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吕不韦(前292-前23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943834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答题。

智者之举事必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晋文公欲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出居于郑,君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天子之难,成教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①旷:荒废,耽误。   ②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 ③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智者之举事必因时       因:凭借。        ②若是而犹不全也       全:完备。
③晋文公欲合诸侯       合:迎合。        ④君奚不纳之       奚:为何。
⑤吾其能乎       其:大概。                      ⑥勤天子之难       勤:为……尽力。
⑦成教垂名       垂:留传。                      ⑧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       致:表达。
A.①⑦B.②⑧C.③⑤D.④⑥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
B.欲相与定齐国
三个人想要一起努力让齐国安定下来
C.天下未知君之义也
天下还没有认识到您的主张合乎道义
D.卒为齐国良工

管仲最终成为齐国历史上的贤良工匠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
B.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
C.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
D.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国。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
②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5.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得千里者,其惟贤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秋纪第九·知士》)

材料二: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项,复弹其剑铁,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情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懧:通“懦”,软弱。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上相应的字母,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后A孟B尝C君D出E记F问G门H下I诸J客K谁L习M计N会O能P为Q文R收S责T于U薛V者W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节死义,指高风亮节,为正义而死,其中的“死”与《陈涉世家》中“死国可乎”的“死”含义相同。
B.草具,指粗劣的饭食。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出有车;中等食有鱼;下等食无鱼。
C.“孟尝君就国于薛”与“思国之安者”(《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国”字含义相同。
D.顾,在文中的意思是回头看,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中的“顾”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至孟尝君门下,“无好”“无能”的冯谖三弹三歌,不断索取待遇,实为试探以礼贤下士而著称的孟尝君。
B.冯谖毛遂自荐,去薛地收债却免除百姓的债务,使得百姓对孟尝君感恩戴德,巩固了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
C.冯谖烧毁债券,把债赏赐给了百姓。孟尝君对他的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冯谖自作主张,并让他离开。
D.文章对冯谖的刻画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变化,则从侧面烘托出冯谖智略高妙,才干过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2)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5.材料一中“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这句话阐释了“良工”与“马”的关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2023-07-26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亮,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天下说之,秀士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两尽为之,人也。

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手足胼胝不,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就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经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穆。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遂于鲁,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音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君子达子道之谓达,穷丁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也。

(摘编自《吕氏春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孙枝A得B而C说D之E献F诸G缪公H三日Ⅰ请J属K事L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士从之”与“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六国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B.“其遇时也,登为天子”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
C.“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与“用心一也”《劝学》两句中的“一”含义不同。
D.“手足胼胝不居”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遇见尧,禹遇见舜,源于天意;舜、禹为民服务、赢得民心,则体现本人的努力。成就大功名不能忽略天意,也不能轻视个人努力。
B.舜耕地捕鱼时,带着部属辛勤劳作,得以免去冻饿之苦,成为天子后,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处境如何改变,舜的贤德始终不变。
C.公孙枝大力举荐百里奚,在缪公担心重用贱民会被人耻笑时,据理力争以打消缪公的顾虑。作者认为他是谋划得当、举荐有功的贤臣。
D.孔子告诉弟子,箱雪能彰显松柏的气节,陈、蔡之厄也能彰显自己对道义的坚守,应该算是幸事;听罢,子贡为先前不理解老师而惭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就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
(2)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5.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6-22更新 | 1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鸷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臣之位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士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5.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3-08-31更新 | 2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