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945757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威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阔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⑥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娱乐与享受。

⑦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要写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

⑧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热、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闻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

(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何以“道”》,有改)

1.联系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B.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华语散文的发展。
C.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浩,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的感觉。因此,写了散文就能感到生活简单。
D.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联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几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②至④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审美角度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
C.⑤⑥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意趣。
D.⑦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作者,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读者读散文的时候就能够读出民族情感里的酸、甜、苦、辣、咸。
B.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可以看出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
C.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
D.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与体悟。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时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年1月22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 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敢要》,《光明日报》2019年2月22日)

1.下列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B.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是不可或缺的。
C.语言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
D.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B.“保护语言多样性”这一《岳麓宣言》的主题.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D.专家指出,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可以有效切实地为语言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
3.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措施。
2019-09-11更新 | 1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

白莹

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圃地。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蓝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西峡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开沟、撒种、覆土,各司其职。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彻底从地里清理出去。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西边的山头上飘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日影一点一点朝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开水是二台护林点供应,驻点护林员马连成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牌护林员,在这个点上已经十多年,由于管护人员紧缺,他是这个点上唯一的一名护林员,独自守护着这片林区。看到我拍照,便乐呵呵地说,多给我拍几张。我知道,在大家心里,自己的工作太过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是,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支撑并筑牢了六盘山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屏障。

风来了,一阵吹得紧似一阵,唤醒了阵阵林涛,草木们也随风舞动,像在普天狂欢。日影在移动,时光在奔走,地塄上一株株白色的绣线菊热烈地播曳着花球;山洼里地埂上像繁星一样缀满白色的野草莓花和黄色的蕨麻花,每一丛叶子都在合力擎起一朵朵小花,每一朵小花的脸庞,都在灿然仰望着太阳。风来,它们欢舞;风去,它们静默。像是听到了风的召唤,云也渐渐聚拢了过来,太阳躲进了云层,山谷里变得阴凉起来。

育苗进行了一多半,我们停了下来,开始给育好的苗床盖遮阴网。桦树种子的顶土能力比较弱,种子播撒下去之后,只覆盖了薄薄一层土,容不得暴晒。盖好遮阴网,浇上水,种子们就可以在这张舒适的“席梦思”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待哪天睡醒了,睁开惺忪的眼睛,伸一伸懒腰,然后相互招呼上一声,就纷纷把小小的脑袋从土里探出来了,然后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出叶瓣,待它们有了直面风雨阳光的能力,我们就会掀去遮阴网。那时,它们一定会惊呼着,舒展小小的叶片,来拥抱这个世界。

下午,育苗工作早早结束。风慢下了脚步,太阳也钻出了云缝。微喷管已接好,细雨般喷洒的水滴迎着西斜的阳光开始滋润这块土地。我爬上山洼,坐在树荫下,眺望我们的苗圃地。清凉的风从米缸山上吹过来,吹动绿波荡漾,吹来了丝丝的寒意。

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小树苗,会被栽植到有待绿化的山川峁梁,或是被移植到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在那里扎根、成长,撑起一片绿荫,携送一缕清凉,而每一片随风而舞的叶子,是否都套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穿插了对风、云以及太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这样处理既有利于交待育苗工作的时间变化,又丰富了文章的审美崽蕴。
B.将茫茫林海比喻成“绿罗裙”,形象生动,“裁剪合体而又别致”写出了针叶林与天然林既“融接为一体”又“林相迥异”的状态。
C.“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独句成段,颇具匠心,“热闹”既是对上文山谷“宁静”的回应,也开启了对下文育苗工作的叙写。
D.文章明暗线交织,育苗工作是明线.“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一明一暗双线并行,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挖掘文章内涵。
2.文章把育苗工作写得如此详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写到的“一份最初的记忆”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019-03-29更新 | 4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梦 碎 雅 典

——杨明 马小林

①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②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③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④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⑤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⑥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⑦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⑧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⑨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⑩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⑾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⑿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⒁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⒂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A.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
B.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主体部分.
C.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结尾部分.
D.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背景部分.
2.文章开头两段的主要作用是:
A.主要作用有:作个交代,让大家知道事情的结局。
B.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让人们知道奥蒂又一次输,引起大家的同情.
D.让大家知道奥蒂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3.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A.让大家知道她的过去,更加同情她
B.说明她有很老的资格.
C.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但是,运气不好.
D.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
4.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
A.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     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B.说明观众支持她、同情她的遭遇,但是,她很难过.
C.“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说明她心里不服气.
D.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反抗所采取的另一种形式.
5.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A.奥蒂屡败屡战是好样的,但是,她如果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就不致于每次失败.
B.“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蒂虽败犹荣。
C.胜利了光荣,失败了,并不值得歌颂.
D.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是好的,但是,比赛还是要有实力. 奥蒂缺乏实力。
2016-11-18更新 | 3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