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948489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天下有道”之“道”意思是________,“独行其道”之“道”意思是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
19-20高三上·浙江宁波·期末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万章下》)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注释]①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指行色匆忙。
1.“临事而惧”的“惧”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结合第一、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孔子的处世态度是________。(用四字短语概括)
2.第二则材料主张“可以仕而仕”,第三则材料则说“不仕无义”,两者矛盾吗?请结合后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2022-02-17更新 | 90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

1.材料中的“有事”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反对伐颛臾,理由有三:“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说明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矣”,说明                       ;“是社稷之臣也”,说明                       
2021-02-06更新 | 120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论语》二则,回答问题。

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根据材料,概括孔子推崇的察人方法是什么,并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1-02-04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