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97593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维城,宗甫,丘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历知浚、太康、任丘三县。万历十年,擢南京御史。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诸生吴仕期欲上书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告之操江胡横,以闻于居正。会有伪为海瑞劾居正疏者,播之邸抄。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榄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中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请兼行分守事,帝许之,维城援祖制力陈不可。俄以教言官范俊,夺俸一年,忤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赤城兵备副使。缮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车二部千余人。以功屡进按察使,兵备如故。部长安兔挟五千骑邀赏,维城请于督、抚,革其市赏而责之,戢不敢肆。寻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九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河套常犯顺,罢贡市十余年。后复松山,筑边城,诸部长恐,益侵轶。至是,吉囊、卜庄等乞款。闻巡抚王见宾当去,请益切。在宁夏者日著宰,亦请之巡抚杨时宁。两镇交奏,给事中桂有根请听边臣自主。维城方代见宾,时宁亦迁去,以黄嘉善代,二人并申约束。维城又条善后六事,款事复坚。初,维城在宣府,与总兵官麻承恩不相能。会承恩亦移镇延绥。一日,维城见城外积沙及城,命余丁除之。承恩绐其众曰:“食不宿饱,且塞沙可尽乎?”卒遂噪。维城晓之日:“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谓塞上沙也。”卒悟而散。维城因自劾,帝慰留维城,治哗者,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将吏入视其索,仅俸数金,赙而归其丧。

(选自《明史·卷一百一十五》)

1.下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B.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C.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D.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左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
D.宣府即宣府镇,是明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可简称“宣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维城刚正不阿。他不畏权势,上奏吴仕期的冤情;对皇帝答应宦官田玉的事,援引祖制极力阻止。
B.孙维城促成和议。延绥地区的少数民族乞求和议,他和黄嘉善没有上报自作主张,巩固了修好之事。
C.孙维城未雨绸缪。他做延绥巡抚时,看见城外的积沙几乎与城墙一般高, 就命令兵丁除掉它们。
D.孙维城为官清康。他病逝后,口袋里面仅有几两银子的俸禄,大家捐献金钱才将他的尸体送回到家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以教言官范俊,夺俸一年,忤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
(2)帝慰留维城,治哗者,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曒曒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臻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B.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C.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D.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知人善任。他择吏时看重官吏的出身和道德品质,在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之人加以任用和教育。
B.赵豫关心百姓。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维护百姓利益,减轻了百姓的疾苦。
C.赵豫为政平易。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们“明日来”,因此,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这在官吏中影响很大,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2)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021-04-28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德,字元升,霍州人,依舅氏占籍怀柔。崇祯四年进士。除滋阳知县。性刚介,清操绝俗,疾恶若仇。文震孟入都,德郊迎,执弟子礼,语刺温体仁,体仁闻而恨之。兖州知府增饷额,德固争,又尝捕治其牙爪吏。知府怒,谗于御史禹好善。好善,体仁客也,诬德贪虐,逮入京。滋阳民诣阙讼冤。震孟在阁,亦为之称枉。德道中具疏极论体仁罪,而震孟已被体仁挤而去之。好善再劾德,言其疏出震孟手,帝不之究。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诏五城御史驱逐,移德镇抚狱掠治,杖六十午门外,戍边。

德居戍所七年,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至则上言:“年来中外多故,居官者爵禄迷心,廉耻道丧。陛下御极十七年,何仗节死义之寥寥也!宋臣张栻有言:仗节死义之臣,当于犯颜谏诤中求之。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未几,城破,不知帝所在,旁皇厅事。已,趋至午门,见兵部尚书张缙彦自贼所出。德以头触缙彦胸,且詈之。俄闻帝崩,痛哭。持鸡酒奔东华门,奠梓宫于茶棚之下,触地流血。贼露刃胁之,不为动。奠毕归家,有妹年二十余未嫁,德顾之曰:“我死,汝何依?”妹曰:“兄死,妹请前。”

德称善,哭而视其缢。入别其母,哭尽哀,出而自缢。母见子女皆死,亦投缳死。

先是,怀柔城破,德父文桂遇害,家属尽没。妻刘在京,以征德赃急,忧悸死。至是,又阖门死难,惟幼子先寄友人家获存。赠德光禄卿,忠毅。

(节选自《明史·成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B.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C.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D.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自古以来一直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诣阙,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借指朝廷;“诣阙”则可指赴朝廷,也可指赴京城。
C.梓宫,梓,落叶乔木,宫,古时专指帝王的房屋;特指皇帝或皇后用梓木制成的棺材。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德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他对文震孟很敬重,对温体仁却颇为憎恶,后被禹好善弹劾并被皇帝追究。
B.成德性格刚介,敢于直言。他向皇上进言,要改变鲜有臣子为节义而死的现状,就应当培养犯颜直谏之臣。
C.成德忠君爱国,临危不惧。皇帝驾崩后,他拿着鸡和酒奔向东华门祭奠,在祭奠的过程中,头撞在地上流出了鲜血。
D.成德关爱家人,重视亲情。尽管他做好了自杀的打算,但他依旧关心未嫁之妹在自己死后如何托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
(2)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
2020-01-13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擢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刺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子镛袭封。十六年为征南左副将军,讨平龙泉诸山寇。练兵汴梁。十九年与靖海侯吴祯城会州。二十年从冯胜征纳哈出,将至金山,与大军异道相失,败没。二十三年,追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节选自《明史·陈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
B.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
C.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
D.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十五岁成人,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太祖大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魏晋以后,特别南北朝时期,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C.明赐世券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坐指定罪。连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祖上世代是农家,他很有勇气和力量。陈德升为帐前都先锋之后,与诸将一起夺取了南京、徽州、衢州和婺州等城市,被提拔为元帅。
B.李伯升攻打长兴时,陈德前往增援,在激战中,他擒拿了水寨的姚平章。太祖的大船被搁浅,他也尽力作战,身上中了九支箭,也不后退。
C.向大亨、戴寿等人失败逃往成都,陈德打败了他们,于是跟友德一起包围了成都。蜀国平定后,皇上赐给他白金和彩币。他又回到汴京。
D.陈德之子陈镛世袭了封候,后做了征南左副将军,讨伐平龙泉的各路山贼。后来随冯胜出征纳哈出,跟大军走错了路而迷失,失败死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2)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刺罕等七十余人。
2021-07-25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