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8 题号:99352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喑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刘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B.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C.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D.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B.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
(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
(2)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5.僧一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09-27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

(节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整屋县尉/集贤校理/
B.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整屋县尉/集贤校理/
C.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整屋县尉集贤校理/
D.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整屋县尉集贤校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篇幅较长,可多次换韵。
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有此意。
3.下列选项中,对文段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州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2)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2024-02-16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勣、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栗,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

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謇与庐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复李氏,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推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

寻起为左司郎中,累迁司刑少卿。有功谓所亲曰:“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故前后为狱官,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时人比汉之于、张焉。或曰:“若狱官皆然,刑措何远。”

久之,转司仆少卿。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B.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C.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D.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男:封建时代五等爵位的末等,这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无论哪一等次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
B.载初:一种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始于汉武帝,以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且一位皇帝年号自始至终不变。
C.大理:官名,掌管刑罚狱讼。秦、汉称“廷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大理”,北齐后改称“大理卿”。历代沿称。
D.起:起用、任用(官员)。“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的“起”就是起用、任用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有功为政宽厚。曾经和吏人相互约定,如果有谁触犯了法律,大家定要斥责、惩罚这个人,由此,徐有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任职期间,没有杀过一个人。
B.徐有功正直无私。经常在殿上论奏案件的是非曲直,有时武则天厉色质问他,他面不改色,争论得更加急切,后来他就被调任其他职位了。
C.徐有功行事机智。面对酷吏执意要杀死裴行本的情形,他机智地借助皇帝的旨意,顺应皇帝的愿望,反驳了来俊臣等人,最终裴行本得以免除死罪。
D.徐有功司法实事求是。他认为关系人命,一定不能一味顺从旨意,不实事求是,来求得自身的安全。他的执法之心不渝,使得酷吏稍稍收敛。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2) 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
2017-12-15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