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设考点 >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993584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日前,教育部公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严格落实小学“零起点”教学,努力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行为,为幼儿健康快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抢先实行“小学化”教育,更有甚者推出“幼升小”应试强化补课班。不愿看到自家孩子落后的家长们纷纷给孩子报名。这种“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无异于揠苗助长。

要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另一方面,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引导小学严格按“零起点”教授拼音、数学,绝不允许“抢跑”,更不能把责任丢给家长。

对于广大家长而言,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去小学化”不仅有利于孩子接受素质教育,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只有拿出有力的监管行动,对“提前学”坚决说不,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去小学化”。否则,只要社会有需求,幼儿园的“小学化”乱象就难以禁绝。

(摘编自吴学安《幼儿园“去小学化”要出实招》,《经济日报》2018年9月5日)

材料二: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91.4%的受访者发现很多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

所谓的“抢跑”优势,其实并不存在。从孩子发育与成长的规律而言,有些知识不需要过早学,“抢跑”不仅没用,还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如过早识字可能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过早学习知识可能影响孩子右脑的发育,而左右脑平衡发育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谁都知道,为何家长们还会对这种超前培训趋之若鹜呢?

“像公立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学得简单,那之后上小学怎么办。有些重点小学是要提前面试的,面试都很难。”一位妈妈的无奈之语,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彻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赖于科学教育理念的回归、幼儿园师资水平的提升以及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摘编自胡欣红《幼儿园“小学化”,拔苗助长要不得》,《燕赵都市报》2018年9月8日)

材料三:

幼儿园“小学化”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5%的受访者认为幼儿园“小学化”违背孩子成长和教育规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51.8%的受访者认为这会限制幼儿想象力,影响其全面发展,50.1%的受访者认为这会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47.5%的受访者认为这会让孩子无法享受童真时光,抹杀幼儿天性,40.4%的受访者认为这会让家长攀比、“抢跑”的心理愈演愈烈,26.6%的受访者认为这会造成幼儿入小学时成绩相差悬殊,不便开展教学,16.4%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导致不合规、不合法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泛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近年来“三年级现象”不断引起关注。该现象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学了一些小学知识、进小学时测试分数很高的孩子,到三年级成绩开始下滑;而另外一部分在幼儿园游戏玩得很充分、各方面发展很充分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开始超过一年级时表现更亮眼的孩子。

(摘编自杜园春 顾凌文《幼儿园“小学化”会带来什么》,《中国青年报》2018年8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处落后,提早对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这实际上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B.幼儿园“小学化”其实危害非常多,限制幼儿想象力,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全面发展,扼杀孩子的兴趣等,但很多家长只看到眼前。
C.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小学“零起点”教学,让幼儿拥有健康快乐发展的环境。
D.幼儿园“小学化”不是好事,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一些小学知识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是升入三年级以后成绩就会开始下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九成以上的幼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
B.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是有规律的,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出现“抢跑”现象,可能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过早让孩子识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发展。
C.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很多家长表示无奈,因为有些重点小学提前面试时,试题很难,如果在幼儿园不学一些小学的知识,很难过关。
D.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普遍,已经引起相关门的重视,同时很多人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这说明这一现象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治理这一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

材料二

1964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一次提出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如今,“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普遍共识。

英国什罗普郡塞文河畔的铁桥峡谷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铁桥峡谷不仅拥有代表英国18世纪科技与建筑水平的地标性建筑物——世界第一座全部用铸铁预制件建造的铁桥,峡谷中心地带的铁桥镇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当初的矿区、矿井、高炉、厂房、车间、仓库等工业设施,步行道、电车轨道、铁路、运河等交通运输网络,以及工人住宅等生活设施。不仅如此,铁桥峡谷塞文河两岸的森林依然茂密如初。从工业设施到实体建筑,再到生态景观,今天的铁桥峡谷实景与18世纪的历史照片几乎完全吻合。由于完整保存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链条,以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建筑风貌,铁桥峡谷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历史名城扬州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扬州老城区水城一体、城池形态清晰完整;城内唐宋遗址、明清遗址并存,有30多处古代私家园林,592条古街古巷纵横交错,临街沿巷的老房旧屋鳞次栉比。扬州提出“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建筑风貌、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居民生活”的发展原则,老城至今有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群484处,近8万居民生活其中;40多户园宅一体,住户们在自家院落筑池叠石、修亭建廊,老城区延续了“青砖黛瓦清水墙,深巷小院有人家”的传统生活场景和居住氛围。不仅如此,截至2014年,扬州还利用历史建筑建立了109座特色博物馆。如果把扬州老城看作一个整体博物馆,那么109座特色博物馆就是专题馆,这就把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与原生环境统一起来,变“孤岛式”的静态保护为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保护,原生地居民成为历史建筑的继承者和保护者,“保”下来的历史建筑便“活”了起来。

(取材于潘梦琳等作者的文章)

材料三

在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地方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形成一对矛盾。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城市建设中曾经大规模拆毁老旧街区。当时即有学者呼吁:原真性的历史环境也是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保护。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与学者一道推动日本各地立法保护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

如何兼顾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法国巴黎玛黑区采用了文化复兴策略,即通过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玛黑区有许多十七、十八世纪的巴黎贵族府邸,也有十九世纪的工业建筑遗存。1980年前后几年,玛黑区建立的6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10个剧院、6个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几乎都是对历史建筑的重新利用。玛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分散于各处,为了方便游人穿行观赏,玛黑区开放部分历史建筑的内部通道,扩增步行通道数量,将一个个非连续的、碎片化的历史文化“孤岛”联缀起来。为了提高知名度,玛黑区每年举办“玛黑嘉年华”,在各类历史建筑中举办音乐会、美术展、歌剧、历史展等,所有活动均对公众免费开放。这种将历史建筑与当代艺术紧密结合的文化创意,不仅吸引了世界众多主流文化团体参与,还普及了文化知识,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了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历史风貌的责任感。

当然,解决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建设这对矛盾并不轻松。比如:许多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滞后于新建街区;各地管理决策者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方面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文化投资者则更加着眼于经济收益……可以说,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取材于张兵等作者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C.原真性保护指的是要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
D.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凋敝的“原真性”尚存有争议。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对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的一项是(     
A.发掘历史建筑遗址建展馆B.保持历史建筑的原初形貌
C.保护历史建筑残件不改动D.延续历史建筑的传统功能
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历史建筑“整体性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保护历史建筑的普遍共识。
B.整体性保护是指完整保护地标性的历史建筑。
C.原汁原味地保存历史建筑以及相关历史风貌。
D.将静态的历史建筑与动态的居民生活作整合。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     
A.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B.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有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C.开发历史建筑的文化资源或可缓解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
D.解决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改变投资者的着眼点。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
2020-05-11更新 | 7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目前,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在“湖南在线教育产业峰会”上,猫课创始人蒋晖发表了演讲,主题为 “如何把在线课程从0卖到3000万+/年”。他分享了猫课从2009年至2017年三个不同阶段,遇到的定价、流量模式、成交模式、学员规模等问题的话题。在分享中,他就提到了在线教育如何包装老师的问题:通过“老师大神化”,培养“粉丝”学生。

“如何卖课”,也是这次在线教育大会讨论得最多的核心问题。对在线教育公司来说,做教育虽然有情怀,但是赚钱也是必须的。如何把教师和课程打造成产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另外,线上直播课程的效果客观评估标准没有建立,据记者了解,目前都是各教育公司“自成一套”,评价标准更多从业绩考核入手,这也是在线教育要努力“造神”的原因。

(摘编自《在线教育现状调查》)

材料三: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前沿技术的使用,给在线学习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加之在途时间减少,获取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所以在线学习越来越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更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C.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存在“造神”现象,通过“老师大神化”来培养“粉丝”学生,这种做法与企业业绩考核相关。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控制在线教育行业中出现的“造神”现象,使在线教育回归教育本身,需要建立线上直播课程的效果客观评估标准。
B.从材料三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了高峰,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
C.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除了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外,应对基础教育以及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不断涌现。
D.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显著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简言之,在线教育课程建设不再表现为师生传授。
3.根据材料分析,中小学在线教育要更好地发展,需要做哪些努力?
2020-01-15更新 | 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我一向觉得写作者应该有点娱乐精神。在中国作家里,鲁迅是最具有娱乐精神的。大家都知道鲁迅杂文的幽默、风趣,其实,他的主题极其严肃的小说也是处处充满着惹人发笑的东西,如《阿Q正传》中阿Q莫名其妙进了监狱,竟然还为签字画押的圈圈画得不圆而苦恼,《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本名高干亭,因发表一篇整理国史的文章便自以为学贯中西,因仰慕高尔基,将名字改成高尔础,其实本质上不过是一个打牌、听书、对女学生怀有歪心的虚伪之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一种娱乐品,从要使人快乐这一点看,它跟音乐、绘画、戏剧、舞蹈没有任何区别。鲁迅从小接受传统文学教育,对文艺的性质比谁都明白。再说,民国时的媒体大多都是私营的,某个作者的文章写得不好读,读者意见大,报刊以后大概 很难再采用其稿子了。为了“可持续”,鲁迅也会在可读性方面动脑筋。

不过,有一点我们以前似乎忽视了,那就是鲁迅其人本身充满了娱乐因子。杂文家唐弢当年跟鲁迅过从很密,鲁迅跑来看唐弢,兴致高时,一屁股坐到桌面上,手里拿支烟,谈笑风生。有时,他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第二天与被骂的朋友在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

写文章的人喜欢引用一句古语:文以载道,这句话当然没说错,只是,这文章的“道”如果能用一点娱乐精神去载的话更好,如果老是用“卖牛肉”的调子去载,估计“道”装上去,“文”已经翻到阴沟里了。

我始终相信,鲁迅能成为后来的鲁迅,靠的不只是那个“道”。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请分别解释“文以载道” “‘卖牛肉’的调子”的含义。
2.从阿Q和高尔础形象上,可以看出鲁迅娱乐精神有怎样的文学价值?
3.根据材料,概括鲁迅娱乐精神产生的原因。
2020-01-13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