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9869313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1】一般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主旨体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08-31更新 | 96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感愤

北宋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欲扬先抑,先写自己穷困潦倒“面似冰”,点明窘境;紧接写一腔激愤之气,浩乎沛然,堂堂正正。
B.“燕然未勒”使用东汉窦宪的典故,表达敌人未灭,功业未成之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也有相同使用。
C.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见识。
D.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渴望得到明主召唤,建功立业,实现天下太平的抱负。
2022-04-27更新 | 43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直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结果,着意展现了醉而醒、醒而醉的求醉之举,表现出词人非饮酒无以寄情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中的“三更”说明词人回寓所的时间之晚,“仿佛”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恍恍惚惚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以夜为背景,通过鼻息声、敲门声和江声三种声音的巧妙对比,突出了夜的静谧和词人渐复平静后的超然了悟。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2022-11-03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