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6 题号:96796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20岁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不是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B.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C.张璁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
D.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5.结合原文,概述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轸,子宿,浙江山阴人。少有志操。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世宗践阼,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兖州,流入畿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诏所司逮问。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父艰归,病卒。

(选自《明史·汪应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
B.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
C.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
D.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表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阙门,古代设置在宫殿、城垣、陵墓、祠庙大门两侧标示地位尊崇的高层建筑物。
C.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后指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D.嘉靖,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秦始皇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轸不顾安危,抗言直谏。汪应轸为劝止皇帝南巡,屡次直言进谏,招致圣怒,汪应轸遭受杖责几乎丧命
B.汪应轸外任泗州,劝课农桑。汪应轸任泗州知州时,采取买桑劝农、募工教织的措施,皇帝南巡后对此举高度肯定。
C.汪应轸奏御寇盗,获得认可。汪应轸上奏指出弭盗不同于御寇,相应地方官员应担负起应有责任,获得皇帝批准。
D.汪应轸擅离职守,遭到弹劾。汪应轸出任江西金事两年后上疏称病,不待复命便返乡,被巡按官员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
(2)应轸与议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
2021-06-06更新 | 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并至。叔英固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

迁汉阳知县,多惠政。岁旱,绝食以祷,立应。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又曰:“太祖除奸剔秽,抑强锄梗,如医去病,如农去草。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帝嘉纳之。

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广德,京城不守。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元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燕王称帝,陈瑛簿录其家。妻金氏自经死,二女下锦衣狱,赴井死。

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贻书曰:“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虽亲如樊、郦,信如平、勃,任如萧、曹,莫得间焉。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载时。但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时井田虽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论者服叔英之识,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妻宋氏下狱,亦自经死。

(节选自《明史·王叔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B.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C.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D.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辟,三公以下召之称征,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B.教授,学官名,宋代始设,主管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官阶为正七品。
C.翰林修撰,官名,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等。
D.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英任知县时,施行仁政,一心为民,曾给皇帝献策并得到赞许和采纳。
B.京城失守,国事难为,王叔英以死尽忠,后来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也一同自尽。
C.当时井田制虽然行不通,但方孝孺以《周官》为依据做了一些制度上的改变。
D.王叔英对方孝孺爱之深、谏之彻,委婉中透出心迹,表露出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文中王叔英的信中给方孝孺提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
2023-10-16更新 | 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快快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闲,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B.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D.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在明代是执掌监察的官员,奉命外出巡视关防的御史称为巡关御史。
B.幸,古代一般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或者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文中指前者。
C.敕印,指敕符、印信,是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等的凭证。
D.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注目和隐匿身份,改换服装出行或私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官至太仆卿。
B.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关闭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为他不肯妥协,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的三次忠谏在京城广为流传,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罪他,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5.张钦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智”的具体表现。
2020-12-2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