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归有光(1506-157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90769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等到)
B.以手门(关闭)
C.余牖而居(打开)
D.今已亭亭如矣(伞)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令人长号不自禁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之二虫又何知
D.非我也,岁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先写“可喜”再写“可悲”由“喜”到“悲”就是全文的结构脉络。
B.第一段描写项脊轩修缮前后的情况,把一间极普通的斗室写得那么可爱,正是作者喜爱这间书房的感情的反映,所以,作者写“可喜”的本意就是为了写“可喜”。
C.文章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D.第四、五段是作者于若干年后所作的补记,既写了温馨难忘的婚后生活,又因物是人非,蕴藏着今昔沧桑之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有删改)

(二)

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也。

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自周诗有《崧高》《蒸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于义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日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周秦者,往往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弘道,无如命何!——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选自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有删改)


【注】①曾南山: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王半山:王安石,号半山。二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②骈拇枝(qí)指:喻多余无用的东西。③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成童的年龄,即十五到二十岁
B.抑非其                                        伦:类
C.于义己侈矣                                     为:是
D.号为力周秦者                                 追: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复葺南阁子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君子耻                                          吴之民方痛心
C.熙则未必饯别而赠人                  谨拜表
D.往往                                          渔父鼓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虽然以写人事为主,但看似不经意的景物描写其实蕴含深意;庭院的变化暗示着大家庭的衰变、分裂,也照应了祖母的期望;枇杷树的亭亭如盖引发物是人非、睹物伤人之感,含蓄地抒发了丧妻的悲恸之情。
B.归有光选取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撷取富有个性的语言,运用细节描写,使疼爱儿子的母亲、对孙子寄予厚望的祖母、温柔可亲的妻子三个感人形象跃然纸上。
C.曾国藩认为归有光的有些音韵抑扬、委婉含蓄、充满情韵的文章未必合乎思想义理的要求,但他肯定归有光散文不雕琢浮华,不精细刻画就能表现物态人情的成就;照他的这一评价,我们发现选文一就可以算作典例。
D.两篇选文因文体和写作目的迥异,所以表达方式也完全不同;选文一是抒情散文,主要抒发对亲人的惊念之情,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记叙、描写为主;选文二是书跋,对归有光散文作出精当、独到而全面的评价,以议论为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 彼 所 为 抑 扬 吞 吐 情 韵 不 匮 者 苟 裁 之 以 义 或 皆 可 以 不 陈 浮 芥 舟 以 纵 送 于蹄 涔 之 水 不 复 忆 天 下 有 曰 海 涛 者 也 神 乎 味 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2)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2021-02-04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C.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D.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天下集响应             云:云朵
C.梁君臣之首             匣:用匣子装
D.诏书特下,臣郎中             拜:授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             家有老妪,尝居
B.久之,能足音辨人             险衅,夙遭闵凶
C.信见疑,忠而被谤             汝姊在吾怀,呱呱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是对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则是对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汉代设置了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的人才为秀才。晋时仍保留这种制度。这与科举考试的“秀才”相同。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项脊轩志》作者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二”,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D.《项脊轩志》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023-06-13更新 | 2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1.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朔。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15岁成童。
C.妪,大母婢也:去世的
D.大母余:看望
2.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客逾庖而宴B.而母立于兹C.呱呱而泣D.墙往往而是
3.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二世B.客逾庖而C.执此以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4.下列翻译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翻译:项脊轩又朝北面,不能得到阳光,每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显得昏暗。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翻译: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翻译: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凡是所有的都再次改变了。
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翻译: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2022-07-14更新 | 3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