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85994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栏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外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3.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心中老磨坊

钟法权

①在我的记忆中,磨坊已经是非常遥远的景象了。哪曾想到,几十年后的2016年盛夏,在美丽的甘南,偏僻的冶力关镇池沟村,我见到了仅存于记忆中的磨坊。

②池沟村的磨坊建在穿村而过的河沟上。河沟不宽也不深,也就一米五多的样子,水深不到一米。只因坡度大,水流湍急,垂伸于水中的木头桨叶,在激流的冲击下,匀速地旋转起来。磨坊里的石磨便开始了运转,喂进磨口的麦子,经过石磨碾压,出磨时变成了面粉。

③磨坊没有地基,地基是横在河沟上的两根粗实的圆木。磨坊不大,充其量10个平方。房子是木板房,天长日久,风吹雨淋,木板房如缀满补了的衣服一般。那一块块补了的颜色有深有浅,深的已经发黑,浅的已经发灰。磨坊如今像一头卸了套的老牛,立在河沟上,一派沧桑。好在磨坊下的水,一刻不停哗哗地唱着同一首歌向前奔流。蹲在磨坊一旁抽旱烟的老农说:“磨坊停歇十多年了,房子也破旧不堪,可我们一直不会得撤掉它。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吃的粮食都是水磨磨的,可以说是磨坊供养了我们池沟村一代又一代人。”

④池沟村的磨坊并没有因为时代进步了而被当作多余之物拆掉。不由得让我想起老家磨坊的命运,心里好不感叹。我老家也有一座磨坊,那磨坊要比池沟村的大。老家的磨坊全由清一色的青石条砌成,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有人称它为好看的石房子,更多的人则叫它石磨坊。石磨坊一共3间房,一间是磨米磨面的加工房,一间是园粮食的仓库,一间是磨坊主人睡觉做饭的房子。那磨坊建在河岸边上,石磨靠悬在水里的木桨带动,可以说省人省力。用现在的话说,是典型的绿色工业。

⑤磨坊一年四季生意兴隆,四邻八乡的乡亲,都会挑着装满稻谷的箩筐,到磨坊加工。我自记事时起,就常随父母到磨坊磨米磨面。当大人在磨坊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我则坐在磨坊山头前一棵大柳树下的石条上,欣赏那冲击桨叶之后一泻十米之远的水流,那水柱是白色的,在阳光下闪着白光,水落在河滩时,深滩被水流冲出比簸箕还大的水窝,那水纹用力地向外扩散,最终又被上游的来水所覆盖。

⑥周而复始,石磨坊、大柳树成为我儿时最美丽的乡村风景。随着电力的快速发展,电磨很快替代了水磨,磨坊自然而然受到冷落,加上年久失修,如今磨坊只剩下残墙断壁。那棵二人牵手才能环抱的柳树,据说被磨坊的主人砍伐,做了自己的寿木。为什么冶力关镇池沟村的磨坊能够被完好地保留,而我故乡那用石条砌成、远比眼前木板磨坊坚固百倍的磨坊,却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

⑦星星布满了整个宇宙,月亮与繁星的光辉将山村照得如同白昼。我望着眼前轮廊分明的磨坊,它仿佛是一座神殿。月光下,抽着旱烟的老农对我说:“你不知道,用水磨磨出的苞谷和面粉是多么好吃,蒸出的馒头是又软又甜,煮出的玉米糊香甜可口,用水磨加工谷物,省工省时省钱省力。现今的年轻娃太图省事,没有耐心到磨坊加工粮食,习惯拿钱到镇上的粮店去买现成的来面。”

⑧如今的池沟村早已今非昔比,全村的人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楼前养着花草、种着蔬菜,不少农家将沟里的水直接引到庭院里,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风味。池沟村以磨坊为中心,修建了休闲广场和文化墙,古朴与现代的反差,勾勒出池沟村新农村的独特韵味,成为甘南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⑨磨坊虽小,在池沟村上了岁数人的心里它却最重要;磨坊虽旧,在面貌一新的池沟村它却最为显眼;磨坊虽然已经成为过去,可它却成了池沟村人永远的回味。在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池沟村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人们眼中,磨坊又成为池沟村的一道不容错过的风景、一个乡村的地标、一个让人思古忆今回味无穷的地方。

⑩水在轻声歌唱,磨声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摘编自《解放军报》2017年3月22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由冶力关镇池沟村的磨坊勾起了“我”的回忆,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心中的老磨坊做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B.文章前半部分写池沟村的磨坊,极力写此磨坊的破旧与空间的狭小,目的是衬托自己家乡的磨坊不仅坚固而且空间很大。
C.“我望着眼前轮廓分明的磨坊,它仿佛是一座神殿”,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在自己心中磨坊的地位是神圣的。
D.心中的老磨坊代表了艰苦朴素和不忘根本的精神,在作者看来,这些精神是有价值的、值得回忆的,但是今天它们正在淡去。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文中说:“磨坊又成为池沟村的一道不容错过的风景、一个乡村的地标、一个让人思古忆今回味无穷的地方。”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8-01-02更新 | 1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以“重大”

完整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应该包括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三个部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工程,只要史观明确、群策群力、舍得付出,相对来说容易办到。唯有重大美术创作,评判尺度宽泛、模糊,一直以来缺乏清晰阐释。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可以直觉地指向为以美术创作工程方式描绘的重大历史题材,或者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大工程,更应该升华为关于历史题材的、工程级别的重大创作。

一般而言,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择的艺术家,都是基本功扎实的行业佼佼者。他们创作出人物繁多、场面宏大、气势震撼的作品,并非难事。可重大美术创作,假若没有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作为支撑,只是罗列图像、虚构细节、炫耀技术,扎实的基本功也可能起到反作用——越是人物繁多、场面宏大的作品,越容易给人以浮光掠影、空洞无物、虚张声势之感。一旦失去艺术含金量的支撑,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便很容易沦落为通史背景的插图,放在展厅里观众所能感叹的,大概也就是形式的“重”和画幅的“大”。

重大历史题材,往往关注的都是历史的转折,关键点都在于突破,都是以创新方式、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相关美术创作,也必须在艺术上有所建树——以艺术突破的方式,匹配历史突破的重大时刻。历史是过去式,只有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才能够打破时间的禁锢,把历史瞬间变成艺术永恒。这实在是艺术的魅力,亦为艺术的能事。因此,可以称之为重大美术创作的作品,绝不是仅仅勉强满足形式和内容的要求。它们需要于精神、品格、品质方面,与重大历史题材相契合,才堪称肩负“重大”二字。

比如,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在写实油画基础上,加入传统装饰性因素,获得广泛赞誉,成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再比如,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把中西方雕塑的成就,成功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起来,创作出既恢弘凝重,又激烈昂扬的艺术典范。类似作品,还有许多许多。它们都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不单单情真格高、技艺卓绝,更强调了突破与创新。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当之无愧。

今天,绝大多数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依旧选择中国画、油画、雕塑等经典门类,略显保守。我理解,一方面平面和静态的创作,容易作出评判和获得响应;另一方面组织者和艺术家,可能还是希望复制曾经的模式,以获得操作的安全感。但如此行事,也容易放大模式化的弊端,忽略甚至切断更大范围的、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种种可能性。一旦“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就谈不上与时俱进,即使出现一些优秀作品,与巨大投入相比,仍然不成比例。站在责任和担当的角度,面对时代一直期待的文艺创作之高峰,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应该更有所作为。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需要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需要摒弃陈规旧习,不束手束脚,接受挑战和充满自信地大展拳脚;需要以新颖、多样和多元的艺术状态呈现。何以“重大”,不就是源自突破与创新?

摘编自《论美术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热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重大历史题材比重大工程和重大美术创作更容易办到。
B.重大美术创作应该以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作为支撑,不只是形式的“重”和画幅的“大”。
C.重大历史题材的关键点都在于突破,相关的美术创作也必须以艺术突破的方式与之匹配。
D.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应与时俱进,杜绝再选择中国画油画、雕塑等经典门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重点分析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了文章论述的现实针对性。
B.文章强调完整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三个部分,重大美术创作是其核心。
C.文章运用例证法,阐明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刨作不仅要情真格高,更要强调突破与创新。
D.文章结尾,以设问与反问相结合的形式,有力地回答了文章题目提出的问题,使论述结构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基本功扎实的艺术家也难以完成真正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B.那些可以称为重大美术创作的作品,需要在精神、品格、品质等方面,与重大历史题材相契合。
C.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在写实油画基础上进行突破与创新,堪称典型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D.虽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投入巨大,但组织者和艺术家缺少责任和担当所以少有建树。
2020-01-16更新 | 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黄河之滨,白塔山下,伫立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阮熙越就在这里坚守着。阮熙越是兰州阮氏刻葫芦第四代传人,其作品被英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她的家族传承刻葫芦技艺已有百年历史。

谈及刻葫芦民间艺术现状,阮熙越表示,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民间艺术上投入很大,很多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环境有了改观。据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社会文化处介绍,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现在已建成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了44个“非遗”传习所,给予市级以上“非遗”传习所每年5000元到8000元的资金扶持,提供免费的传习场地,还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去国外展示展演。

(选自《甘肃兰州:政府多措施保护民间工艺实现文化传承》)

材料二:

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为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轻率地改变。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而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

成功的设计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手工艺潮流与时尚。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但是,这么多年,中国一直都缺乏叫得响的国际一流“手工品牌”,原因在于掌握技艺的民间手工艺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视野思维也不够开阔,而年轻一代则在技艺上不够成熟,这些阻碍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

科技代替不了双手,后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产品才有温度。手艺人是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者,也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因此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工匠精神”,首先要给予职业手艺人以职业尊重。为此,有学者指出,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还有学者建议学习日本的手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先培养其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现代学徒。

(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三:

凤翔城关镇六营村是凤翔泥塑发源地,经过经过不断地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彩绘泥塑。当我们打开“中国泥塑网”时,便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泥塑产品正在进行当今最迅捷最远程的网上交易。据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仅泥塑产业一项就带动了宝鸡地区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近千万元,当地村民把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发展成为了六营村的主要致富手段。

可喜消息的背后伴随着新的忧虑。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同时也激励它发生新旧交替的巨变,这巨变会不会正是原始艺术特征的可悲的消弭过程的开始呢?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呢?

(摘编自《产业化经营让凤翔彩绘泥塑走向世界》)

材料四:

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做出任何改变。
B.手工艺术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手艺人在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民间手工艺,首先要重视手艺人。
C.材料三表明,市场经济不但可以挽救民间艺术,使其获得新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致富的新途径。
D.手工工艺品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需要手工艺术家们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A.由于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必须走机械化生产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
B.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后,创新的改变手工艺产品的使用功能,就能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好产品。
C.在市场经济的帮助下,民间艺术不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经济对民间艺术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D.中国的民间手工艺人,无论年龄大小,其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中国缺乏国际一流的民族工艺品牌。
3.怎样才能让民间手工艺走出困境,传承并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9-01-22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