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4 题号:955737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言旧雪未融,新雪又下,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炼句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汉家宫阙动高秋”中,“秋”字照应诗歌题目,点出季节;“动”则写出了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浮动,为全诗定下了雄浑的感情基调。
B.“紫艳半开篱菊静”,作者移情于物,以静赋菊,写出菊花娴雅静穆的仪态,表达了对安闲宁静生活的向往。
C.“红衣落尽渚莲愁”,目睹眼前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红艳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D.“鲈鱼正美不归去”是说长安鲈鱼风味正美,自己正好享用,表示不急于离开之意。
E.“空戴南冠学楚囚”一句用典,借春秋钟仪事以抒发诗人愁苦之情,诗境深远,意味隽永。
2.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017-12-01更新 | 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

唐代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①[鲈鱼正美]西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莼菜鲈鱼脍的美味而弃官回家,司马冏果被杀。②[空戴南冠学楚囚]战国时,楚国的伶官钟仪被俘虏,献给了晋国。他为表示不忘本国,经常戴着南冠(楚国样式的帽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是对长安景色的总览,眼前清冷的秋意,实衬托心境的凄凉,诗人凭高而望,宫阙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让这份凄清之感更加浓郁起来。
B.颔联写残星数点,塞外秋雁成横形雁阵南下避寒,悠然传来的笛声,仿佛正有人此时倚栏吹笛,深浸其中的那份悠扬哀婉,叫人油然而生乡情的喟叹。
C.末联抒写胸怀,暗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借张季鹰“鲈鱼正美”及钟仪“戴南冠学楚囚”事,痛言自己多年居留长安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D.全诗以秋日典型景象入诗,以拂曙凄冷氛围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染、思归事典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2.有诗家以为该诗颈联,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品味其中的妙处。
2020-11-25更新 | 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又名“鹤书”),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严重的毁弃。“乱”指战乱,“烧”字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伤怀之感,“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指不用心机,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了诗人归隐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颈联诗人描写了“庐”中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孤屿”与“小栏”互相映带,从“孤”字、“小”字和“满”字、“韵”字中,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境。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是怎么表达的?
2018-06-14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