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禹锡(772-84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65 题号:921805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此处的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操。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堤上行三首(其一)

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堤上行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争”“急”二字,写出了晚渡的特点及渡江行人的情态与心理。
B.第一首诗的描写点面结合,既有站在河堤远望之面,又有近看细摹之点。
C.第二首诗动静相映,在对迷蒙江景的静态描摹之后,对堤上声音进行描绘。
D.两首诗饱含了浓郁的世俗风情与生活气息,形象鲜明,不失优美之境。
2.两首诗都写到了声音,请就相关语句赏析其不同。
答:
2022-02-09更新 | 1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宋)刘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围故国周遭在”,这句写山。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B.“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寂寞”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潮水拍打着“空城”而无人回应,便又寂寞地退去了。
C.“石头明月雁声中”,这“雁声”,不只是增加了画外音,也使全诗的意境得以完成,唱叹有情,余音不尽。
D.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石头城芳草碧连天的景象,与后两句的寂寞清冷形成鲜明对照,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以景写情的同题诗,试比较其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2021-09-02更新 | 1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刘禹锡国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此诗作于谪居朗州五年后。壁州鞭,壁州竹所制的马鞭,②郢客,指元稹,这时元已被眨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镇为郢客。

1.简要赏析刘诗颈联的表达效果。
2.两首诗尾联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01-18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