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46 题号:934921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力耕不吾欺。


【注】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此地”。
C.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
D.全诗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2.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这两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用无根之木、无蒂之花、陌上尘,来比喻人生。
B.“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C.“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这是陶渊明在理想破灭后对兄弟亲情的悲观认识。
D.“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人生虽不如意,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人生理想,于是转向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
2.本诗从起笔到落笔波澜跌宕,请简要梳理诗人的情感发展脉络。
2020-06-05更新 | 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
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
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以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2.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2017-05-04更新 | 3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四句,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光明澄澈,展现开一幅无限阔大光明之境界,这也是陶渊明襟怀之体现。
B.“风来入房户”是对自然的客观叙写;“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寒冷。
C.七、八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气变”“时易”总括前六句,以“悟”和“知”引入到下文的抒怀。
D.李白“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诗句与陶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内容、情感有相通之处,且两诗风格一致。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表明“悲凄”,他为何“悲凄”?请简要分析。
2021-01-20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