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94526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挚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几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旧唐书》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B.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C.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D.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
B.转:这里是官职调动,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迁”“徙”“调”等。
C.礼部:六部之一,掌管天下礼仪、祭享、科举考试、官员任免等事务。
D.刺史:官职。“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他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曾任宰相,父亲曾任太常博士。
B.柳宗元文采斐然。他尤其精通两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深受同辈人的推崇。
C.柳宗元重情重义。因担心好友刘禹锡,不忍其母子远隔万里,自请为播州刺史,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仁义。
D.柳宗元仕途坎坷。顺宗即位后,柳宗元曾任尚书礼部员外郎,但后来被贬为邵州刺史,还在路上,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2)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守珪仪形瑰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深礼遇之,常共榻而坐,谓曰:“足下数年外必节度幽、凉,为国之良将,方以子孙相托,岂得以僚属常礼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管记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夜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宴赏将士,传屈刺、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

(节选自《旧唐书·张守珪传》)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诈降,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悔至其牙帐,察契丹上下无降意,但稍徙营帐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谋杀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帅余众来降。守珪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是A契丹及奚B连年为边患C契丹牙官可突干D骁勇E有谋略F颇为G夷人H所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足下”含义与此相同。
B.初,原本,本来,与《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初”意思不同。
C.东都,指古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地区设置的都城,具体城址不一。唐时指洛阳,当时京师在长安。
D.假,文中指假借,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齐卿非常看重张守珪的才华,认为他具有良将之才,想把自己的子孙托付给他,还说要用僚属的常礼对待他。
B.张守珪到任后,多次击败契丹,屈剌、可突干对他的到任感到恐惧,于是派遣使者假意投降。张守珪觉察出他们有诈,派管记右卫骑曹王悔去解决这件事。
C.材料一记载历史力求客观,客观地记述了张守珪降服契丹的过程。不乏像“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这样的事实陈述。
D.材料二加入了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事件详细记录。比如张九龄与皇帝的语言描写,刻画了张九龄敢于直谏、玄宗善于纳谏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
(2)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5.唐玄宗想要任命张守珪为宰相,遭到张九龄的反对,张九龄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2024-03-04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来瑱,邠州永寿人也。瑱少尚名节,慷慨有大志,颇涉书传。玄宗诏朝臣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各一人。拾遗张镐荐瑱有纵横之略,临事能断,堪当御侮之任丁母忧,以孝闻。

安禄山反,张垍复荐之,起复兼汝南郡太守,来行,改颍川太守。贼攻之。城中积粟素多,瑱缮修有备。贼继至城下,瑱亲射之,无不应弦而毙。前后杀贼颇众,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摄御史中丞、本郡防御使及河南淮南游奕逐要招讨等使。

上元三年,肃宗召瑱入京。瑱乐襄州,将士亦慕瑱之政,因讽将吏、州牧、县宰上表请留之,身赴诏命,行及邓州,复诏归镇。肃宗闻其计而恶之。后裴茂频表陈瑱之状,谋夺其位,称“瑱崛强难制,宜早除之,可一战而擒也”。肃宗然之,外示尊崇,实夺其权也。加裴兼御史中丞、襄邓等七州防御使以代之。

宝应元年五月,代宗即位,因复授瑱襄州节度、奉义军渭北兵马等使,官如故,潜令裴茂图之。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曰:“尚书不受命,谨奉中丞伐罪人。若尚书受替,谨当释兵。”瑱曰:“恩制复瑱此州。”及取告身敕书以示,军皆曰:“伪也。承命讨君,岂千里空归,富贵在于今日。”遂争射之。两军相见,茂军大败,投水而死,杀获殆尽。因抗表谢罪。

八月,瑱入朝谢罪,代宗特宠异之,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中官骠骑大将军程元振居中用事,发瑱言涉不顺,王仲昇贼平来归,证瑱与贼合,故令仲昇陷贼三年。代宗含怒久之,因是下诏赐死于鄠县,其身官爵,一切削除。

代宗既悟元振之诬构,积其过而配流溱州。广德元年,追复官爵。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B.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C.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D.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旦,与鸡鸣、食时、晡时等都属于古代十二时,对应干支计时中的寅时,即凌晨三点到五点。
B.丁母忧,即遭遇母亲去世的丧事,也称“丁内艰”,遭逢父亲去世为“丁父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C.“摄御史中丞”中的“摄”和“恩制复除瑱”中的“除”均表示授予官职。
D.御史中丞,古代官名,秦朝始设,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至明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瑱年轻时就怀有大志向,阅读了大量书传,多次被人举荐。他先是被张镐推荐,后又被张垍推荐,被任命为汝南太守。
B.肃宗曾召来瑱回京,来瑱喜欢襄州不愿离开,就暗示将吏、州牧等上表,请求将他留下。肃宗听说后开始厌恶他。
C.来瑱虽被唐肃宗厌恶,但唐代宗登基后,却深受代宗宠信,被授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
D.来瑱被王仲异诬陷与敌人勾结,在鄢县被赐死,削除官爵。后来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惩治了陷害他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拾遗张镐荐瑱有纵横之略,临事能断,堪当御侮之任。
(2)后裴茂频表陈瑱之状,谋夺其位,称“瑱崛强难制,宜早除之,可一战而擒也”。
5.来瑱进入朝廷谢罪,代宗对他给以特殊的尊崇,为什么又转而下诏书赐死了他?请简要说明。
2022-03-30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

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选自《旧唐书·贺知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
B.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威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
C.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
D.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节及学校贡举,侍郎为其最高长官。
B.侍读,古代官职名,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C.东岳即泰山,五岳之首,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权利的象征,多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
D.门荫子弟,指在门荫制度下凭借其父祖先辈的官阶爵位入仕或取得入仕资格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礼部官员,贺知章跟从皇帝去东岳祭祀,事先他主动上书提出建议,三献的祭礼在山上进行,五方帝及诸神座在下坛进行,得到许可。
B.贺知章放诞旷达,受人仰慕,被族亲陆象先称为风流之士,晚年自称四明狂客,遨游里巷之间,醉后或撰写文章,或挥笔泼墨,皆有可观。
C.到了晚年,贺知章因病精神恍惚,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并把家乡的住宅施舍为道观,皇帝写诗为他饯行,太子以下官员同他握手告别。
D.贺知章年少时就以撰写文词而闻名,神龙年间,他与贺朝等吴越之士的文词名扬上京,在世间也广为流传,但只有贺知章的最受重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2)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2022-07-25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