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898071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结束:戎装打扮。②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1.“牧马群嘶边草绿”这句诗在展现西北边地的景色方面,可以与北朝民歌《敕勒歌》里所描绘的“___________”景象相媲美。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①,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注释: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1.下列有关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八月寒苇花”江边的芦花在秋风中摇荡,一片泛白,呈现出萧瑟的寒意,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B.芦花之白,映衬着秋江浪头之白,使眼前的景象带上了凄寒的色调,这和送别时主客双方的心境正相吻合。
C.“北风吹五两”的“北风”使“寒芦花”和“浪头白”都明显的带上了强烈的动态感,北风吹动芦花和吹起浪头。
D.“谁是浔阳客”是说友人刘昱离开后自己仍然客居异乡,这个“客”指的是诗人自己。
E.“北风吹五两”点染舟发前情景,便无形中写出了离别前的片刻悠闲,诗人和友人叙别。
2.“行人夜宿金陵渚, 试听沙边有雁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抒发?
2018-06-06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姻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之情。
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蝴蝶绕其飞舞。
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E.“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深忆念的长安生活。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其中的两种。
2018-11-20更新 | 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夜坐

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一个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B.颔联两句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
C.第五句中的“噪”字写出了知了叫声之大,作者烦它扰人清静,让人去粘它,赶它远离。
D.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是晚秋的,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方。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019-09-21更新 | 1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