. 一步说明“如何做”,指出提高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普惠性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全社会存在普遍的创新环境,人们就会很容易找到彰显个性的方式,不易陷入盲目消费。
B.不考虑消费的实际意义.建设不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消费符侵化的一种体现。
C.当前我国的消费文化存在-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引导消费文化健康发展,政府还要做许多努力。
D.只要好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能树立新风,解决当前我国消费文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018-06-13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内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去,舞台水准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有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和启示。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一要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二是演好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技巧堆积再多,也无美可言;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有所丰富。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1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追求造型和做戏。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上京剧。
D.武戏之美,同情与共感的美,比形式感知上的美感更重要,是武戏至今不断的根本原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性,强调服从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中演员的高难度惊险动作,既有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也体现出流动与瞬间,悬念和惊叹,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哲学理念。
C.武戏之美,不仅体现在它富于视觉的美感,还在于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将反面的角色演出正能量和美感,从而使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
D.京剧艺术的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有优势,不可偏废其中之一,两者之间应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3.近年来武戏势弱,请依据文章概括其原因,并指出武戏要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施。
2019-10-17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