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9327250
文言文阅读。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 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学究”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D.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B.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洛、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京师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B.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C.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D.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B.庐墓,古人在父母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工部员外郎,官职名。工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等,长官为工部尚书。
D.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孝顺父母。出任建昌知县时,因为父母年岁已老,包拯就推辞不去,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后,才出去做官。
B.包拯关心民生。契丹在边塞聚集军队,朝廷命令他去河北征粮,包拯请求把土地全部还给百姓用于耕种。
C.包拯为人有原则,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他人,但和旧友、亲戚同乡一直都保持往来。
D.包拯为官清廉。虽然地位高贵,但是衣食用度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对子孙为官也严格要求,不许贪赃枉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2)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022-06-09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宗咸平三年正月甲午,益州戍卒作乱,推王均为首。初,神卫卒赵延顺戍益州,以都虞候王均董福分领之。福御众有法,所部皆优赡。均好饮博,军装悉以给费。至是,兵马钤辖符昭寿与知益州牛冕大阅于东郊,蜀人趋观之,二军衣服鲜敝不等,均众由是惭愤,而昭寿亦骄恣侵虐,军士素怨之。是月朔,戍卒赵延顺等为乱,杀昭寿。牛冕缒城而去,惟都巡检使刘绍荣冒刃格斗,众寡不敌,亟见杀。叛卒见均,即拥之为主,均遂僭号大蜀,改元化顺。帝时幸河朔,闻之,以户部使雷有终为川峡招安使,李惠、石普并为巡检使,给步骑八千,往讨之。

二月癸亥,雷有终等至益州。贼出攻砦,有终击走之。

丁卯均开城门伪遁有终等帅兵入城号令不肃官军竞剽掠贼闭关发伏布床榻于路口官军不得出因为所杀有终缘堞而坠,得免,李惠死之,官军退保汉州。益州城中民奔迸四出,为贼党追杀,或囚絷之,支解族诛以恐众。又胁民之少壮者为兵,给军装令乘城,与旧贼党相间。有终署榜招之,至则署其衣袂,释之,日数百人。

冬十月甲辰,有终复至益州。均走还城,遂撤桥塞门。有终与石普进屯于城北,分造将校攻城三面,贼出战屡败,然王师每薄城,辄会雨,城滑不能上。有终命为洞屋以进,均亦对设敌楼以相拒,有终遣卒楚之,贼复筑月城以自因。有终令卒蒙毡,秉燧以入,大败之,均夜与其党突围而遁。有终疑有伏,遣人纵火城中。均既走,焚仓库而去。己丑,有终遣杨怀忠追均,及之,大败其众,均缢死,怀忠取均首及僭伪法物,降其党六千人,诏进有终、怀忠等秩,牛冕儋州。四年十二月丁未,诏:蜀贼既平,除追捕亡命,余诖误之民,并释不问。讹言动众者,有司斩以闻。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蜀盗之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丁卯/均开城门/伪遁/有终等帅兵入城号令/不肃官军/竞剽掠贼/闭关发伏/布床榻于路口/官军不得出/因为所杀/
B.丁卯/均开城门伪遁/有终等帅兵入城号令/不肃官军/竞剽掠贼/闭关发伏/布床榻于路口/官军不得出/因为所杀/
C.丁卯/均开城门伪遁/有终等帅兵入城/号令不肃/官军竞剽掠/贼闭关发伏/布床榻于路口/官军不得出/因为所杀/
D.丁卯/均开城门/伪遁/有终等帅兵入城/号令不肃/官军竞剽掠贼/闭关发伏/布床榻于路口/官军不得出/因为所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B.“招安使”是朝廷设置的官职,“招安”指招降,是对统治者劝诱武装反抗者归降的一种说法。
C.“月城”是指围绕在大城城门外的半圆形小城,用以掩护城门,有抵御之用,也称为瓮城。
D.“流”是古代刑罚之一,指将犯人强行迁徙到荒远地区。文中牛冕因受此刑罚而变成流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昭寿和牛冕于东郊阅兵引来蜀人围观,两军军服的好坏差异招来王均等众人的愤恨,加上符昭寿的骄纵肆虐导致益州之乱爆发。
B.雷有终两次到益州平乱,第一次屡战屡败,官军退居汉州,第二次三面攻城、修建洞屋、让士卒蒙毡乘燧进入城中,终于打败王均。
C.王均败逃,雷有终派杨怀忠乘胜追击,王均走投无路自缢而亡,杨怀忠取了王均首级和其被拥立为主而僭用的法物,益州之乱结束。
D.蜀贼之乱平定之后,雷有终等人得以升职加薪,皇帝下诏追捕在逃戍卒,释放其他受牵连的老百姓,杀掉造谣惑众的人,以示惩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胁民之少壮者为兵,给军装令乘城,与旧贼党相间。
(2)贼出战屡败,然王师每薄城,辄会雨,城滑不能上。
2022-07-19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淳祐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调西安主薄,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丁父忧,服除,调扬州教授。初,应麟登第,言曰:“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于是闭门发愤,誓以博学宏辞科自见,假馆阁书读之。宝佑四年中是科。应麟与弟应凤同日生,开庆元年亦中是科,诏褒谕之。 帝御集英殿策士,召应麟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文天祥也。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俄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彗星见,应诏极论执政、侍从、台谏之罪,积私财、行公田之害。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即授兼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寻转尚书兼给事中。左丞相留梦炎用徐囊为御史,擢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应麟缴奏曰:“囊与梦炎同乡,有私人之嫌,万石粗戾无学,南昌失守,误国罪大。今方欲引以自助,善类为所搏噬者,必携持而去。吴浚贪墨轻躁,岂宜用之?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疏再上,不报。出关俟命,再奏曰:“因危急而紊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臣封驳不行,与大臣异论,势不当留。”疏入,又不报,遂东归。诏中使谭纯德以翰林学士召,识者以为夺其要路,宠以清秩,非所以待贤者。应麟亦力辞,后二十年卒。

(节选自《宋史•王应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
B.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
C.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
D.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由孔子创作而传授的六部经典作品。
B.博学宏辞科,或作"宏辞"、"弘词",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始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
C.开庆元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开庆(1259年)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七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年。
D.龟镜,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应麟好学不辍。王应麟不认同一些人只把学问作为敲门砖的做法,他在考中进士后,仍勤奋读书. 还借来馆阁中的书阅读。
B.王应麟体察圣意。王应麟受命参与策士的复试工作,因皇帝想把第七卷放在第一名,于是王应鳞也大大夸赞了一番第七卷的作者。
C.王应麟敢于直言,彗星出现后,王应麟详尽地论述执政、侍从、台谏的罪责:王应麟也曾严厉地批评左丞相留梦炎。
D.王应麟不恋权位。王应麟任尚书兼任给事中时,奏疏数次呈上,皇帝都没有答复,王应麟辞官归去。 后来皇帝派人去召回他,他也没有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
(2)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
2020-04-16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