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918845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票房突破47亿、位列中国影史第二位、夺得年度票房冠军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本届金龙奖最大赢家,创记录地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编剧奖、最佳动画配音奖四大奖项,成为金龙奖举办16届以来单届获奖最多的作品,这也是该影片上映以来在国内获得的首批殊荣。

制片人之一刘文章上台领奖之后对媒体笑谈国产动画成功“秘诀”:好的故事,精良的制作。

(信息时报《<哪咤之魔童降世>获动漫奥斯卡金龙奖四大奖项》

材料二

它是动画,但并不幼稚,它之所以可以成为老幼妇孺皆可观看的电影,是因为它的切入点很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诉求,偏见与认同、个体与家庭、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对身份歧视的痛恨,《哪吒》一幕幕戏,打在观众的情感软肋上,尤其是当哪吒看到父亲李靖愿意为他做出的牺牲,毅然回头救助陈塘关,进而有“是魔是仙,自己说了才算”的宣言,观众的情绪被引导到了高潮,随着哪吒、敖丙共同对天劫的抵抗而得以宣泄。这部电影在情感递进上做得非常巧妙,该松的地方松,该紧的地方紧,尽管有一些“金句”过犹不及,影响了整体的柔顺度,但瑕不掩瑜,它对情感的运用不亚于《寻梦环游记》《飞屋环游记》等动画佳作。

《哪吒》对原著的改编趋于温情,因为原著是一个血腥暴虐的故事,哪吒和李靖的关系充斥着对抗与隔阂,李靖很专横,哪吒则是一个滥用暴力的“恶童”。如果照搬原著,且不说新鲜感不足,许多观众也无法理解,而这一版《哪吒》的逻辑清晰,李靖、殷十娘与哪吒三人的互动也十分得当,纵观“哪吒闹海”改编史,这一版《哪吒》最适合作为一家人都可以去看的电影。

(新浪网《<哪吒之魔童降世>触及的,是中国人的情感软肋》)

材料三

哪吒本人,实是懵懂顽童,初生之时很难判定善恶,这正如人性本无善恶,性相近、习相远,后天引导方式才是更大影响。在发展经历中最初是受到外界一致的排斥,产生自暴自弃心态也在所难免,后来受到父母的积极引导,认为自己是灵珠,找到了自信,但是缺少外界民众的信任,仍然是摆脱不了心中的被众人排斥的阴影。直到最后也并没有十分实质的领悟,只有对父母的感动和对敖丙的友情,至于对百姓的态度和想法仍未见实质变化。

李家作为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教育者,从根本上说,李氏夫妇忙于工作少有时间陪伴和系统教育哪吒,这本身是巨大失误,孩子缺少家教乃是根本的动摇。最后孩子走向末路一切努力又都失去基础。当他们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开始越来越花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时还是有明显效果的,比如母亲陪伴玩游戏,父亲的善意谎言,让孩子重建了信心。这也说明罗森塔尔效应的发挥,积极期待可以让顽童实现进化。

(中国老师网《魔童降世中的教育理论知识》)

材料四

在学者看来,中国动画学派的式微,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过去几十年中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和欧美动画风格,如今已经抢占了当代青年观众,甚至是青年创作者的审美先机;另一方面,《哪吒》的票房成绩体现出一种商业电影的普遍成功规律——对更多观众而言,用符合网络审美的细节与人设,说圆一个高潮迭起又中规中矩的故事,远比美学意趣上的极致追求重要。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名为《秋实》的8K水墨动画短片让观众眼前一亮。动画短片以齐白石名画为灵感,讲述了一只青色蝈蝈渺小又顽强的生命历程;8K超高清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首次运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中国水墨“兼工带写”的审美特色。作为短片合集中的一部,该片获得了全场最响亮的掌声,但这背后的“投资性价比”足以吓退投资商:四分钟的背后,是30多人长达两年的努力,有时一个一秒钟的画面,就需要几个月的研发探索,推倒重来。

动画片《中国唱诗班》用颇具中国特色的工笔画风与电影化的叙事语言,勾连起一个个贯穿古今的唯美故事,在青年人云集的弹幕网站收获赞誉一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在制作的《斑羚飞渡》尝试用多维度运动镜头与重彩风格拓展水墨动画的丰富性,选取沈石溪小说为底本,展现出主创团队为中国水墨“叙事性”加码的雄心。

(新华文网《有了“魔童降世”,“哪吒闹海”的经验还有没有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使《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大卖,获多项殊荣。
B.在众多《哪吒》的改编版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众群是最宽泛的。
C.哪吒在李氏夫妇的补救教育下,重建信心,成为一个善良、博爱的孩子。
D.《秋实》《是中唱诗班》的创作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受到好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报道同一对象《哪吒》,四家媒体选择的角度同中有异,这与各自的媒体定位密不可分。
B.新浪网全面肯定了《哪吒》的情节设计,认为其情感运用达到了《寻梦环游记》的水准。
C.中国教师网结合《哪吒》的教育问题指出,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D.新华文化网肯定了《哪吒》的商业化运作,认为动画制作不必在美学上做太极致的追求。
3.如果让你从《西游记》中取材拍一部动画电影,你认为可以借鉴《哪吒之魔童降世》哪些方面的成功经验?
2020·四川泸州·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在打造全国电商直播总部基地的济南,从来不缺少本土的好企业、好产品。对于优秀的“济南制造”,活动主办方将不遗余力提供舞台。

“爱了爱了”“我们95后最注重养生”的留言不断刷过。红豆薏米茶、红枣银耳羹、奇亚籽坚果藕粉羹等养生产品被“种草”,新品网红小零食“酸奶草莓”更是流量收割机。

山东嘉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成凤专门来电,说公司研发生产的壳研社枣仁玫瑰小方,市场尚无对标产品,但一直缺乏推广。“你们这个活动是政府和媒体共同搭台,层次高,又有宣传优势,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

(摘编自《“济南制造”云展览直播霸屏》)

材料二:

连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闭馆的甘肃省博物馆尽遣馆藏珍宝,通过拓展线上内容等方式,不断探索新模式。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真品走进公众视野。云游览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文物的损害,而且很多国宝真品都能“无压力”地展示在更多人面前。

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博物馆的两场时长数小时的线上直播实时在线人数达90多万,点赞数超过了50万,参观人数超过该馆2019年全年客流量半数以上。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史册表示,线上直播不仅给公众提供“解锁”博物馆的新方式,也为文物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了新思路。

(摘编自《多家博物馆直播“云春游”》)

材料三:

疫情期间火爆的云展直播,无疑为博物馆聚拢了更多的人气。未来,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让展览更好看、文物“活”起来,也是许多文博界人士正在思考的问题。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看来,要让云端的展览直播更好看,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比如,只有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将高分辨率的视觉影像放到网上,供观众在线欣赏。未来,想要将更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内容清晰流畅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还需要更为强大的硬件层面的技术支撑。

技术手段之外,展览本身的内容和品质也尤为关键。“在软件方面,最核心的就是要不断地去挖掘藏品丰富的学术和文化内涵。然后,把挖掘的成果,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正是文博人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杜鹏飞强调。一场高品质的展览,离不开专业的团队、精良的策划、高品质的采集和制作过程。

在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当下云游博物馆渐渐成为了一种新风尚,想要保持博物馆云游热度,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内容设计和提升云游体验。她说:“要优化内容设计,对闲适云游和直播的内容精心挑选、系统设计,让观众对文物和展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用户云游过程中的浸入感和互动性,让观众更为深入地参与看展和直播过程,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用户黏度。”

(摘编自《真实虚拟之间,体验多维度博物馆》)

1.下列不属于云展直播运用高技术创新传播方式的例子是(     
A.线上直播敦煌洞窟,利用增强现实(AI)技术,洞窟里面的景象跃然纸上。
B.一边欣赏直播中的景象,一边挑选角色,和画中的主角穿越时空的“互动”。
C.新品网红小零食“酸奶草莓”借助于电商直播霸屏,成为云展览流量收割机。
D.AI技术支撑的“新华5G云展”,全沉浸式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其魅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展览直播为本土好企业、好产品爆红提供了可能性,这是非常难得的宣传商机。
B.云展直播既给博物馆聚拢人气,还降低了文物的受损,大众也能看到许多国宝真品。
C.一场高品质的云展览,与专业的团队、精良的策划、高品质的采集和制作密切相关。
D.与硬件层面的技术支撑相比,不断挖掘藏品本身丰富的学术和文化内涵尤为重要。
3.结合材料三,概括云展直播从哪些方面让展览更好看、让文物“活”起来。
2020-11-11更新 | 1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恒定不变的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地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
2021-03-20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网络文学的定义,笔者一直强调其媒介属性。并非“文学性”不重要,而是如果不把“网络性”说清楚,所谓的“文学性”一定是以“纸质文学”的文学性为模板的。网络文学向“二次元”、数据库写作的方向发展,正进一步标明了网络文学的新媒介属性。

网络文学发生发展、确立基本形态的前20年,正是文学从纸质时代迈向网络时代的过渡阶段,目前,这个过渡时期的网络文学形态有了一个名号:传统网文。笔者曾谈道:“网络文学之所以被人们解读为‘通俗文学的网络版’,其实是出于其作为‘印刷文明遗腹子’的惯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显示了网络文学高度和深度的经典性作品,代表的是网络文学‘古典时代’的成就。仅仅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出身于草根的网络文学就能积蓄起迈向‘巅峰’的力量,这实在令人欣慰。或许这样的‘巅峰之旅’还要持续几年。与此同时,新纪元也正在‘二次元’世界中渐次展开。”

今天看来,“传统网文”的说法远比“古典时代的网文”准确传神,并且,与“传统文学”自然排列成序。十年前,以文学期刊为中心的“当代文学”被横空出世的“网络文学”骤然“升格”为“传统文学”;十年后,尚未被“主流文坛”完全接纳的“网络文学”已经被内部“升格”为“传统网文”。

网络时代的变化之快,不能不令人唏嘘。然而,也正是由于“传统网文”形态确立,“网络文学二十年”的总结才有了谈经论典的范畴与合法性。

我们今天所说的网络经典,并非泛泛意义上的“不朽之作”“传世经典”,而是既有文学史样本意义的,又有原创特征的。其核心特征也正是现代性的核心特征——“宏大叙事”。宏大叙事既是一种完满的设想,是一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始有终的构想型式,也是一种强大的史实。它在具体写法上不迷惑于“繁琐且局部”的碎片故事,而是以雄壮有力、激昂向上的笔触来著史。

宏大叙事模式在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瓦解,其社会心理转型的时间节点,按照东浩纪的说法,在西欧是在“一战”之后,在日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放缓之后,在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原创网络小说恰好兴起于21世纪前后。此时,中国社会也处于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宏大叙事模式也在这个时期趋向瓦解。从整体社会的价值结构而言,此时正发生着从启蒙时代向“后启蒙时代”的转型。网络文学的“第一世代”以“70后”“80后”为主,他们是“传统网文”的主要创作和阅读群体。十几年后,成长于宏大叙事凋零之后的“90后”“00后”世代出世,他们是中国的第一代“网络原住民”,与生俱来的网络媒介环境使他们更具有东浩纪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所说的“数据库动物”的属性,同时患有“宏大叙事稀缺症”和“宏大叙事尴尬症”。对于宏大叙事,他们总是一边建构一边拆解。在以“吐槽”“玩梗”为特征的“二次元”创作中,“宏大叙事”不过是可供拆解、挪用、进行“二次创作”的数据库素材。

在“二次元”转型后的网络写作中,如何讨论经典性的问题,或者是否还应该用经典性这个概念来讨论文学性,这本身是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无疑也需要更全新的视野。

(摘编自邵燕君《网络文学是否可以谈经论典》,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文学批评界对于网络文学“经典化”的批评和期待,主要是基于精英文学的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的一种期待,是以传统的文学经典为模本的期待。批评者要求网络文学表现超越时代的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反映当下人们最核心的困惑与焦虑等沉重命题。寓教于乐的社会效益及市场认可的经济效益并不在这类“经典化”关注的范围,传统文学对于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要求是这一类“经典化”的评判依据。

这种文学批评的精神向度无疑是纯粹的、崇高的,但是,网络文学是来自普罗大众的文学,它植根于网络新媒体的平台,体现着不同于以往任何文学的全新形态和特性。游离于网络文学写作现场,仅仅凭传统的精英文学视野所做的批评,不可避免地带有与批评对象联系不深刻、不紧密的问题,因此很难为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以及网络媒体所接受,也很难在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主流批评家进行着各种努力,有的学者“放下身段”,深入网络文学创作实践,试图“探索建立一套精英批评机制,使网络文学更健康、健全”。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种努力成效甚微,并没有获得网文界的积极反馈与响应。

(摘编自刘小源《两种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经典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纸质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媒介属性即其“网络性”尤为重要,只要把“网络性”说清楚即可,“文学性”反而不那么重要。
B.网络文学发展的前20年,就出现了显示网络文学高度和深度的经典性作品,作者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网络文学“古典时代”的成就。
C.网络文学群体一直难以被传统文学批评接受,因此传统文学批评也很难对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过程发挥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D.中国宏大叙事模式社会心理转型的时间节点在20世纪90年代,这也是传统网文向以 “吐槽”“玩梗”为特征的“二次元”写作转变的节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二十年能谈经论典,正是因为有了“传统网文”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对其“经典性”的讨论才有了一个基本限定并获得认可。
B.网络文学所谈的经典作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朽、传世的作品,而是具有文学史样本意义的、以宏大叙事为核心特征的原创网络作品。
C.基于精英文学的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来观照网络文学是不现实的,因为网络文学植根于世俗生活,缺乏崇高的精神指向。
D.传统文学批评认可的“经典化”不关注市场认可和寓教于乐,而是要更注重当下人们最核心的困惑与焦虑等沉重命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宏大叙事范畴作品的一项是(     
A.展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全景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大江东去》
B.还原再现了传统经典意境和历史画卷的网络历史小说《琅琊榜》
C.关注民族危亡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成长历程的电影剧本《八佰》
D.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节选改编的魔幻网络小说《大圣归来》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网络文学的特点。
2020-12-05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