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96745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义宁元年十二月,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太宗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获贼兵精骑甚众,还令仁杲兄弟及贼帅翟长孙等领之。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然。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时李密初附,高祖令密驰传迎太宗于豳州。密见太宗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悚叹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此,何以定祸乱乎?”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注】①峻坂:陡峭的山坡。②悬门:是古时候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固城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节下士                                     折:降低
B.久雨粮尽                                     会:恰逢
C.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          间:隔阂
D.若不急,还走投城                       蹑:攻打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B.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C.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D.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卯,中国用天干地支纪年的一种方式,例如2020年是己亥年。
B.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关中。
C.轻骑,轻装的骑兵。骑,古时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D.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18岁时就已胸藏韬略,颇有政治远见,在举事前就已为此储备人才资源。起事时,他率兵攻城略地。
B.李世民请求率师入关,夺取永丰仓库,打开粮仓救济穷人,收服各路盗贼,准备进攻京城。高祖对此赞同。
C.起义军贾胡堡遇阻时,在策略选取上,李世民和他父亲所见略同。李世民亲率骑兵,成功实施中间分解战术。
D.李世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他既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非凡魄力,又有顺应时代要求的政治远见。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2)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吾谓斯文遂                      绝:形容词,独一无二
②章武皇帝纳谏思                 理:动词,治理
令师道掠美                       而:连词,表转折
④是朕拔擢名位                    致:动词,获得
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
⑥然多排摈,不得用其才       为:判断动词,是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绎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021-12-14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玄宗眷求良将,委以河北、河东之事,以问郭子仪,子仪荐光弼堪当阃寄。天宝十五年,光弼兼河北节度使,拔赵郡。自禄山反,常山为战场,死人蔽野,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时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今只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众议欲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城周四十里,贼垂至,今兴功役,是未见敌而自疲矣。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遗穴地颓之。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长史。广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时年五十七。辍朝三日,赠太保,谥曰武穆

(节选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B.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C.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D.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时期的班固编撰。
B.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朝旧制,于重要地区设节度使以总管统兵之事。
C.三军,泛称军队,春秋时,大国多设上军、中军、下军,上军之将为三军统帅。
D.武穆,谥号。封谥“武穆”的人,一般生前有着卓越成就,岳飞也被封此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颇有才略,得到官员举荐。李光弼年轻时从军,刚毅有才略;玄宗搜求良将来交付河北、河东的军事,询问郭子仪,郭子仪举荐了李光弼。
B.李光弼敢作敢为,斩杀失德官员。崔众经常轻慢节度使王承业,李光弼向来心有不平,在使者宣读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后,仍将崔众斩杀。
C.李光弼力排众议,作战讲究策略。面对史思明、蔡希德军队的攻打,李光弼并没有采纳众人修缮城池的建议,而是造摞石车来发射石头砸击叛军。
D.李光弼战斗尽力,治军十分严明。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奋力作战,率军杀戮的敌军同己方伤亡人数相当,其他军队溃散后抢劫,他却整治军队回太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
(2)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2022-05-19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对,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旧唐书·窦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荫,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劳而子孙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C.班秩:“秩”有“级别、等级”之义。“班秩”指古代官员的品级,由皇帝确定。
D.中官: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中使、中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D.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参正辞让之。
2023-01-16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