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 题号:843195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紧扣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及客中过节的事件,暗含了“思家”之意。
B.第二句具体描写过节情景,“抱膝”“影伴身”突出孤寂,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C.三、四两句回忆自己与家里人团聚的画面,家人在说着客居在外的远行之人。
D.本诗写诗人的思家之情,真挚动人,语言质朴率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下列对第二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把对方思念自己和自己思念对方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
B.第二句,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融情于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诗人的愁思涨满怀。
C.三四两句,“何当”(何时能)这个词从“君问”而来,“共剪”“却话”是由眼前的孤独激发出的对未来团聚欢乐的憧憬,以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别离之苦。
D.本诗语言华美秾丽,构思缜密,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全诗情致深蕴,有一种缠绵顿挫之美。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并指出这样写的妙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请简要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
2.诗人是怎样写“思家”的?
2018-06-27更新 | 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买花

白居易

帝城[1]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2]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释:[1]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2]戈戈(jiān):形容众多,《易经•贲卦》:“束帛戋戋,”旧注:束帛,指五匹帛;戋戋,委积貌,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欲暮”点出特定的时间,是花朵盛开之时,也是农村青黄不接、农事繁忙之时。
B.“共道牡丹时”二句,属于场面描写,写长安人家呼朋唤伴,相约前去购买牡丹花。
C.“灼灼百朵红”二句,写一株百朵花的红牡丹如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那样硕大鲜艳。
D.“上张幄幕庇”四句,属于侧面描写,进一步写出牡丹花价格之昂贵,无异于珠宝。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出自白居易的组诗作品《秦中吟》,作者自己说“十首《秦吟》近正声”。
B.白诗善用神态和心理等细节刻画人物形象,比如本诗中对买花者群像的描绘。
C.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诗符合这一原则。
D.本诗“卒章显志”,读者易于把握作者的思想,这合乎白诗通俗易懂的风格。
3.“人人迷不悟”,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你认为作者“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白居易还有与本诗思想倾向一致的诗作,你能举出一首吗?试简评。
2021-09-29更新 | 1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下列对诗中老翁形象塑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前两联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两联则从老翁醒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B.颔联写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淡的情怀。
C.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表现他的懒惰。
D.尾联写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老翁的闲适无事、孤寂淡泊。
2020-05-0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