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张孝祥(1132-116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988458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上片中“重来又是三年”饱含了词人的多种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具体情感。
2.后人评价说本词结尾两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情与景”的完美结合。请结合结尾两句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令人向往不已。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遥相呼应,交相融合,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
C.运用奇特的想象,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使诗歌气魄宏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D.尾句化用了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悲凉。
2.请结合张诗上片的景物描写和孟诗的颔联,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
2023-07-01更新 | 1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下列诗句的风格与这首词的风格不一致的一项是(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2023-10-26更新 | 1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018-10-13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