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905997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陆谷孙:一遇词典误终身

孙丽萍

词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石与抵达其它文化的桥。正是在这个少有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浑然忘我,一生只做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学术界的“匠人精神”。

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典,由此参与《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编词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108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唯有陆谷孙把板坐穿,且坐出了滋味。

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直到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才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1500万字的《英汉大词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选入联合国必备工具书。

一遇词典误终身,2000年,朋友鼓励陆谷孙效仿林语堂、梁实秋等前辈编纂英汉,汉英工具书并举。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更需要汉英字典,陆谷孙又“自讨苦吃”启动了《中华汉英大词典》编纂工作,历时15年,直到2015年这部辞典才告完成,这是一部1600万字的“重磅”工具书,它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译尽诠释.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中英两种文化,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词典,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其中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陆谷孙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却也为中华传统文化醉心;他编纂的词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两岸三地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对词语的色彩感受深刻,但他态度鲜明,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小鲜内”“直男癌”等词语,他坚决不收。

长期研究莎士比亚的陆谷孙,是外国文学的“知音”,但他要求学生热爱母语:“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他时常为学生朗诵杨绛的一段文字,“我们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陆谷孙说,翻译是从一种文字出发,去“抵达”另一种文字的彼岸,他的学生说,先生内心深处的治学理想,是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擦去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灰尘,让它们映照世界。

陆谷孙先生淡然拒绝了“泰斗”和“大师”的美誉。他的一生,不当挂名编委白拿稿费,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须奖典礼,幽居斗室,皓首穷经,琢磨中英互译的美妙,其乐无穷地编纂词典。

陆谷孙先生最为享受的身份是——“教书匠”。复旦大学数千名研究生评选“十大杰出教校”,陆谷孙以最高分位列首,每逢他上课讲莎士比亚,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如同盛会,而陆家的餐桌,也是另一个传递人文思想的所在,格外今学生们留恋。早在一两年前,陆谷孙先生开始交代后事,自己珍藏的书籍和存款,不仅留给子女,也留给学生。

当时代很浮躁的时候,先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陆谷孙先生不愿做大师,他乐为“匠人”,对这样的精神贵族,最好的写照,便是哈雷特的“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

(选自《环球》,2016年第16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他这些年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了。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每天对着满稿纸密密麻麻的中英文,真是太辛苦,可是他乐在其中,常常说起他想到一个对译中文俚语成语典故的绝妙英文表达,就张开嘴大乐,对于英汉之间的“转换”他真的是乐在其中。

(选自2018年8月24日葛兆光的微博《悼念陆谷孙先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谷孙一生与时间赛跑编词典,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学术界的“匠人精神”。
B.词典是少有人喝彩的领域,最初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108人因功利驱使最后只剩陆谷孙一人坚守。
C.《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中英两种文化。
D.陆谷孙先生编词典兼收并蓄,但是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拒收“小鲜肉”“直男癌”等词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谷孙先生居功至伟但拒绝“泰斗”和“大师”的美誉,不愿做大师但乐为“匠人”这种“倔强”精神令人饮佩。
B.陆谷孙先生是外国文学的“知音”。但他同时醉心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他能成功地从一种文字出发“抵达”另一种文字彼岸的重要保证。
C.陆谷孙“自讨苦吃”启动《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工作,但是他对于英汉之间的“转换”工作始终乐在其中。
D.“一遇词典误终身”,“误终身”表明作者在赞美陆谷孙先生的同时对其甘作精神贵族颇有微辞。
3.结合全文概括当代学人如何才能做到“身虽圃核桃,心为无限王”。
19-20高三上·江苏泰州·期中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亚马逊大火已经燃烧了3周,我现在才知道。”推特用户@tyswizzlcc的推文写道,这条推文还配了两张大火熊熊浓烟蔽天的图片。它被转发了约50万次,在微博和QQ空间上,类似的转发和说法也层出不穷。后来证实,图片一张拍摄于1989年,另外一张则是2012年,分别在2007年的《卫报》和2012年的《自然》杂志上可以看到。

社交媒体上普遍常用的数据来自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该数构的数据显示,今年已经发生了超过7.2万起火灾,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80%。乍看之下数据确实可怕,再加上“已经烧了3周”,似乎对亚马逊的森林的破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但实际止自1970年起,几乎每年的8月,亚马逊都会发生火灾。8月是亚马逊流域的旱季,降水的减少带来火灾的高发,在雨季开始后,火灾活动就会逐渐停止。

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尽管火灾的数量创下了纪录,但火灾的总覆盖率实际上低于每年这个时候的平均水平。“由于旱季的到来,7月和8月的活动通常会增加。许多人用火来保持农田和牧场,或为其他目的清理土地。通常情况下,活动在9月初达到高峰,11月前基本停止。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全球火灾排放数据库上的图表显示,巴西的火灾活动远低于2003年至2006年期间的峰值,略低于2016年的“百年一遇”干旱时期。也就是说,如果以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今年的火灾活动确实又大又频繁。但如果不仅仅与过去几年相比,而是与过去15年相比,或者与全球火灾活动的同期水平相比,今年亚马逊森林的火灾活动根本没有社交媒体上说的那么严重,且实际上毁坏的雨林数量比往年还少,只不过火灾数量看起来多。

(摘编白马妮《这场“浩劫”纯粹靠编!亚马逊今年火灾远小于2016和2005年》,2019年8月26日《时代周报》)

材料二:


图一:2012~2019年,亚马逊火灾数量的逐天数据


图二:2012~2019年,亚马逊火灾辐射功率的逐天数据

注:以上为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用于火灾探测的卫星工具记录的2012年以来的亚马逊火灾的相关数据图,2019年数据止于2019年8月16日。

(选自曹培信《通过NASA卫星,带你看真实的亚马逊火灾》,2019年8月27日《大数据文摘》)

材料三:

尽管网络引用图片确有错位造假现象,但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仍大多在巴西,也就是说,森林火灾始终是巴西不可忽略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而这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是有看直接关系的。以眼下为例,亚马逊大火引发的网络争议使巴西深陷国际舆论危机,但其史真正引爆舆论的、还是博索纳罗上台以来忽视环保的政策方向和他在此次大火危机公关中的失当态度。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巴西全境火灾发生次数约为2013年同期的两倍。此类森林火灾确有旱季天干物燥的气候原因图,但更与森林砍伐、畜牧用地扩张等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甚至大部分火灾的直接起因都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导致。

自上台以来,博索纳罗不仅宣布巴西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还为发展经济大力松绑环保政策,计划进一步开发亚马逊雨林,支持农民砍伐雨林制造更多耕地,并以此创造条件,吸引外资。这一系列政策早已引发国内外忧,此次亚马逊大火点燃了国际环保人士对博索纳罗长久以来的不满,也就不难理解了。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固碳地之一,其大部分位于巴西。然而在历史上,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高砍伐率也是巴西致使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而巴西对于雨林的保护和碳排控制的观念并非始终如一,其本身的环境政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几乎只专注于发展,到21世纪初大多数人具备更强的环保意识。

如今,巴西依旧面临着发展和环保的选择题。在近年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种纠结心态进一步显现,以至于博索纳罗逆数十年积淀而行的反环保政策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相关利益部门的响应。据当地媒体报道,博索纳罗23日已授权巴西军队参与林火扑救工作,并公开表示“亚马逊大火不应引发针对巴西的国际制裁”。有当地环保人士呼吁称,希望博索纳罗对这场仍在燃烧的大火的反思不止于国际制裁,而是能够重新考虑雨林保护的长远意义和经济发展的眼前之利的关系。

(摘编自张峻榕《亚马逊雨林大火遭“全球声讨”,“烧出”巴西困境》,2019年8月24日《文汇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已有数据看,亚马逊地区火灾数量与火灾辐射功率的关系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B.从2019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亚马逊地区火灾数据呈现出异常上升的特征。
C.2012~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数量逐日渐增,增势先慢后快,年底达到终值。
D.2012~2019年,亚马逊地区上半年火灾辐射功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但增势不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网络媒体上关于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的说法并不是“纯粹靠编”。
B.历史地看,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没有有的人说的那么大,但也并不小。
C.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的直接起因包括但不限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引导。
D.博索纳罗的反环保政策虽有数十年积淀,但巴西环保力量仍在积极阻止。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9-11-11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建筑艺术

李泽厚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出现,它最终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追求华美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时达到最高点,从记载两千年前秦代宫殿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在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中国建筑讲究建筑物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它确实相对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而言,它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能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在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呈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特点,而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也终于中国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是表现出中国式的节奏美。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过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B.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
C.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
D.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它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
B.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
C.《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D.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的。
B.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C.中国建筑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
D.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
2016-11-18更新 | 1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年多来,面对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书写了中华民族奋进途中的艰辛与血泪。可以说,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历经岁月洗礼,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镌刻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铸刻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灵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在抗击侵略中的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进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遭受危机时能够引领思想、集聚力量,凝聚人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我们面对美国霸凌主义不会屈服与退缩,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出强大而深远的传承力与感染力。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韧性,顽强性与理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面临无数风险与考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磨炼而出的斗争之坚韧、拼搏之顽强与奋争之理性,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美国一些政客所谓美国施舍的,而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汗水与出类拔萃的智慧干出来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美方发起贸易战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任何恫吓和威胁伎俩只会激发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勇气、砥砺奋进的士气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硬气。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民粹主义,而是一种天然质朴的情感。面对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素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民在言论和行动上同国家的立场和行动高度一致,这是再朴素自然不过的情感,再正常不过的态度,再合理不过的行为。给这样淳朴的爱国主义插上民粹主义的标签,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理性开放、成熟求是的心态。在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的情况下,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坚定支持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维护民族尊严之表现。同时;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并没有出现情绪化、排外性的行为。将这种理性成熟的爱国主义视为民族主义,显然是混淆是非的奇谈怪论。

毫无疑问,面对汹涌而来的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我们更需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情绪宣泄式的非理智“爱国”行为,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行为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的道义形象,彰显中国的坚韧力量,传播中国的积极主张,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霸凌主义的支持。

中美经贸摩擦不仅是贸易之战,更是一场持久的综合角力。我们需认清贸易战的实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引领,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定力、自力更生的能力与爱国奋斗的动力,做好全方位应战。

(摘编自张彦《岂能把爱国情怀视为民粹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B.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极强的传承力、感染力,以及坚韧性,顽强性和理性。
C.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中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而成的。
D.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和人民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不仅说明了爱国主义“是什么”,也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
B.文章主体部分破立结合,重点阐释了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并批驳了两种错误观点。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性及其现实意义。
D.文章最后强调要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清中美贸易战实质,准备全方位应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从来就是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脊梁。
B.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靠侥幸的机遇、他人的施舍,而是靠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的奋斗。
C.美方发起贸易战,进行恫吓威胁,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只会更加激发中国人民的勇气、士气与硬气。
D.不能把质朴,理性的爱国主义视为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同时应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2019-09-18更新 | 4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