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913747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

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拔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B.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C.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D.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B.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结合成的小集团,后世专指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派别、团体,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
C.右扶风,汉代三辅之一。汉武帝时将掌管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三辅所辖地区也称三辅。
D.豫州牧,“牧”字形似手持棍棒驱赶牲畜,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后为官职,代指掌管畜牧的地方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琬早年聪明,能言善辩。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的情状,黄琬以聪明的回答替祖父解了诏对之难,从而深受喜爱。
B.黄琬正直无私,为国选贤。针对举三署郎中存在的弊端,黄琬与陈蕃戮力同心,力除积弊,受到权富郎的中伤。
C.黄琬平定寇贼,政绩卓然。他在豫州任上,寇贼十分猖獗,他率军平定寇贼,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
D.黄琬不畏强权,反对迁都。董卓掌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与司徒杨彪一起反对,董卓最终免除了他的罪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2)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枇水西,大破之。斩阜、赐。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初,光武为春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成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节选自《后汉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而兄伯升A好侠养士B常非笑光武C事田业D比之高祖兄仲E王莽F天凤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刘秀的庙号,这与《谏太宗十思疏》的“太宗”一样,都是庙号;光武,是刘秀的谥号。
B.图谶,图指《河图》,是神秘性质的画;谶指谶言,和“一语成谶”的“谶”意思相同。
C.大司空,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
D.漏刻,古代计时的工具,又叫做“水钟”、“漏壶”,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的,文中“漏刻”正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刻秀外貌俊朗,气度非凡,长着高高的鼻子,饱满的额头。他是一个热爱农业劳动的人。
B.刘秀的兄长刘伯升一向结交剽悍轻死之徒,一定会干一番大事,这正是刘秀决定举兵起事的原因。
C.当军中因财物不均引起士兵不满时,刘秀果断地把刘姓族人的财物收集起来分给大家,防止了军人的哗变。
D.刘秀是个有胆识的人。面对声势浩大的敌人,刘秀不退反进,表现出过人的胆识。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
(2)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
5.刘秀被更始封为武信侯的原因是什么?
2023-11-01更新 | 9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融早孤。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

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独谓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皆然之。融于是日往守萌,辞让巨鹿,图出河西。萌为言更始,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

及更始败,融与梁统等计议曰:“今天下扰乱,未知所归。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当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融居属国,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辄破之。

融等遥闻光武即位,而心欲东向,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融等于是召豪杰及诸太守计议,其中智者皆曰:“汉承尧运,历数延长。今皇帝姓号见于图书,自前世博物道术之士谷子云、夏贺良等,建明汉有再受命之符,言之久矣。及莽末,道士西门君惠言刘秀当为天子,遂谋立子骏。事觉被杀,出谓百姓观者曰:刘秀真汝主也。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论之:今称帝者数人,而洛阳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观符命而察人事,它姓殆未能当也。”诸郡太守各有宾客,或同或异。融小心精详,遂决策东向。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
B.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
C.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
D.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摄中,意思是王莽此时掌管国家大事,代替君主处理国政,还没有篡取帝位。
B.领,兼任,古代表示兼代官职的还有监、行、署、擢、权、除等。
C.图书,是“河图洛书”的简称,是远古时代人们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
D.宾客,文中指门客,古代贵族或上层人士有豢养谋臣、策士等的传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融见皇帝刚登位,东方还很乱,不想出关,而他家几代人在河西,了解那里的习俗,还可以凭借黄河险要的地势,想到河西巩固自己的实力。
B.窦融修整军备,练习打仗射箭,明确烽火警报,羌胡侵犯边塞,窦融亲自领兵,只要有需要就去相救,每次都能打败敌人。
C.王莽末年,有道士说刘秀要做皇帝,窦融听取有识之士的建议,反复思考,决定派人送去书信和马匹。
D.窦融有勇有谋,善于征战,也善于为政,得到河西人民的拥护;他既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也能听取别人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
(2)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
2020-08-26更新 | 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闳、弘为议郎。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

(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叹词,表示允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B.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C.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D.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文章当中表示朝廷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擢、拜、引等。
B.大学,即太学,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和最高学府。在太学里教授生徒的学官为博士。
C.太傅,帝王的老师或辅佐大臣,位列三公。文章内太傅与少傅都是辅导太子之人。
D.阳,文中指山南水北,表方位。阳还可表示凸起,如阳文,即镌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从小好学,为人谦虚。桓荣少时就到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汉世祖想任用他,他叩头推辞,说自己经术肤浅,不如同门郎中彭闳和扬州从事皋弘。
B.桓荣通晓经书,学问精深。汉世祖召见桓荣解说《尚书》,夸赞他讲得好,让其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世祖感慨自己得到他差一点晚了。
C.桓荣被委以重任,多次受赏。汉世祖为太子选老师时,因为博士张佚的争取,桓荣才被选为少傅,并得到车马的赏赐;老了回到封地后,汉显宗去看望他,加以恩赏。
D.桓荣身为帝师,深受尊敬。汉世祖时,身为太子少傅的桓荣常常住在太子宫中,桓荣曾卧病在床,太子早晚派人询问病情;桓荣去世,汉显宗亲自换上丧服为他送葬。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2)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
5.桓荣在太学时,太祖评价他为“此真儒生也”,其依据有哪些?
2022-02-27更新 | 2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