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930756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记 胜:尽,全B.唯倜傥非常之人   称:称道
C.思垂空文以自   见:看见D.略其行事   考:考证
2.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
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豫让刺襄子者再,襄子皆释之。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材料二:

曹沫将而亡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背以市信一时可也。予独怪智伯国士豫让,岂不用其计耶?让诚国士也,曾不能逆策三晋,救智伯之亡,一死区区,尚足校哉?其亦不欺其意者也。聂政售于严仲子,荆轲豢于燕太子丹。此两人者污隐困约之时不妄愿知亦曰有待焉。彼挟道德以待世者,何如哉?

(节选自王安石《书刺客列传后》)

1.材料二两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A两人B者C污D隐E困F约G之时H不妄I愿J知K亦曰L有待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同“悦”,喜欢,与《五石之瓠》中“以说吴王”的“说”意思相同。
B.数,指责备,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的“数”意思不同。
C.国士,表示按照国土士之礼,“吾得兄事之”的“兄”表示按照对待兄长之礼,两者用法相同。
D.顾,指反而,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君臣相顾”的“顾”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先后成为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的家臣,在智伯被赵襄子杀害之后,他立志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但是没有成功。
B.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准备第三次刺杀赵襄子,但是赵襄子的马到桥边,突然受惊,继而豫让被围住。
C.赵襄子准备处死豫让,豫让请求刺赵襄子的衣服,表达报仇之意,襄子同意了,豫让跳跃多次击刺衣服后,让赵襄子杀了他。
D.曹沫担任将领,丢失了城池,通过劫持天下的盟主要回土地,管仲因为不愿在诸侯面前失信,返还了土地,王安石认为这样的结果还算可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5.王安石是怎么评价豫让的?请简要说明。
2023-11-14更新 | 1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要亦归之自然。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贾,指的是好的、贵重的货物。文中“良贾深藏”是指把贵重的东西隐藏起来,看起来什么东西也没有,用来比喻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
B.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称太史令,司马迁任太史令,故自称“太史公”。
C.玄孙,或称元孙。曾孙的儿子,或称孙子的孙子,或称儿子的曾孙,也就是四世孙。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孙子应是李解的曾祖父。
D.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惠王,即《五石之瓠》中赠送庄子大瓠之种的魏王和《庖丁解牛》中的文惠君。之所以称梁惠王是因为魏国迁都大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诉他,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时就顺其自然。
B.老子的出身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周朝藏书室史官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周太史儋。
C.老子看到周朝社会的衰败,于是就离开了。经过函谷关时,老子接受关令尹喜的请求,著述了五千余言《道德经》,即《老子》。
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如,庄子创作寓言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本文的作者司马迁也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2)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5.文末太史公评价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这句话告诉我们老子看重的是什么?对庄子思想有何影响?
2022-03-16更新 | 1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人名)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陆贾)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尉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河北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

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珠,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陆生常安车驷马,从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十日而更。”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魋结:发鬓梳成一撮,形状如椎,为蛮夷打扮,形容傲慢而不讲礼节的样子。②赵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的一支造父曾被封在赵城,因此姓赵。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B.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C.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D.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来泛指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因居于天下之中而称之为“中国”。
B.剖符,古代天子分封王、侯,要给被封者一种符信,中分为二,天子与受封者各执其一,作为信约。
C.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D.《诗》《书》,《诗经》《尚书》的简称,儒家“五经”中的两部,另外三部是《礼记》《周易》《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能言善辩,口才出众。他常出使各国,曾代表朝廷出使南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游说尉他归顺汉王朝。
B.陆贾聪明睿智,知机识变。他为官时能展示自身才干,不辱使命,说服了尉他;退隐时能妥善安排家务,保全自身。
C.陆贾急流勇退,老有所养。他自度无法与吕太后相争,称病在家;把千金均分给五个儿子,轮流食宿,最后得以善终。
D.陆贾有胆有识,敢于直言。汉高祖只重武功轻视文治,陆贾直言进谏,但未说服汉高祖,后来他又写文章继续劝谏。
4.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十日而更。
5.“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的目的是什么,请你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2021-10-22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