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0 题号:8725646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墨池记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        

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③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④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①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
1.第①段方框内应该填入的虚词是(          )。
A.乎B.也C.哉D.邪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隐然而高:________  虽一能不以废:___________
3.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后世人书法不如王羲之,难道是学习比不上他么?
B.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的,难道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吗?
C.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D.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怎能使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4.“教授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新关题名记

【明】何塘

财者,天下之大计也,国脉民命皆系乎此,故君子尽心焉。太古之时,上之用度甚节,故取于民之法甚简;中古用度渐繁,故取于民之法渐密。观《禹贡》《周官》之所载,大略可知矣。然方其盛时,山泽之利与民共之,商贾之征复时时有所纵舍,民犹未甚病也。降及后世,山泽之利悉归于官。农之税不止什一,而其从事商贾者则已税其贷,又算其舟车缗钱,可谓取之尽锱铢矣。民之病可胜言哉!议者多谓商贾诸税可罢,宋儒范仲淹独谓上之用度既不可减,与其取于农不若取于商,犹不失厚本抑末之意。固非谓此法之为尽善矣,盖有所不得已焉耳!国朝之于商贾,既税其货又税其舟船,盖亦依仿近代而为之者也。

浙省之物货甲天下,故四方之商贾咸辐辏焉。货税船税之出入,往年止以有司治之。当道虑有侵克之弊,乃于弘治六年始请命南京户部员外郎或主事来监临之,周岁代去。然财犹腻也,近则污人。故士之以洁廉自好者,多以厥任为嫌。稍失慎防,则往往至贻物议。嘉靖二年三月,徽州潘君希平以主事被命至,或以为虑。君蹙然曰:“财者,天下之大计也。使人皆避嫌不理,将委之谁哉!亦处之有道而已矣。”乃令税课商税及北新关船税之所入,皆寄于杭州府库,以典籍钩稽焉。是岁薄征,而税入视往岁加倍。闻者佥谓君持廉革弊,故能致此,同声贤之。君闻之愀然不乐曰此非予之意也岁入之赢缩在商船之多寡近岁北方道梗商贾皆萃于浙故税入最赢。若不察其然,遂以是岁为率而必取盈焉,则贻害于后日多矣。”乃具疏其故,陈于当道。闻者以君识高而虑远,非常情所及,愈贤之。

甲申之春,君以瓜期将屈,念惟古人一登眺游览之适,犹或题名以志感于后,况监临于此,经历岁时,而其人之贤否得失,不无可法戒者。而姓名不传,后之人何所惩乎!乃稽案牍、询故老,得监临于此者凡若干人,皆于石。虚其左,以俟来者而关其不知。间属塘为文,以述其意。塘非能文者也,而财用之轻重本末,则颇闻君子之论矣,谨书以归之。呜呼!仁人志士,其亦有感于此也。夫其亦有警于此也夫!

(略有删改)


【注】《禹贡》《周官》:都是中国古代名著《尚书》中的篇名,记载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以及官制等情况。瓜期:谓官吏就任或者谓女子出嫁之期。瓜期将屈,文中指任期将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之税不止什一                      什一:十分之一。
B.故四方之商贾咸辐辏                  辐辏:辐射开去。
C.稍失慎防,则往往至贻物议                    物议:非议。
D.得监临于此者凡若干人,皆于石             勒:雕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税课商税及北新关船税之所入/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闻者君识高而虑远/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犹不失厚本抑末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天下之大计/于其身,则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提出“财政是天下大事,国运民命都维系在财政上”的看法,国运昌盛时,国家对商人的征税常常比较宽松,等到后世,山川的产出就都归于官府。
B.潘希平担任主事的那年征收的税率不高,但收入比往年增加,听说此事的人都称赞潘君,但潘君听说后却忧愁烦恼,担心如果不明察其原因,会给将来遗留很多祸患。
C.议政者认为商贸税可以征收,宋代的儒者范仲淹也向皇帝上书建议与其取税于农民,不如取之于商人,还能体现历代以来重商抑农的传统。
D.本文是一篇“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的作者想通过此文来突出财赋用度的重要性,以此来警醒仁人志士。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 闻 之 愀 然 不 乐 曰 此 非 予 之 意 也 岁 入 之 赢 缩 在 商 船 之 多 寡 近 岁 北 方 道 梗 商 贾 皆 萃 于 浙 故 税 入 最 赢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士之以洁廉自好者,多以厥任为嫌。
(2)乃令税课商税及北新关船税之所入,皆寄于杭州府库,以典籍钩稽焉。
2020-07-01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钱塘勤上人诗集叙

     


       ①昔翟公罢廷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②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③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④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注释①:勤上人,即僧惠勤。②叙:也写作序。
1.第①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并不赞同翟公对宾客的态度,认为宾客浅薄,而翟公也为人小气。
B.欧阳修胸襟开阔,并不因为某些士人对不起自己而放弃推荐士人。
C.欧阳修崇尚佛家和道家,因而与惠勤交往,并称赞他的学问和诗歌。
D.本文写得曲折有致,在叙事中引发简洁的议论,议论又依托所描绘的事情。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B.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C.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D.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作者认为僧惠勤的诗文“非待文而传者也”,为什么还要为他写叙呢?(用自己的的话回答)
5.本文为序文,全文却无一处言及诗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析写作意图。
2017-04-03更新 | 1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久能《娱亲雅言》序

(清)钱大昕

①今海内文人学士,穷年累月,肆力于铅椠,孰不欲托以不朽?而每若有不敢必者,予谓可以两言决之,曰:“多读书而已矣,善读书而已矣。”胸无万卷书,臆决唱声,自夸心得,纵其笔锋,亦足取快一时。而沟浍之盈,涸可立待。小夫惊而舌挢,识者笑且齿冷,此固难以入作者之林矣。亦有涉猎今古,闻见奥博,而性情偏僻,喜与前哲相龃龉。说经必诋郑、服,论学先薄程、朱,虽一孔之明,非无可取,□其强词以求胜者,特出于门户之私,未可谓之善读书也。

②唐以前说部,或托齐谐之妄语,或扇高唐之颓波,名目猥多,大方所不屑道。自宋沈存中诸公,穿穴经史,实事求是,虽议论不必尽同,要皆从读书中出,异于游谈无根之士,故能卓然成一家言,而不得以稗官小说目之焉。

③苕溪严久能氏,少负异才,濡染家学,所居芳椒堂,聚书数万卷,多宋、元椠本。久能寝食于其间,漱其液而哜其胾,中有所得,质之尊人茂先翁,许诺而谨书之,积久成帙,名之曰《娱亲雅言》。贻书乞予序其端。

④夫古之娱亲者,牵车负米,奔走千百里,契阔跋涉,以谋菽水之欢。而严氏之娱,近在庭闱,以图籍为兼珍,以辩难为舞彩⑦,此其娱有出于文绣膏粱之外者矣!以读书为家法,而取之富,而择之精,吾恶能测久能之所至哉!


[注]①铅椠:qiàn,写作。②沟浍之盈:指大小沟渠里满满的水。浍:kuài,田间水沟。③挢:jiǎo,舌翘起不能出声,形容害怕或惊讶。④说部:指古代小说﹑笔记等书。⑤哜:jì,吃。胾:zì,切成的大块肉。⑥菽水之欢:奉养父母。⑦兼珍:两种以上的珍美食品。舞彩:老莱子性至孝,年七十,穿五色彩衣,作婴儿状逗父母高兴。
1.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B.而C.是D.如
2.分析第①段说理思路。
3.对第③④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乾嘉学者严元照,字久能,少负异才,藏书甚多,博览群经。
B.“娱亲雅言”是说撰此书娱乐自己的父亲,实际是读书考据的专著。
C.别人“娱亲”多从物质上孝亲;严久能以读书辩难,实现精神交流。
D.钱大昕赞赏严久能的追求,乐于为其著作作序,并惭愧学问不如他。
4.钱大昕“多读书”“善读书”的观点受其祖父影响,请结合钱氏两篇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2023-01-24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