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71 题号:93473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共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30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AI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 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以及纽约时报的blossom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 dreamwriter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6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6.8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USGS错误发布的1925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92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B.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十分普遍,某些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C.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D.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C.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然后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再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D.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3.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9·安徽·一模 查看更多[20]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线教育行业是教育行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交集产业,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的快速成长无疑是教育行业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其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录播课演化到现阶段的线上直播课。而对于在线教育直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1.0阶段以一对一模式授课为主,核心是通过互联网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将跨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生对接,一对一在线教育对师资要求比较低,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但是用户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在获客成本较高的现状下其盈利较为困难,换言之,在线一对一是很好的需求解决方案但是并不一定是很好的盈利模式。

2.0阶段则是以一对多的在线班课为主,类似电商中的B2C模式,平台方不仅做连接还要做标准化的产品及服务输出,承担更多的教师培训职责,这其吊又分为以猿辅导、作业帮等为代表的在线双师大班课,和以东方优播为代表的单师小班课。班课模式中一位授课老师可以同时服务二十名至上千名学生,从而获取更高毛利率和更好的盈利能力。

与线下培训不同,在线教育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目前头部5家公司按学生人数计算的市场集中度超过60%,2019年好未来收入为171亿元、新东方收入213亿元,借助互联网的杠杆效应,在线教育将迎来快速发展。

图表一:2012-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亿元)和增速

材料二:

图表二: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产品频率

图表三: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集中使用产品时间分布

材料三:

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宣布拟于2月17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向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提供网络点播课程。虽说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之下,大多数教师对于云课堂的理念已不陌生。但综合各大平台上的反馈,当前实现的效果不佳。

由于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峰值,大多数的在线课程平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卡顿的现象。有的学生反馈,当自己好不容易挤进了直播间,却听见老师说“这节课结束,下课”。一位教师说,这几天的线上教学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平台不够稳定,上课到一半,平台出现问题。如果这节课的人数比较少,还好沟通,但是人数比较多的就很难,“尤其是现在学生的课程大多数排得比较满,整个节奏一下就全乱了”。

在家上网课,很多老师比直播软件崩溃还来得快。大部分的公立学校教师,从来没有试过网络直播教学。不知道如何互动,如何板书……。对于一些老师来说,长久以来的教学习惯是,一边板书一边讲解,讲到中途会向全班同学发问,与学生沟通碰撞。如今,他们需要一个人面对屏幕和话筒“尬聊”,想向学生提问时,要连麦,要确认学生网络状况,十分影响整堂课的进程。作业也成了难倒他们的问题之一。线上教学布置作业大多以电子版的形式发布,作业的完成和批改也成了他们正在重新探索的问题。

一位老师告诉媒体,有的学生会借故网络不好,或迟到或缺席上课;有时候他提问某位学生的时候,对方会假装掉线了;而有的同学虽然登陆了网课,但实际上去做其他的事情了。这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会要求家长在一旁监督。有了家长的约束,一些学生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

在“停课不停学”要求下,为了抓住在线教育突然爆发的风口,包括新东方在线、好未来等在内的在线教育平台,均推出了大量免费课程供学生在线学习。根据第一财经报道,随着全国万所学校推行钉钉在家上课,下载量原本低于微信的企业服务平台阿里钉钉,已经连续多次跃居苹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名,超越微信、抖音等App

(摘编自网易财经等)

材料四:

周伟联合创办的松鼠AI是国内第一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科技公司,已在全国开设了2300多家学校。

问:您觉得什么样的企业能打赢这场战“疫”,真正的活下来?

答:在传统的线下行业,总可以存在10~20个品牌,但我们会发现互联网品牌在一个行业里,一般只能存在1〜3个巨头。

如果中小型机构着急转移到线上,那么原先所具有的地缘优势、地区化教学优势都荡然无存,需要被迫与在线教育巨头于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就好像一个本地手机商店要到线上跟京东竞争一样、任何行业,小品牌如果不加入大品牌,最后一定就会像招待所被如家、汉庭洗牌一样,被大机构取代。我觉得接下去要倒闭的企业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摘编自《对话松鼠AI周伟》,财视传媒2020年3月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线教育直播课经历了从一对一模式授课到一对多班级授课模式的转变,在线教育行业对盈利的追求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
B.2014 -2017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幅持续升高,近两年增速虽呈下降趋势,但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9年已超3000亿元。
C.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线教育企业,比分散到全国各地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更容易聚集学员,新冠疫情客观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D.企业服务平台阿里钉钉的下载量连续多次超越微信、抖音等App,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知,有利于在线教育客户群体的提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一对一直播模式授课相比,一对多班级直播授课模式中的双师大班课和单师小班课在服务学生数量、学员需求解决、学习兴趣提升方面会更有优势。
B.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中近半成用户每周使用产品2~6次,每周使用1次及1次以下的占比较少,而超过40%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1次甚至多次。
C.2019年有超过70%的用户选择在非工作日使用在线教育产品,这些时间段通常更具完整性,更有助于用户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符合接受教育培训时间安排。
D.对于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在疫情之下也不能盲目转移到线上,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否则很容易断送自己原来已具有的地缘优势、地区化教学优势。
3.为什么材料认为当前开展的中小学线上课程还存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请简要概括。
2021-04-03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上了深刻一课,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警示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人类活动骤减、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并未减缓全球气候危机。由此可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紧迫,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场大考,需要世界各国切实行动,携手应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有利于提升全球携手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此关键时期,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是对世界各国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全局高度、全面思考。

作为全球主要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达峰”“碳中和限期的国家,我们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有决心,更有行动;有责任,更有力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是党和政府对14亿人的一种承诺,更是一种大国担当

(摘编自蒋钦云等《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发展网2021325日)

材料二:

1IEA成员国低碳研发支出和非低碳研发支出对比

22019年低碳能源公共研发支出占能源公共研发支出比重

(摘编自《中国智库》)

材料三:

日本东京奥运会将于723日正式开幕。在筹备之初,东京奥组委就宣布,要把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回收Recycle)的“3R”概念作为奥运会的主导理念之一。

东京奥组委为奥运村提供了1.8万套硬纸板制作的床具和寝具,这些床都是由再生材料制成的,拼在一起像一个个纸盒子。他们还对外宣布,东京奥组委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搜集废旧手机和家电,从废弃的电子产品中提炼金、银、铜,用以制作奥运会奖牌。

据报道,本届奥运会的颁奖台与火炬也使用了环保材料。颁奖台的制作材料使用废弃的洗涤剂瓶以及回收海洋塑料垃圾的再生塑料制作而成,将其处理成蓝色颗粒后,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固定模块,组装后就能打造出颁奖台。而冬奥传递圣火的火炬由回收铝制成,材料来自20113月日本大地震后为难民们建造的临时住房废料,通过挤压等工艺最终造出完全无缝的火炬。在本次圣火传递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的燃料,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主火炬使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燃料。

而在赛事场馆方面,东京奥运会将尽可能地使用已有场地进行比赛,避免新建大型场所而带来的碳排放,此举将减少新开发场馆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其次,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奥运村、残奥村使用的电能100%来自可再生能源。比赛期间所有的客车全部使用低污染、节能型汽车。

(摘编自《东京奥运会贯彻“3R”环保理念》,新浪网2021714日)

材料四: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盛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证明了中国的能力与决心,我们仍将也必将继续为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中国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冬奥办主任杨志东表示:这次北京冬奥会在场馆供电上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3个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了绿色电力。我们把北京和张家口的风电、光伏发电还有水电源源不断输送给场馆。杨志东介绍,预计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将消耗绿电约4亿度,这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百余辆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客车为延庆赛区提供交通接驳保障服务。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的吸收量。

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正如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所诠释的北京冬奥会精神一样,中国将以绿色冬奥为契机,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做出更大贡献,与全世界一起走向绿色低碳未来。

(摘编自李佳《北京冬奥会成首个碳中和奥运会》,搜狐网202221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中国需付出艰巨的努力,难度也远大于发达国家,但凭借我们的坚强决心与不懈努力,定能实现美好愿景。
B.材料二中,根据IEA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低碳研发支出和非低碳研发支出的差距在拉大,由此证明了IEA成员国对低碳技术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C.2019年中国低碳能源公共研发支出占能源公共研发支出比重相较欧盟等地区明显偏低,可见我国需加大低碳能源公共研发力度,优化能源研发支出结构。
D.用硬纸板制作床具寝具,用废弃电子产品提炼再生金属铸造奖牌,全部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等等,东京奥组委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导致人类活动骤减、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减缓了全球气候危机,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依然紧迫。
B.材料一的内容沉雄庄重,唤起读者的气候危机意识;材料四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激发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国力之强大,更彰显了大国之担当。
D.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改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脚步从未停止,低碳发展理念也在进一步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也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
3.在低碳环保方面,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有哪些相同的举措?请概括说明。
2022-04-23更新 | 2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7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一刻,北斗全球服务信号在无形时空传播开来。中国北斗,在21世纪、在全球融为一体、世界互联互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又一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世界公共基础设施,北斗始终以开放合作的理念审视和拥抱世界,用发展让世界相信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陆续加入北斗朋友圈,以求成果共享、合作共赢。

作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北斗系统为世界导航领域发展注入了新思维、新理念、新动力。与联合国外空司就深化卫星导航领域合作不断达成共识,并在我国两次成功举办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会议,发布北斗宣言西安倡议。联合国外空司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收官发射成功后,专门发来祝贺视频,肯定北斗系统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利用外太空、参与联合国空间活动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目前,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得到成功应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正积极运用北斗系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新时代,作为我国一张亮丽名片,中国北斗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中国北斗 导航世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纪事》)

材料二:

目前,北斗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精细农业、精准物流、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由卫星导航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通过万物互联,北斗+让生活更便利、更精彩。

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已经有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共享单车配装北斗终端实现精细管理,牧民坐在家里就能通过北斗项圈放牧牛羊;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学生卡,更加方便和保护人们日常生活。通过北斗+支付,能对1秒钟内成百上千的股票、车票购买申请进行精确排队,按序办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北斗的贡献有目共睹。北京、湖北的北斗植保无人机被广泛用于区域内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5000平方米,并且能深入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在全国各地,数十万台北斗终端进入物流行业,通过北斗精准定位,位置信息一目了然,一些物流企业还通过机器人向部分隔离小区提供物资运输配送。北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形成的北斗+信息产品,可以对感染者的行动轨迹进行精确定位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大城市特别是基层社区做好防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摘编自人民网科技频道《北斗三号正式开通!开启服务全人类新篇章》)

材料三:

俄罗斯航天政策研究所伊万·莫伊谢耶夫表示,目前太空中在轨的有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27颗卫星、30余颗美国卫星、20余颗欧洲卫星,中国北斗导航系统55颗卫星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扩大了覆盖范围,给全球用户带来巨大福利。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使中国迈入全球卫星导航技术领先队伍。外媒纷纷对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领先地位作出积极评价。《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做好为全球提供服务的准备,从而跻身由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组成的提供空基导航系统的精英行列。

据拉美社报道,北斗三号在卫星数量和技术进步方面已赶上其三大国际竞争对手——美国的GPS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北斗三号的设计人员表示,其信号将更加精准、稳定,覆盖范围更广。

北斗系统可与美国的GPS系统相媲美。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报道称。据美联社报道,虽然中国表示寻求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合作,但北斗系统最终可能与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以及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形成竞争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及周边地区。同时,它除了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的功能。根据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评估数据,北斗目前的精度水平完全达到预期标准。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斗给全球用户带来巨大福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星导航系统是全世界公共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作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为世界导航领域发展注入了新思维、新理念、新动力。
B.北斗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在这些领域投资可以促使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进入成熟阶段。
C.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北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形成的“北斗+”信息产品,为阻击疫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55颗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卫星的开通,大大提高了全球定位的准确性,扩大了覆盖范围,给全球用户带来巨大福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标志着中国作为主要太空大国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展开了竞争。
B.北斗系统以开放合作的理念审视和拥抱世界,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同促进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
C.据新加坡媒体报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等服务,能够服务于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D.北斗与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并且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应用,将会催生出新兴产业和行业。
3.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4-16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