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97387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这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郦亮《调查:中学生阅读呈“轻阅读”“浅阅读”趋势》)

材料三: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D.浅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它将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2.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特征,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进程。作为人类共同的探索和实践,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多样性特点。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可以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但照抄照搬鲜有成功者。只有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才能平稳有力推进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对实现现代化有着强烈的追求,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张蕴岭《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形成的。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成立一百多年来所进行的一切奋斗,目的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摘编自曲青山《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
B.当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C.虽然我国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十四亿多人口已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
D.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各国在现代化发展中互有关联,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往往并不同步,推进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B.不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只要协调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D.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一些国家通过对外掠夺来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为人类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
3.我国要保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应坚持哪些重大原则?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12-27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现在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葛优躺”和“宅文化”成了时尚。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高……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

(《好日子咋养不出壮孩子?》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16中日儿童青少年BMI(男女)对比图

【注】BMI:指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痩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聚焦青少年体质中日健康数字“差”的背后》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针对开幕式上多名大学生晕倒所暴露出的体质问题,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张主任介绍,学校每年对大学生都会有体质监测。监测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随着在校运动量的增加,大二时体质明显提升;大三时基本会保持大二的水平;到了大四,由于找工作等原因,运动量减少,学生体质又会下降。为了让大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学校一直在想方设法开发大学生们喜欢的运动课程,比如三大球、瑜伽、健美操、游泳、羽毛球等,不少学生都因此喜欢上了运动。张主任提醒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将不予颁发毕业证。

(《东北农业大学军训开幕式——站30分钟晕倒4人 一天至少30人开假条》东北网)

材料四:

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前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其中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我国近日发布的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也显示,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学生肥胖率超过15°/。。有调查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在某些方面一直呈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兵员的质量。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当然,造成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视力和肥胖问题,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营养不均衡,电子产品过多;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庭“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

(《征兵体检不合格率居高:青少年体质亟须全面提高》中国边防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大部分年龄段高于日本,但并不代表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标都高于日本。
B.中日男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均逐年上升,中国在17岁时达到最高值,日本在18岁达到最高值。
C.中国女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在7—13岁均高于日本女孩,但在16、17岁时明显低于日本女孩。
D.中国男孩BMI各年龄段数值均高于中国女孩,但不都高于日本女孩,在14岁时二者数值基本持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只有从“好日子”的安逸中走出来,远离电子产品,各项身体指标才能有所上升,减缓各种疾病提早侵袭。
B.东北农业大学对本校学生体质监测的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这可能与高三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缺乏运动有关。
C.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视力和肥胖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唯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是最主要原因。
D.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皆位,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小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一半,大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九成。
3.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需要青少年、学校、家长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为三方各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9-12-11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洋变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显著加速,1993~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注】海平面距平是某年的平均海平面高度与某一时段海平面平均值的差值。

(摘编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材料二:

2012~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处于高位,其长期累积效应造成滩涂损失,影响沿海地下淡水资源。海水入侵在我国沿海均有发生,其中渤海和黄海部分滨海平原地区入侵范围较大;东海和南海滨海地区入侵范围小。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与2020年相比总体呈现“北升南降”的区域分布特征,渤海和黄海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约40mm,海水入侵较2020年总体加重;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总体略有下降,同时区域降水总体偏多,海水入侵相对较轻。同时,受海平面上升、极端海平面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中国沿海典型砂质和粉砂淤泥质监测岸段海岸持续蚀退。与2020年相比,严重侵蚀岸段占比增加,其中辽宁、河北、福建和海南沿海部分监测岸段海岸侵蚀加剧。

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地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事件增多,成为低海拔沿海地区面临的主要威胁。尽管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建立海洋保护区等等,但仅靠部分国家的气候行动越来越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气候风险。因此,世界各国沿海城市政府和民间组织要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以减缓全球变暖。

(摘编自相文玺等《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影响状况》)

材料三:

为应对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造成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平面上升应对工作。2021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提出,在沿海地区组织开展年度全国海平面变化监测、影响调查与评估,提高沿海重点地区抵御气候变化风险能力。2009年起,自然资源部启动全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业务化工作。

海平面上升应对既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应该建立并完善沿海地区应对海平面上升相关制度和法律体系,把有关要求作为城市建设的刚性约束;沿海城市要制定适应性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政府引领、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全社会应对体系,提升海平面上升应对协同效应,探索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应对方案。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应对海平面上升成为一种理念、习惯,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摘编自《应对海平面上升让城市更具韧性》,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年4月21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洋变暖加速,海平面上升,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B.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在1980~2021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值得引起国人注意。
C.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和线性变化趋势均持续上升,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值在2021年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高值。
D.1980~199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高度较1993~2011年平均值偏低;201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高度较1993~2011年平均值偏高。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列数据、画图表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情况,使表述清晰直观、具有说服力。
B.2012~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处于高位,定会造成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滩涂损失,影响沿海地下淡水资源。
C.从入侵程度来看,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现“北升南降”的区域分布特征,其中,渤海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加重。
D.海平面上升对低海拔沿海城市影响巨大,为此,我国在2021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3.为应对海平面上升,我国沿海城市的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2-09-19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