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88346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陈鹏举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的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
B.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C.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提出中心论点后,再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论点进行了论证。
B.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特别。
C.第二段运用例证法,举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证中国史书中都只是可能存在的历史。
D.文章反驳胡适的观点时,把重点放在清代.有力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
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用“唐诗末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椎的。
D.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戚继光英雄传》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却遭到网民们一致恶评。不仅如此,13位动画业内人士也质疑投资的真实性,要求制片方还中国动画尊严。

更让人惊掉眼球的是,6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网友,制作了和该片一样的预告片,3D画质明显提高,但仅仅耗时三天,制作成本则是:泡面一箱,咖啡若干袋,AD钙奶4支,A4纸半包,这无疑给了劣质动画一个响亮的耳光。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不是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而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因此,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片的流程一般是,先制作出批量的动漫片,然后在电视台和院线进行公关,最后到政府钱库里领赏……如此畸化的产业链,自然是功利当前,有量无质。

动漫产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意,这固然常要金钱的刺激和支援,但若陷入孔方兄的钱眼不可自拔,创新创意就为铜臭所污染,这样的产业,注定是泡沫化的。

(华西都市报《从《威继光》看动漫产业的“代短”》)

材料二:

材料三: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把握宣传向导,突出重大主题。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优秀重点作品,继续组织推动“百部中国梦电视纪录片、动画片扶持计划”“中国梦正能量动画短片创作计划”“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等重大工程项目,超前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发挥好政策杠杆和专项资金作用、争取持续出精品、出人才。

(新浪网《高长力:2017年将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

材料四:

广州最近对青少年展开一项调查——“迪斯尼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不只是“米老鼠”,更包括衣服、文具、电脑游戏、皮包连锁店、专为暑期炮制的电影大片。将近70%的孩子也知道把迪斯尼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

事实上,由迪斯尼等公司主导的动漫产业,包括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内容,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而上世纪曾以《大闹天宫》写下辉煌的中国,却沦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有统计数字称,米老鼠、史努比,Kity 猫、皮卡丘和机器猫,仅这“五位”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量,将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源源不断地向日本、美国输送,

中国动画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灵感,比如重新发掘绵延上千年的皮影艺术,同时从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日本的宫崎峻等处“拿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功推销文化产品的运作方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和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增强,中国故事也将会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快速前行。

(新华网《中国“孙悟空”与美国“米老鼠”的魅力竞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并不纯粹,往往被铜臭味污染,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很难产出高质量的动漫产品
B.材料二显示日本动漫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的塑造、情节的生动程度,还是动画主题曲的创作都在中国之上。
C.2017 年国家将人力推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事业的发展,一系列重人工程项目会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植。
D.中国有近70%的人把迪士尼动漫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动漫产业也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粗制滥造,遭到了网民和动画业内人士的批评,甚至都达不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制作水平。
B.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通过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党10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推出一批精品。
C.2011年中国动漫在表现民族特色方面可以说和日本动漫不相上下,但它蕴含的教育意义却与日本动漫相去甚远
D.美、日的动漫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我国,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与我国动漫缺乏原创力量和创新创意不无关系。
E.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推销文化产品运作方式,就一定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前行,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如何才能良性快速发展?
2018-03-05更新 | 2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话说成都

(1)每年至少去一趟成都,这是我在庸碌无为的红尘泥潭中,纵容自己的一种精神休整;每年只能去一趟成都,却也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

(2)成都好么?当然。你要游览天下美景九寨沟吗?你要朝见奇异而神秘的三星堆吗?你要去四姑娘山领略雪峰牧场,享受醉酒般的高原反应吗?你要到千年冰川环抱中的海螺沟,泡泡温泉听听松涛吃吃牦牛肉吗?请先到成都换乘。古时候当是慢悠悠的骏马香车,现在则是冒烟的汽车和支线飞机,有些煞风景,却快捷舒适,符合现代忙人们的生活节奏。

(3)被幻影般天然美景所簇拥着的成都,却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川人在这里生息将养、开发劳动、创造和梦想因此有了杜甫草堂,有了武侯祠,有了文殊院和青羊宫。浸染在如此灿烂文化中的人类头颅也许比较硕大?聪明的川人也没忘了款待自己的胃,川菜因此广为流传,备受爱戴。其麻辣夹击下,我常常涕泪纵横,就算主人特意关照,仍然防不胜防。有时是花椒暗藏杀机,有时是我抵挡不住诱惑自投罗网呗。我的朋友梁平,通常是一副著名诗人的良善模样,只要我嗫嚅着,敢对怪味面和夫妻肺片露出一点点“不敢恭维”,他立刻龇牙咧嘴,说恨不得把我扔进火锅里涮涮,还嫌腥。因为我是海边人。

(4)成都历代文人墨客辈出,因此梁平喝酒的时候,总背手踱着方步,自以为身在唐朝呢。对了,川人善酿,五粮液的名头巨响自不待说,而今的“水井坊”也已经熨平了许多大酒虫。硕大的脑袋不但长在武侯将相、玄机大师和梁平们的肩头,还矗在了一位叫李冰的肩窝里。两千多年前的李冰其实是山西人,但他的建功立业在蜀中,正是岷江和玉垒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全了李冰的雄才大略。他亲自沿江勘探三年,最后利用川人中的能工巧匠,终于完成一项无坝引水工程,将都江堰和米粮仓交给了后人。

(5)2008年的清明节,我去都江堰,观览一年一度的放水节。那是当地祭奠李冰的传统节日。随着一声接一声“放水喽……放水喽……”敲锣打鼓的村民搬开木垛,将花朵、三牲推入滔滔水面。两岸欢呼四起,掌声热烈,鞭炮火爆。要说明的是,猪啊羊啊都是塑料制品,漂到下游可能就回收了,明年再用。那也没办法,并非虔诚的百姓花不起这个钱,而是为了环保。爱民如子的李冰当能体恤并欣然接受吧?李冰父子坐堂的二王庙,香火可是常年不断,供奉丰盛之极。

(6)那一天的阳光虽然顽皮跳跃,却纯真吉祥;那一天的岷江虽然宽阔丰满,却温顺软柔,“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天的两岸青山对峙屏立,虽然雄奇渊深,却丝毫不动。那一天的祥和、欢快、无忧无虑,极其浓烈饱和地留在我的相机里。

(7)五月中旬,我从韩国回来,整理相机里的存储卡,再一次被都江堰的画面所感染。十分怀念,想写点东西,打开电脑搜索资料,就看到汶川大地震的噩耗:“都江堰市距离汶川约一百公里。邻近的四川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发生教学楼垮塌。有关专家预料,四川都江堰可能破坏严重。”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抓起话机就联系成都的朋友阿来和王莎,但是通讯都瘫痪了。

(8)那些天,全国人民都忧心如焚地守着电视机。我每天端着饭碗站在屏幕前,渴望知道都江堰的消息,挂念那里的孩子们,那里的一草一木,尤其是二千多年的古堰,它是否能抵抗这一场灾难?

(9)而我的家乡正聚集起全部力量,捐款捐物,献血的人排着长队。中央刚下达受灾群众临时安置房建设任务,厦门是全国第一个前来报到的灾区安置房工作组,被誉为“特区速度”!

(10)今年五月,我再次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天空曾经摇晃倾斜,现在风轻云淡,几乎看不到痕迹,就像成都人再三向我保证的:“成都依然美丽。”只是,从前的成都人步态从容,日子过得很悠闲。现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满街匆匆走着的都是全国各地汇集来的援建者、志愿者、新闻记者、演艺团体和作家采访团,他们风尘仆仆,脸色黧黑、目光坚定。而更加积极投入的是川人自己。我在彭州结识了一批又一批不屈不挠的普通村民和基层干部,最典型的,如“龙门山镇宝山村因地震损失27亿,双目失明的老支书誓言白手起家”,现已传为佳话。

(11)最后我去探望都江堰,可惜还在封闭维修中。我和朋友们在江边找了一家茶楼,远远眺望雨中的鱼嘴和宝瓶口。茶楼半架在江面上,岷江就在脚下起伏奔流。谁说水过无痕?我分明听到涛声激越,声声都在诉说……

1.第(2)、(3)两节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
2.第(4)段“‘水井坊’也已经熨平了许多大酒虫。”一句话的含义是_____
3.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放水喽……放水喽……”通过声音的描写,着意表现成都群众热闹的清明节习俗。
B.回忆、歌颂成都人民抗击自然灾害是本文的真正主旨所在。
C.本文脉络清晰从成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概况,写到成都的文化底蕴,再写川人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地震灾害。
D.第(6)段“春来江水绿如蓝”,为下文作者抒发对成都山水的喜爱和游玩时的欢乐之情做铺垫。
E.第(10)段“成都依然美丽。”是因为全国各地来的志愿者和演艺团体,来为这里增色。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留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
4.有人认为本文的情感是“一喜一忧”,你认为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5.本文在谋篇布局上别具匠心,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6.杜甫写过一篇著名的诗歌《登楼》,结合本文所提到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说说成都是如何激发杜甫的“创造和梦想”的?
2020-08-17更新 | 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没事就绕着两棵梨树转,并对它们喃喃自语,表现了祖父对祖母的怀念。
B.文章对祖母的描写最为生动,文中画线句子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C.文章最后写“梨花风起”时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虽有些悲情却是文章诗意的绾结。
D.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意蕴丰富。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
2.文中的梨树寄托了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归纳。
3.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作用?
2019-01-27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